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從概念走到現實

出品 | 高工移動機器人

作者 | 潘敏瑤




“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從概念走到現實


疫情期間,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採取隔離措施,然而需要投入大量醫護人員執行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隔離後的照看,處理可能受到病患汙染的日常生活物資,對隔離區的檢測、消毒工作,以及藥品和物資發放等工作,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醫護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和工作強度。


因此,機器人的加入可以協助進行病毒的安全防護。


近日,在武漢光谷佛祖嶺社區,一臺剛上崗的機器人能夠充當“門衛”和“消殺員”,還能夠包攬網格員的測溫工作。如果體溫測量異常,機器人還會發出警示,由柔性協作機械臂對全身進行噴灑消毒。


據瞭解,這款智能醫療機器人平臺由蘇州艾利特機器人、武漢庫柏特、上海仙知機器人、上海聚虹科技聯合研發完成

其中,艾利特提供六軸協作機械臂、庫柏特提供軟件和算法,仙知機器人和上海聚虹科技分別提供自主移動平臺和虹膜識別功能。


庫柏特CEO李淼感慨:“大家都很熱心,在過年的時候各種拼湊,真的是排除萬難,才把這個原型真正跑起來。”


最終落地的這款智能醫療機器人平臺是一款遠程無人操作平臺,擁有自主性強、智能化程度高、平臺擴展性好的特點,能夠快速擴展部署,實現消毒、配送、身份識別、醫療檢測等功能。


“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從概念走到現實


智能醫療機器人平臺包括前端機器人和後端遙控系統兩部分,前端機器人集成移動底盤、機械臂、可見/熱成像攝像頭、 操作末端等,後端系統可遠程查看前端監控測量信息,並通過工作人員遙控前端工作。


平臺統一由移動小車鋰電池供電,通過5G網絡將平臺數據以及車載設備數據上傳至遠程服務器用於監視,也可用於遠程的診療和對話;


基於無反光板SLAM激光導航技術的移動小車,可自主實現路徑規劃、碰撞避免和乘坐電梯切換樓層以及自主充電等功能;


六自由度協作機器人具備靈活自由的球形工作區間,自重低、功耗小,接口開放可實現遙操作,能大大地增強平臺的功能,比如遠程的儀器操作(例如床旁B超),藥品的分發,隔離區消毒等;


中控計算機及軟件則基於可擴展的架構設計,能兼容各類醫療和檢測設備的接口和快速的功能擴展;


虹膜識別裝置能夠在0.8m-2m的距離內迅速準確地採集和識別虹膜與人臉,即便是戴了口罩也不受影響。


用戶可遠程控制機器人自動測量體溫,發現異常可直接對人精準消毒;用戶還可遠程控制機械臂完成檢查、噴霧、清潔等操作任務。該產品還具有視頻通話功能,可以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根據實際需要可實現一機多用、快速部署和調整。


目前,智能醫療機器人平臺已經完成了一代樣機的設計、組裝和調試,初步驗證了平臺的功能,並且在最終調試並用於此次新冠疫情防控點。


調研發現,市面上絕大多數產品還是相對獨立的產品,比如採用自主移動小車加紫外線等設備進行消毒,或者自主移動小車加料斗進行物料配送;協作機器人則主要用於工業、零售等行業,專門的醫療機器人則更多的用於手術輔助定位。


因此,多功能和可擴展的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還比較少。在技術上,硬件和軟件架構的可擴展性能夠保證平臺可快速部署用於消毒、運送和床旁檢測等,在國內外也是應用的一大創新。


另外,從需求側來看,面對未來的傳染病,特別是類似新冠病毒這類潛伏期長、傳染性強的疾病,人類無法事先預知具體的需求,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的功能定製模塊化就可以體現出其優勢。同時,對於需要人為控制的環節,則通過搖操作實現,進而保留最大化的柔性。


“智能遠程醫療機器人平臺”從概念走到現實


未來,移動遙操作醫療機器人平臺可應用於各類型醫療場所,完成包括檢測、噴霧、清潔、監控、識別危險物等操作任務,並可進行醫師遠程實時操作,最大限度防止未知風險,減少人與人之間接觸傳染的幾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