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有一所房子,是每個家庭的基本願望。這所房子,起碼要:靠工作地近,夠住,能落戶(至少能讓小孩就地讀書)。更好的是:居住空間有富餘,地段夠好(學區,商場,醫療等配套夠硬),發展前景光明。

對於原城裡人,買房相對容易,買房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幾套的問題,有拆遷的就更不用說。而對於農村人,到城裡發展,要想變成新市民,買房幾乎是唯一途徑。而大部分人的買房史,就是一部包含猶豫、觀望、後悔、咬牙付款、慶幸的過程。除非家境足夠好,或有高人指點,幾乎不用兜圈子,早就買好了房子,這就避免了後續的更大壓力。

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從教訓中提煉經驗,過來人應該會有共鳴,更希望給彷徨猶豫者帶來啟示,你浪費的每分每秒,都是一寸光陰百寸金。

【第一次買房,適逢漲價潮(上漲約60%)】

我來自農村,大學畢業的第3年年底才真正開始考慮安家落戶的事情,因為第一份工作待遇不容許我有這樣的想法。

2008年10月份,全球金融危機,房地產市場受到衝擊,那時房子確實不好賣,老百姓工作都朝不保夕,房價當然不能維持。後來國家出手4萬億救經濟,房價應該說是降中帶穩,其實那一年蕭條時期,是買房的絕佳機會,當時我就意識到了,可惜我就在那段時間離職換工作,但關鍵還是前一份工作強大度、薪水低,我感覺我還沒有負擔房子的能力。

等下半年找到一份基本滿意的工作,我開始看房,經常關注房產網站,開始幾個月房價還可以,我計劃在公司附近買,但我計劃買房的時間是2010年春天,為什麼呢?因為我換工作時,有3個月真空期,中間社保斷過,按當時規定,如果以公積金貸款的話,必須連續繳納半年才有購房資格。我一心想要以公積金貸款的,所以計劃等新工作入職半年後,再買房。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在這裡,我犯了一個錯誤,其實我當時可以立即以商業貸款買房,而且利率幾乎和公積金差不多。因為金融危機期間,出臺了不少措施穩定房市,其中有一個是:降低首付比例(從30%到20%),商業貸款利率打七折。我當時自以為商業貸款的七折優惠,待經濟好轉後,會取消。後來我才知道,貸款合同簽好後,一切就定下來了,不存在再更改,也就是當時籤的七折利率,折扣就不會再變。錯過這個機會,我不僅沒有省到幾萬塊的利息,而且付出了更大的代價,因為從2009年深秋房價開始了一輪暴漲,到2010年春天,漲了25%左右。我的目標區域樓盤價格,大概從5000元一平漲到7500元,當時看,是很可怕的,直接導致我放棄該區域,選擇了更遠的市郊。順便提一下,我印象很深刻的,這波漲價前,本市最好的區域房價超1萬的樓盤屈指可數,漲價後,不超一萬的樓盤屈指可數。

2009年春節後,我加緊了看房進度,4月份乘坐某房產網組織的看房車,一路看下去,這個線路算房價較低的,房價基本都是7000~9000元,直到最後一家樓盤,遠市郊了,房價4900起,當時正在預約,我果斷簽了預購合同,交了1000元訂金。15天后正式開盤(依然記得那天早上有點陰冷),我們跋涉30公里過來,大概450套房子,想買的有1300多號,採用的是乒乓球搖號,運氣還不錯,第6個就搖到我了,選到了目標房源。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套房,2010年春天買到,2011年底拿房,2012年勞動節搬進去,一直住到2017年初。這五年不到的時間,回頭看,很是辛苦,距離公司30公里,前3年都是早上6點起床,6點半出門趕公交,到達另一個鎮,換乘廠車,晚上到家要18:40左右,每天在路上的時間3個小時以上。加班的話,頭幾年公交運營結束得早,我還在公司宿舍申請了床位,就睡宿舍;後來公交末班車延後了,我加班到21點,到家已經是近11點了。艱苦歲月,誰沒有過?後來買了車,中環也通了,每天開車來回50公里,花點油費換點睡眠吧。

