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调整,“智能”能否让阿里云起飞?

“长于战略”是阿里巴巴的强项,而阿里巴巴的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也总会触动业内众人的神经,这次也不例外。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最新一次面向未来的组织升级,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看似仅仅多了“智能”二字,却凸显了阿里云计算业务的更高定位。

在组织架构调整的同时,一纸调令也让阿里云的大功臣胡晓明(花名:孙权)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新调整的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将由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剑锋(花名:行癫)兼任。难道这又是一出“兔死狗烹”的大戏?其实不然,这应该是阿里巴巴CEO张勇深思熟虑的一个决定。

阿里大调整,“智能”能否让阿里云起飞?

早些年,在王坚博士的带领下,阿里决定自主研发“飞天云”。然而,再好的云计算系统也需要有相应的业务体系来支撑,对于算力、安全性比较高的金融业务自然是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恰好,懂金融、懂运营的胡晓明当时在阿里内部创立了一个金融业务,即阿里金融。于是,马云就亲自向胡晓明面授机宜,希望阿里金融的所有业务必须使用阿里云作为技术框架,胡晓明答应了。

后来,虽然几经周折、磕磕绊绊,阿里云的巨大计算力总算让阿里金融业务迅速开花结果;而阿里云计算技术在金融业务方面得到了验证,并成为后来阿里巴巴团购(聚划算)、淘宝、天猫等电商零售业务、菜鸟网络等物流业务的数据中台,而每年的“双十一”也是对阿里云服务器、算力的一次大检阅。

由此可见,“业务”是驱动阿里云计算不断拓展的重要原因,而首次与阿里云在业务层面上进行磨合、又精通运营的胡晓明自然会被马云、王坚等人看中,并于2014年出任阿里云总裁。

阿里大调整,“智能”能否让阿里云起飞?

果不其然,在胡晓明执掌阿里云的四年时间内,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也不断增加,据IDC今年7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5%。并且,阿里云也从阿里内部业务向其他公司延伸,在政务云、工业云等领域均有所布局。

前不久,阿里广东云栖大会传来的消息称,阿里新进打造的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主要围绕工业生产的供应链、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五大环节,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封闭”的工业互联网也难逃阿里云的“魔掌”,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阿里云在胡晓明带领下,以“业务为中心”的市场拓展能力着实不俗。

然而,阿里云虽然近些年不断的实现了业务增长,但技术本身的变化却并不明显,这或许跟胡晓明的出身有关。毕业于浙江大学金融学的胡晓明,虽然懂金融、懂运营,但却不懂技术。那么,随着“双十一”订单量的不断攀升、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不断增多,现有技术框架能否支撑起阿里云的未来?关于这点,或许阿里巴巴CEO张勇心里也没底。

阿里大调整,“智能”能否让阿里云起飞?

而张剑锋则不同,虽然也毕业于浙江大学,但学的却是计算机,曾是淘宝网的技术负责人,自2016年起升任阿里巴巴集团CTO。由偏重技术的张建锋来担任阿里云总裁,有利于整合集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增强数据中台的战略核心,或将加强阿里云在内外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张剑锋一兼三职——集团CTO、阿里云总裁、以及阿里巴巴达摩院的负责人,可以将阿里巴巴的智囊团、以及各个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使得阿里云变得更加“智能”。

其次,向外界表露一个鲜明的信号——“阿里巴巴并非是一家不懂技术的互联网巨头”,我们也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创新企业,而这个关键就是阿里云的智能化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各种“赋能”。

再次,阿里云的市场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但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IDC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2.3%。因而,优化内部技术、加强中台战略,增强用户粘性已成为阿里云下一阶段的必由之路。

所以,在阿里巴巴CEO张勇看来,懂技术的张剑锋远比懂运营的胡晓明更符合阿里云“智能”的定位。不过,胡晓明或许能够在蚂蚁金服内找到一个不错的位置,这也是对其四年努力的认可。

以下为张勇内部信原文:

阿里大调整,“智能”能否让阿里云起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