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諮詢師的瑜伽手記:帶著正念做瑜伽

關於生活的“好”,想必“健康”和“快樂”是我們的交集,而具體的方式方法千差萬別。我們太容易被概念、技術束縛了,回到個人的生命體驗,其實不難看到相似的完整圖景吧。Ying,正念心理諮詢師,正念教學和踐行者,這是她個人的瑜伽體悟,寫得像一段簡短的獨白,又好似一篇散文詩。不過推薦給大家並非因為修辭,而是因為它出自真實的體驗,而且說得如此清晰。閱讀愉快。


一位心理諮詢師的瑜伽手記:帶著正念做瑜伽

---


繁忙節奏的一線城市生活,

讓我自身滋長了許多壓力、焦慮和緊張,

常常感到肩頸痠痛,身體沉重。

某天,且暫停,帶著正念做瑜伽,

發現了其中的喜樂、健康、自在和安寧,

從此,未捨得放手。

一位心理諮詢師的瑜伽手記:帶著正念做瑜伽

正念練習需要帶著愛意、慈悲,

培育初心,接納,耐心,非評價,

信任,不用力,放下的態度,

這些養分也可以融於瑜伽練習中。

每次開始做瑜伽,我都從回到基礎開始,

猶如禪修中的初學者思維,亦即“初心”。

初心是對一切都保持不知道的思維,

帶著好奇,去學習,成長,去接受,

甚至可以幫助達到對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

開始練習時,試著問自己,

做這個瑜伽的意圖是什麼?

這當中我想呈現怎樣的品質?

也許是有著一份健康,

內在平衡和寧靜的智慧,

帶著這些表達意圖的詞語,

告訴自己

“我是健康的”“我是安定的”“我是……”

重複幾次,將它放在自己心裡。

允許自己的大腦空間像開闊的天空,

讓覺知的天空在瑜伽動作中一次次覺醒。

在體式中,儘可能遠離大腦,

放下對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放下對過去的糾結。

讓自己全然沉浸在

瑜伽動作帶給身體的感覺中,

並在其中找到自己身體的極限,

看到自己想要去挑戰的邊界,

當覺察到自己“要去挑戰”的念頭時,

帶著慈悲和愛意,

去感受身體的極限,去照顧好身體。

馬克·吐溫說:

“慈愛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

藉由慈愛,可以讓聾人‘聽到’,盲人‘看到’。”

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可以在瑜伽練習中被逐漸培養起來。

在動作中找到自己的身體邊界,

但不要強迫自己挑戰它。

尊重自己的身體,

不用力追求動作的精準度,

只是告訴自己的極限所在,

記住給自己身體所需最適合的“藥品“劑量。

在動作的保持過程中,

體驗那份止靜帶給身體的能量,

將心放在身體裡,而不是陷在頭腦想法中。

所以帶著正念做瑜伽時,

不是停留於頭腦層面,

而是通過感知動作帶給身體的感受,

走進內心深處。

同時放掉時間,

在此刻止靜的動作中享受當下,

因為身體不在過去,不在將來,

身體只處於當下,

呼吸也一樣,時刻感受當下這一次呼吸,

將呼吸帶到動作中。

在體式中讓呼吸變得輕柔,

安駐在身體裡,不用力,

尤其是感覺身體緊繃、僵硬或強烈拉伸感,

此時將呼吸帶到那兒,

讓呼吸成為催化劑,溶解並消除緊張感。

當覺察到身體有做不到或下不去的邊界,

承認並接納,墊一塊瑜伽磚,

幫助放鬆和軟化肌肉,

也能幫助放下自我評判,放鬆大腦;

可以隨時藉助瑜伽磚來給自己減少挑戰,

創造更多創意空間。

找到瑜伽體式中帶給自己多一些甜蜜的地方

(猶如身體中的甜甜圈),

讓體式適應我獨特的身體結構和姿勢。

一位心理諮詢師的瑜伽手記:帶著正念做瑜伽

《荀子·儒效》中說: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每次在瑜伽墊上或生活中得來的經驗,

這當中蘊含了教學,

無論是

遇到讓我感覺愉悅的,

抑或是

具有挑戰性的練習,

這當中總能教會我一些東西。

稍加留意,

就能看到這其中蘊含的智慧。

這份直覺體驗來自於身體內,

從身體的感覺語言出發,

它會告訴你接下來怎麼做,

動作去到多深,

甚至何時從體式中退出來。

是需要深呼吸,還是輕緩呼吸,

時時不忘留意自己身體內在的老師。

帶著正念做瑜伽,

如此多次,

通過瑜伽練習,我得到直接的經驗,

通過自己的經驗,我獲得深層次的理解,

領悟到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練習中,

自己的直接體驗,是最好的老師。

據說走進醫生診室的人之中

90%是因為與壓力有關的問題。

所以,如果想真正獲得健康安定的生活

以及提升覺知力,

我們要考慮

轉變我們的思維狀態,

將自己從處在壓力下的狀態,

轉換到平靜和安定的狀態,

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生活中,如果沒有暫停,

不在當下,不去留意,

那問題模式就會一遍遍在生活中呈現。

古話說,

“在你沒有學會你要領悟的東西之前,

問題不會消失。”

如果你發現總是一遍遍出現同樣的問題,

可能說明你還沒有掌握它。

一旦你掌握了,你將打破那種循環模式。

正念冥想練習時,

專注是冥想的前提。

給身體帶來適宜靈活性的同時,

也給大腦鍛鍊的機會。

在最後那個動作保持的一分鐘裡,

我常會再回想一下

一開始設立的練習意圖,

回到練習的品質,

回到那句話:“我是……”

慢慢地、持續地重複它:

“不斷重複的念頭會導致信念的產生,

一旦那樣,事情就開始發生了!”

永遠不要小看思維的強大,

念頭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行為影響信念,

信念導致習慣,

習慣影響個性,

而個性是創造現實的原因。

因此,我們要看看

自己“餵養”的是什麼樣的念頭;

對於生活,我們有選擇權,

去選擇“餵養”我們想成為什麼的念頭,

不必陷入困擾我們、限制我們的念頭中,

那會帶來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重複,

一遍遍回到呼吸,

回到當下,

回到身體這個內在的家,

在我們心裡,

將自己溶解在止靜中。

通過

且暫停,

帶著正念做瑜伽,

讓身體放柔軟,放輕鬆,

讓頭腦空間越來越開闊、清澈、堅定,

帶著“道”自在生活!



後記

關於設立意圖


心理學中認為,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流向哪裡。同一個練習,不同的意圖帶來的體驗會不同。


例如,如果今天的瑜伽練習意圖是,要減掉這兩個月吃出來的肚腩,腦子裡想著“我是肥肥的”,那就會很期盼做多一些腹肌核心練習,會比較用力去做,唯恐對自己不夠狠,消耗的卡路里不夠多,不夠減掉贅肉……


又或者,會特別關注夥伴們的身材,越比較越覺得自己胖,不如別人美,內心充滿自卑……


如果今天的練習意圖是,讓久坐的身體動起來,活絡全身氣血,自然會比較放鬆大腦(大腦中沒有擔心、沒有和他人比較),沉浸在動起來帶給自己的舒展感受之中,動起來的熱能帶給身體的感覺之中,就能更多感受到活動經絡帶給自己血脈和能量的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