我這第一次買房,正趕上一個暴漲期,時間跨度大概是2009年底到2010,差不多一年時間,漲價幅度在60%左右。2011年有個不小的回落,但也比漲價前貴,後來一直穩中緩慢上漲,直到2015年上半年,我最早看上的公司附近的小區,也沒超過9000元。2010年4月7800,2015年6月9000,大概4年時間才漲了1200元,那幾年的房地產市場發展還是良性的。如果你沒在2009年年底前買,雖然經歷了一波暴漲,但在2015年年中前買了,也算幸運的。

因為隨後一波更大的暴漲來臨了,如夢如幻。直接刷新了我對房地產市場的認識,在這慘痛教訓中我又成長了。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經歷第二次暴漲(上漲約100%),置換房產】

我2010年買房時,選擇了遠郊,價格是5000元,當時全市發展最好的區域房價幾乎都上1萬了。我想1萬已經很高了,上漲幅度絕對趕不上5000元的,低價區域更有發展潛力,比如5000的能漲到1萬,你1萬的最多漲3000吧。

事實狠狠打了我的臉。當然,選擇的區域實際發展遠落後預期也是一方面。

我經歷的第二波漲價狂潮告訴我一個道理:地段為王!

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政府“去庫存”的號召下,全國掀起漲價潮,這其中,漲幅最大的合肥、南京、蘇州與廈門並稱樓市“四小龍”。我就是在蘇州!我發現,越是成熟地段、核心區域,漲價幅度越大,核心區域1萬5的樓盤,房價輕鬆翻倍,用時短,幅度大。相比之下,我的房子,房價經過幾年緩慢增長,2015年上半年大概是8500,到2016年9月也才到1萬3,幅度看起來不小,相比之下卻差距甚大。這就推翻了我以前的想法,並不是房價越低漲幅空間越大,最重要的永遠是地段。

房價飆升的情況下,樓市的實際銷售如何呢?“買漲不買跌”這句話,再次彰顯它的正確性。新房、二手房買賣近乎瘋狂,剛需怕買不起了,改善人群怕置換不起了。瘋狂的成交量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上漲,地價也是水漲船高。土拍的地價都超過了以前的房價數倍,你怎麼敢期望未來房價會降?

我也加入了置換大軍,從2016年春天萌生年頭,到2016年9月售出自己的房子,再到2016年11月份買到地段更好的二手房,直至2017年1月入住。中間屢經波折,包括家人起初不同意換房,房子的大小、位置的選擇爭議等等,歷經多次家庭爭吵。最困難的時刻是,9月我們賣完房子,房價因最近一次的土拍大幅上漲,短短十天,每平漲了3000元左右,國慶我們去看房,深受打擊,能選擇的區域越來越少,能買的房子越來越小。樓市已近瘋癲,政府終於出手了,10月3號夜間,限購令下來了,力度很大,樓市的狂熱褪去不少,至此,我所經歷的第二次漲價潮正式結束。

我們夫妻歡欣鼓舞,可以安心等待賣房款,好好看房了。慶幸的是,換房成功,2017年春節在新家過的,一家人都很滿意新的生活環境。代價也很大,賣房款只夠付新房的首付(按政策,認房又認貸,因為有過貸款,雖然還清了,再買房首付也要付50%),我們又背上了沉重的房貸。但我認為值得,比起以前交通、購物、休閒等各方面的不方便,這裡配套一應俱全,孩子也讀上了好學區。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從大學畢業,經歷兩次房價暴漲,人近中年,對於買房這件事,有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1.買房一定要趁早。買了就不晚。

前提當然是有買房的實力。如果你有錢有實力,而觀望錯過,那是最大的憾事,你失去了最輕鬆的財富增長機會。除非你用錢做著獲利更快更多的好生意。有個朋友,今年終於想通,買了房,商業貸款利率上浮25%,而兩年前是下浮10%,這相差的35%,導致同樣貸款額,利息要多付好幾十萬。

