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靄秉:由京胡想到的

蔣靄秉

蔣靄秉是上海的著名琴師。從師於趙繼羹(趙喇嘛)。他是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和樣板戲“磐石灣”的琴師。他還曾為著名女老生張文娟、王琴聲、周雲敏等操琴。專業和票界都有他很多學生。蔣老師現年已高齡77歲,寶刀不老,還在發揮餘熱。是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的客座教授。參加該校學生的考核或鑑定。


由京胡想到的


蔣靄秉

京劇有唱、念、做、打等手段來完成其表演的綜合藝術。其中唱腔部分的伴奏就是京胡為主。傳統京劇分文場和與武場,文場中京胡、京二胡 、月琴。三絃等皮黃唱腔的伴奏曲譜都由京胡來確定,所以傳統京劇不論是“三大件”“四大件”都是大齊奏,即根據唱腔來制定伴奏的曲譜。拉奏京胡的樂師,京劇界都稱琴師。

前輩琴師創造了各種拉法,相同的唱腔各有不同的伴奏曲譜和方法來伴奏,這就促進了京胡的創造機會。尤其是流派的形成,更促進了各流派京胡伴奏曲譜與流派唱腔的風格統一,從而使各流派的特點更加鮮明。例如程派京胡的拉法,原來程派的拉法與一般旦角的拉法並無區別。經周長華先生創造了揉、滑結合強弱分明等的演奏手法,使程派唱腔增添了鮮明的風格與程派成為統一的藝術,使唱腔更有了感染力。其他行當也都有這樣的例子。如王少卿伴奏梅派、李慕良伴奏馬派、楊寶忠伴奏楊派。何順信伴奏張派。汪本貞伴奏裘派等等,都有同樣的效果。這些琴師由於長期與同一演員合作,創造了不少技巧和拉法,從而增加了唱腔的光彩。


京胡是一種伴奏為主的樂器。伴奏的好壞更要由演員與廣大觀眾來評判。有很多琴師,大家公認所謂“託腔”託得好,這說明京胡主要任務還是一個“伴”字。很多名琴師終其一生為提高伴奏效果而做了很多創新,試想今天的伴奏方法(包括過門)與前人已有很大的變化和提高,任何藝術總是不斷進步、不斷革新的,因此各種伴奏的方法,本身就屬於技巧的一種。

京劇是個很謙虛的劇種,京胡也同樣是很謙虛的樂器。很多樂曲一經由京胡來演奏就有了“京劇味”。例子很多“夜深沉”原來是崑曲“思凡” 中的一個唱段,經京胡一改變根本就聽不出崑曲的意思了。“小開門”“南梆子”等等都是同樣的例子。因此用京胡模仿什麼樂器,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化成“京劇味”,千萬不要不倫不類,賣弄所謂的技巧,京胡怎樣伴奏好京劇唱腔,這個課題不能忘!

蔣靄秉:由京胡想到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革命現代戲,由於形式和內容都有了變化,音樂上也有不少新課題。首先是老三大件和西洋樂器,管絃樂的結合。由於增加了和聲、復調和對位關係,京胡曲譜要服從大樂隊的一些要求,甚至曲譜也不能隨心所欲了,如“智取威虎山”唱段“胸有朝陽”中:”同志們語重心長” 後的過門,本來京胡伴奏譜是:(注:因轉載者缺簡譜作曲軟件,無法精確表示音符及弓法等,只能粗略地表示一下作者的主要意思請諒)


| 56)1 0 6 5 5765 53(5 | 6123) 553 231 765 |3(05 6567 2.343 2765)

同 志們 語 重 心 長

由於上面有條副旋律是重複唱腔旋律,故只能改為:| 6123) 553 231 765 |3(05 6512 7657 6.123)

心 長

這雖然沒有當初的過門好聽,但因和復調中存在很多不諧和音,我們就捨棄了本來的過門而採用了今天這樣的。又如唱段“共產黨員”中:07 6 7 | 1276 5 |5 - | 56.1 561 |....

為 人民 開出 那

為了給副旋律讓路,“那”字京胡的弓法變為一個下弓拉三拍多,這些都不是合京胡常規的演奏方法,但從樂隊整體效果來看是豐富了樂曲的感染力。在有些曲子和伴奏的唱腔中,某些地方京胡還要充當色彩性樂器的角色,這就要求我們增加新的技巧。

很多琴師是演員的一面鏡子,好的伴奏對唱腔的烘托作用太大了,更多的是為整個演出錦上添花,多年的合作共同創造了一種流派。我的好朋友周少麟先生談到他父親周信芳大師的唱腔是這樣說的:“憑我父親對京劇各方面的造詣,唱腔本可以更上一層樓。而周大師無固定的琴師,早年的唱片說明了一切”。所以京胡對京劇唱腔的渲染作用是無法抹煞的,更何況很多琴師都同時兼有設計新腔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