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真的能賠“百萬”嗎?

疫情之下,保險消費人群、消費習慣、消費需求都在加速變化。根據中國人壽《2019年市場客戶調研報告》,社會主流消費群體正在進行代際轉移,80後已購人群佔比62%,是現階段保險需求市場的主力客群,90後保險保障意識最強。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市場焦慮指數和避險情緒上升,這同時也促進了市場對保險的需求和認知,大眾客戶在保險安排上傾向於“由近及遠”:依次解決醫療、疾病,需求,儲蓄、教育,以及養老和身故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增長,百萬醫療險的理賠發生率和人均賠款逐漸成上升趨勢,能否獲得理賠、多久能獲得理賠等問題也成為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百萬醫療真的能賠“百萬”嗎?


從公開數據看,截至2019年6月,從百萬醫療險的賠案金額分佈情況看,絕大多數消費者獲賠金額低於5萬元,其中71%的消費者獲賠金額在1萬元以下。高額賠案方面,有234人獲得超過50萬元的賠付,其中單人最高獲賠131萬元。

事實上,自2016年百萬醫療險快速發展以來,關於其保額“虛高”的爭論不休。

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中的特需不予報銷,實際醫保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即使有高端藥,能夠超過50萬元的少之又少;如果屬於大病,治療則要長期的過程,但是到了第二年該項病種成為既往病症,能否續保還要具體看。

”百萬醫療保險一般對於參保人基本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超過1萬元才進行報銷,在當前醫保報銷比例下,相當於個人要花費3萬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才有可能進入百萬醫療保險的報銷範圍。

最早一批的百萬醫療險的保額以5萬元至50萬元居多,設置無免賠額或較低的免賠額,但件均保費通常在千元左右。目前,百萬醫療險普遍採用1萬元的免賠額。

有保險公司方認為,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小額的醫療費用並不會給生活增加沉重的負擔。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合理的免賠額設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賠的運營壓力,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從而可以將保費降到比較有競爭力的價格,降低了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門檻,並且適合互聯網的銷售場景與消費習慣。


百萬醫療真的能賠“百萬”嗎?


百萬醫療險的優勢在於保費和保額之間有較高的槓桿比,正因為高額醫療費用的發生率低,所以百萬醫療險的件均保費才會保持在300元左右。參保人購買百萬醫療險的最主要目的是獲得高額醫療費用的保障,用中高端醫療保險的方式築牢醫療保障的底線。

在評估百萬醫療險的效果,關注受益面的同時,也關注整體賠付率。百萬醫療險的保額要根據參保人的醫療費用來考量。在當前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整體環境下,200萬元的保額基本能夠滿足參保人員年度醫療費用支出。

百萬醫療險不僅保障範圍廣,價格也不貴,百萬醫療險,到底如何挑選?建議重點關注以下 3 個方面:

保障範圍是否全面?

百萬醫療險是專門用來報銷醫療費的,雖然看上去保障差不多,但仔細看的話,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

有的可以報銷外購藥,有的就不行、有的百萬醫療可以報銷住院前後的門診醫療費用,有的則不行、有的產品報銷時,不限制器官種類,而有的只能報銷心臟瓣膜等個別人工器官,所以大家在挑選百萬醫療險時,一定要仔細看下保障是否全面。

能否續保?

因為醫療險一般都是一年期的短期險,所以要關注續保條件,好的續保條件是即便發生大病,比如癌症,也不影響第二年的續保。

還有一些 6 年保證續保的產品,保證續保期內,即便產品停售,也能繼續享受保障,這種就要更好一些。

保費與免賠

在上面兩項都不錯的前提下,可以再適當關注下保費和免賠,但也不是越低越好。

產品定價過低,或者 0 免賠,保險公司虧錢的概率會高出很多,看起來現在佔了便宜,但這樣的產品可能沒幾年就下架了。醫療險最應該看重穩定性,建議最好選擇一些銷量高的產品。

如果大家恰好想購買重疾險/年金險,是可以附加一款自己覺得合適的百萬醫療險。這種捆綁銷售的附加百萬醫療險,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人工核保,有些人身體存在一些狀況,沒辦法通過智能核保單獨購買到百萬醫療險,那麼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購買到。


百萬醫療真的能賠“百萬”嗎?

寫在最後:

所有人都期望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保障,但不得不承認,這不是很現實,如果百萬醫療險續保無需審核、並且不會調整費率,那麼就不會有人每年花費幾千上萬元購買重疾險了。

而且重疾險、意外險、定期壽險都有獨自的功能,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看待百萬醫療險作為社保補充的作用。如果這些百萬醫療還能續保,並且續保價格不會高到離譜,那麼還是非常建議購買百萬醫療險作為臨時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