2.買房不和別人比,少看過去,多看未來。

有人看到別人4000買的房,自己買的時候已經5000了,又後悔又不甘,感覺自己買得比別人貴,吃虧了,索性不買了,感覺自己不買就沒虧。這就是沒往未來看,你別管別人買得早便宜,要看到房價沒多久就漲了1000,以後還會再漲,趕緊下手,錢換成了房子,才能保值、增值。

3.不要期望房價會降。

先自己查查,從搞房地產那天起,大趨勢上有沒有降過。單價從幾百到幾千、幾萬、十幾萬、幾十萬,漲幅達百倍。每次暴漲,人們都認為夠高了,不會再漲了,事實都是打臉。第一,要看到,房地產開發的資金,老百姓買房的錢,很大部分都是貸款,房價跌了,什麼後果?第二,地價拍賣得都比前一輪房價高了,房價怎麼降下去?第三,北上廣房價高點都到十幾萬、幾十萬一平了,都沒問題,大哥都沒事,小弟慌什麼。

我在2013年前,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還經常看到所謂專家的房價“拐點”論,說房價很高了,什麼時候會轉頭向下了。後來,房價越來越高,近幾年卻再也沒聽到拐點論了,大概連專家都對高房價服氣了吧。

4.買房要挑好地段,面積要大,儘可能一步到位。

置換房產很麻煩,一步到位不僅省事,最主要省錢,換房意味著你要多承受一輪的漲價成本。我置換的房子,賣家買的時候和我買第一套房時間差不多,只花了不到7000,但地段好,發展快,賣給我的價格是2萬4。假設我當年第一套就買在這個地段,面積是會小點,但在同地段以小換大,就可以少貸款50萬,壓力要小很多。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有人不買房,大概有幾種可能原因:

1.沒錢,沒想法。

排除真正好吃懶做的不論,錢多錢少沒關係,要有發展的想法,買不了一線,買二線;買不了二線,買老家市裡;市裡不行,買縣裡;縣裡不行,買鄉鎮。一代完不成的事,就分幾代完成,持續進步。

2.自信不足。

擔心無法堅持在城裡的生活,怕工作不穩定,怕各種意外狀況。杞人憂天之下,錯失機會。

講一個朋友的故事: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很多年,眼看房價從2000多,一步步上漲,3000,4000,6000,8000,中間有過想法,又覺得說不定哪天就回家發展了,每次回去過春節都說家裡如果有好機會就不出來了,每次都是準時回來報到。從結婚,拖到小孩要上小學了,因為必須有房才能上學,才買了房,單價1萬元。不過買了,就是對的,孩子可以留在身邊讀書了,房價幾年下來也長到1萬4了。

3.想過安逸的生活。

有些人明明手握大筆現金,存著也不在城裡買房,感覺每個月付給銀行那麼多利息,可惜得很,拿來做生活費多滋潤。這種思維見識上的侷限,要打破很困難。身邊就有個朋友,手握近50萬現金,省會城市房價很低,有5000元一平的房子都不買,猶豫拖延,直到限購也沒買。令人十分無奈。現在房價已漲了2千,100平20萬,當初買了,財富就增值了20萬,城裡還有自己的房子住,小孩不用留守,享受更好的資源,有更好的起點和平臺……一朝錯過,落後多少年?

即便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城市長留,買房也是理財增值的一個好途徑。兩個人,一個買房,一個不買房,十年過去(一般會經歷兩次漲價),哪怕回家鄉發展,賣掉房產,買房的人手中的財富也遠遠多於沒買房的。

最後,點題總結:

房價趨勢:漲。

買房時機:永遠是當下。(觀望是剛需買房大忌)

2020~2039房價走向:大膽預測,從今往後20年,“上漲”仍是總趨勢。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買房大事,還需自行判斷,慎重決定。大家都有些什麼樣的買房故事,有什麼的經驗教訓,可以一起分享呢。

2010~2016買房故事,論房價趨勢及買房時機,預測2020後20年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