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从概念走到现实

出品 | 高工移动机器人

作者 | 潘敏瑶




“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从概念走到现实


疫情期间,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采取隔离措施,然而需要投入大量医护人员执行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隔离后的照看,处理可能受到病患污染的日常生活物资,对隔离区的检测、消毒工作,以及药品和物资发放等工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和工作强度。


因此,机器人的加入可以协助进行病毒的安全防护。


近日,在武汉光谷佛祖岭社区,一台刚上岗的机器人能够充当“门卫”和“消杀员”,还能够包揽网格员的测温工作。如果体温测量异常,机器人还会发出警示,由柔性协作机械臂对全身进行喷洒消毒。


据了解,这款智能医疗机器人平台由苏州艾利特机器人、武汉库柏特、上海仙知机器人、上海聚虹科技联合研发完成

其中,艾利特提供六轴协作机械臂、库柏特提供软件和算法,仙知机器人和上海聚虹科技分别提供自主移动平台和虹膜识别功能。


库柏特CEO李淼感慨:“大家都很热心,在过年的时候各种拼凑,真的是排除万难,才把这个原型真正跑起来。”


最终落地的这款智能医疗机器人平台是一款远程无人操作平台,拥有自主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平台扩展性好的特点,能够快速扩展部署,实现消毒、配送、身份识别、医疗检测等功能。


“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从概念走到现实


智能医疗机器人平台包括前端机器人和后端遥控系统两部分,前端机器人集成移动底盘、机械臂、可见/热成像摄像头、 操作末端等,后端系统可远程查看前端监控测量信息,并通过工作人员遥控前端工作。


平台统一由移动小车锂电池供电,通过5G网络将平台数据以及车载设备数据上传至远程服务器用于监视,也可用于远程的诊疗和对话;


基于无反光板SLAM激光导航技术的移动小车,可自主实现路径规划、碰撞避免和乘坐电梯切换楼层以及自主充电等功能;


六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具备灵活自由的球形工作区间,自重低、功耗小,接口开放可实现遥操作,能大大地增强平台的功能,比如远程的仪器操作(例如床旁B超),药品的分发,隔离区消毒等;


中控计算机及软件则基于可扩展的架构设计,能兼容各类医疗和检测设备的接口和快速的功能扩展;


虹膜识别装置能够在0.8m-2m的距离内迅速准确地采集和识别虹膜与人脸,即便是戴了口罩也不受影响。


用户可远程控制机器人自动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可直接对人精准消毒;用户还可远程控制机械臂完成检查、喷雾、清洁等操作任务。该产品还具有视频通话功能,可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根据实际需要可实现一机多用、快速部署和调整。


目前,智能医疗机器人平台已经完成了一代样机的设计、组装和调试,初步验证了平台的功能,并且在最终调试并用于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点。


调研发现,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还是相对独立的产品,比如采用自主移动小车加紫外线等设备进行消毒,或者自主移动小车加料斗进行物料配送;协作机器人则主要用于工业、零售等行业,专门的医疗机器人则更多的用于手术辅助定位。


因此,多功能和可扩展的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还比较少。在技术上,硬件和软件架构的可扩展性能够保证平台可快速部署用于消毒、运送和床旁检测等,在国内外也是应用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需求侧来看,面对未来的传染病,特别是类似新冠病毒这类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疾病,人类无法事先预知具体的需求,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的功能定制模块化就可以体现出其优势。同时,对于需要人为控制的环节,则通过摇操作实现,进而保留最大化的柔性。


“智能远程医疗机器人平台”从概念走到现实


未来,移动遥操作医疗机器人平台可应用于各类型医疗场所,完成包括检测、喷雾、清洁、监控、识别危险物等操作任务,并可进行医师远程实时操作,最大限度防止未知风险,减少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染的几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