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常常有朋友會問:“有人說降壓藥早上吃比較好,有的人又說降壓藥應該晚上吃,我到底該聽誰的?”

標準答案:“請聽醫生的!”

這時候,有朋友回答:“我的醫生讓我早上吃。”

但另外又有朋友會說:“不對呀,我的醫生讓我晚上吃耶!”

最後,可能還會有朋友說:“我的降壓藥是早上和晚上都得吃哦!”

那麼,誰的醫生說錯了呢?其實,誰的醫生都沒有錯。只不過,最後的那位朋友可能需要到醫生那裡去換一換藥,不論是一天兩次還是一天三次的降壓藥,除非有特殊的原因,現在都提倡更換為一天一次的長效或緩釋降壓藥。

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早上吃降壓藥,而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而應該是:為什麼有的人需要早上吃降壓藥,而有的人需要晚上吃降壓藥?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理解兩個內容:

第一, 人體血壓隨著24小時的晝夜變化,是存在動態波動特性的;

第二, 降壓藥被人體消化、吸收併產生降壓效力的過程,也是動態的、具有時間特性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早就有醫學專家提出:降壓治療需遵照“時間治療學”原則!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人體血壓存在“冬天高,夏天低”和“白天高,夜間低”的季節與晝夜波動節律

人體的血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存在一定的動態規律,這首先體現在季節變化上。一般而言,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外周血管擴張,因而血壓會比其他季節低;而冬季寒冷,人體的外周血管收縮,因而血壓會比其他季節高。所以,對於高血壓的患者而言,夏季可能需要把降壓藥物稍減量,而冬季則可能需要加量甚至聯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而在一天當中,人體血壓也有其波動特點。對於正常人以及大部分高血壓的患者人而言,每天起床之後的幾個小時(上午8~12點)內血壓會逐步上升,大約在上午10點左右達到全天的最高峰值;隨後,血壓會有所下降,但在下午4點到6點左右又會升高出現第二個小高峰;之後一直呈下降趨勢,在凌晨的0-3點左右達到一天血壓的最低谷值。這就是典型的“兩峰一谷”的血壓晝夜波動模式。根據觀察,中青年人晨起之後收縮壓(高壓)可以升高20~25mmHg,而對於動脈硬化嚴重的老年人則這一數字可以達到50mmHg。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出現晝夜波動節律的顛覆

正常情況下,夜間血壓下降的程度應該超過白天平均血壓的10%,這種狀況出現於正常人群以及大部分高血壓患者身上,這種血壓波動模式被稱為“杓型血壓”。然而,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會出現夜間血壓下降的程度低於白天平均血壓的10%,甚至是顛覆為夜間血壓水平高於白天血壓,這就被稱為”非杓型血壓”。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非杓型血壓是存在明確危害的:根據臨床觀察,非杓型高血壓患者比杓型高血壓更容易發生左心肥厚、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腦卒中等嚴重心腦血管事件;而非杓型的正常血壓人群,其心、腦、腎、眼等器官的損害甚至可以比杓型高血壓的患者更嚴重!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非杓型血壓還有一個重要的危害就是可以增加清晨高血壓危險期的風險。

所謂的“清晨高血壓危險期”也被叫做“魔鬼時間”,其實就是早上6~12點的血壓第一高峰期。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一天當中往往在這個“魔鬼時間”中是更容易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以及中風的。因此,將非杓型血壓逆轉為杓型血壓並且穩定控制血壓的晨峰階段,是平穩降壓治療的重要目標。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這時候有朋友會問了,凌晨的時候一般都睡著了,我怎麼知道那時候血壓是高是低,難不成還設個鬧鐘起來測一下不成!實際上不提倡大家凌晨從睡眠狀態中醒過來測血壓,因為睡眠狀態的改變也會導致血壓的波動。一般,在臨床上使用動態血壓監測的方式獲取夜間血壓變化的信息,這也是比較準確的方式;如今,隨著可穿戴式醫療設備的普及,有了不少的可以實現動態血壓監測的移動設備,儘管可能準確度不如動態血壓監測儀,但是好在能夠長期反覆監測,也是提倡使用的。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常規晨服降壓藥適用於大部分常規情況,而夜服降壓藥或可逆轉“非杓型“高血壓並降低風險

說完了人體血壓的動態變化特點,我們再來看一看主流的一天一次服用的長效降壓藥在體內的起效過程。事實上,之所以降壓藥不能夠輕易停用,且漏服會存在危險,這是因為降壓藥在體內降壓的效力是與活性藥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濃度密切相關的。簡言之,活性的藥物成分在血液中濃度越高,降壓效果就越好,而濃度越低則降壓效果就會減弱,突然的藥物濃度消失甚至會引起血壓的反跳,從而發生危險。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大部分的長效降壓藥都使用了某些技術,比如緩釋或控釋技術,使得24小時以內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趨於平穩。但是,往往在藥物服用以後的數小時以內,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依然會達到一個小高峰,而這時候降壓的效果是逐漸增強,而後稍微減弱,最後長時間維持的。

高血壓“時間治療學”原則其實就是希望降壓藥物的作用高峰能夠和血壓波動的高峰相重疊,從而使得血壓在異常升高的時候被抑制住。所以,一般而言,對於杓型血壓的高血壓患者而言,晨起後服藥是比較合適的,藥物濃度的高峰和“魔鬼時間”相重疊,讓血壓穩定在較低水平,而到了夜間人體血壓低谷的時候,藥物濃度也不至於使血壓降得過低;而對於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而言,睡前服藥可能更加適合,抑制夜間血壓的異常升高,甚至實現“非杓型”向“杓型”的逆轉。

已經有不少的研究證明,常用的長效降壓藥物當中,鈣離子拮抗劑(CCB類)、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ACEI/ARB類以及β-受體阻滯劑在睡前服用都可以有效實現“非杓型血壓”向“杓型血壓”的逆轉

,同時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除此以外,對於需要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的“非杓型”高血壓患者而言,調整某一種藥物到睡前服用,而其他藥物繼續保持晨起後服用,也可以實現“非杓型血壓“向”杓型血壓“的逆轉。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為什麼醫生讓有的人晚上吃降壓藥,卻讓另一部分人早上吃?

我們的理念是:慢病管理“靠自己“,科學指導”不迷信“!


參考文獻:

【1】 應關注高血壓診治中的一些誤區(1) ;中國臨床醫生2009年第37卷第4期

【2】 高血壓時間治療學研究進展;中華臨床醫師雜誌(電子版)2013年7月第7卷第14期

【3】 時間治療學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09年1月第37卷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