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霭秉:由京胡想到的

蒋霭秉

蒋霭秉是上海的著名琴师。从师于赵继羹(赵喇嘛)。他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样板戏“磐石湾”的琴师。他还曾为著名女老生张文娟、王琴声、周云敏等操琴。专业和票界都有他很多学生。蒋老师现年已高龄77岁,宝刀不老,还在发挥余热。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客座教授。参加该校学生的考核或鉴定。


由京胡想到的


蒋霭秉

京剧有唱、念、做、打等手段来完成其表演的综合艺术。其中唱腔部分的伴奏就是京胡为主。传统京剧分文场和与武场,文场中京胡、京二胡 、月琴。三弦等皮黄唱腔的伴奏曲谱都由京胡来确定,所以传统京剧不论是“三大件”“四大件”都是大齐奏,即根据唱腔来制定伴奏的曲谱。拉奏京胡的乐师,京剧界都称琴师。

前辈琴师创造了各种拉法,相同的唱腔各有不同的伴奏曲谱和方法来伴奏,这就促进了京胡的创造机会。尤其是流派的形成,更促进了各流派京胡伴奏曲谱与流派唱腔的风格统一,从而使各流派的特点更加鲜明。例如程派京胡的拉法,原来程派的拉法与一般旦角的拉法并无区别。经周长华先生创造了揉、滑结合强弱分明等的演奏手法,使程派唱腔增添了鲜明的风格与程派成为统一的艺术,使唱腔更有了感染力。其他行当也都有这样的例子。如王少卿伴奏梅派、李慕良伴奏马派、杨宝忠伴奏杨派。何顺信伴奏张派。汪本贞伴奏裘派等等,都有同样的效果。这些琴师由于长期与同一演员合作,创造了不少技巧和拉法,从而增加了唱腔的光彩。


京胡是一种伴奏为主的乐器。伴奏的好坏更要由演员与广大观众来评判。有很多琴师,大家公认所谓“托腔”托得好,这说明京胡主要任务还是一个“伴”字。很多名琴师终其一生为提高伴奏效果而做了很多创新,试想今天的伴奏方法(包括过门)与前人已有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任何艺术总是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因此各种伴奏的方法,本身就属于技巧的一种。

京剧是个很谦虚的剧种,京胡也同样是很谦虚的乐器。很多乐曲一经由京胡来演奏就有了“京剧味”。例子很多“夜深沉”原来是昆曲“思凡” 中的一个唱段,经京胡一改变根本就听不出昆曲的意思了。“小开门”“南梆子”等等都是同样的例子。因此用京胡模仿什么乐器,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化成“京剧味”,千万不要不伦不类,卖弄所谓的技巧,京胡怎样伴奏好京剧唱腔,这个课题不能忘!

蒋霭秉:由京胡想到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革命现代戏,由于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变化,音乐上也有不少新课题。首先是老三大件和西洋乐器,管弦乐的结合。由于增加了和声、复调和对位关系,京胡曲谱要服从大乐队的一些要求,甚至曲谱也不能随心所欲了,如“智取威虎山”唱段“胸有朝阳”中:”同志们语重心长” 后的过门,本来京胡伴奏谱是:(注:因转载者缺简谱作曲软件,无法精确表示音符及弓法等,只能粗略地表示一下作者的主要意思请谅)


| 56)1 0 6 5 5765 53(5 | 6123) 553 231 765 |3(05 6567 2.343 2765)

同 志们 语 重 心 长

由于上面有条副旋律是重复唱腔旋律,故只能改为:| 6123) 553 231 765 |3(05 6512 7657 6.123)

心 长

这虽然没有当初的过门好听,但因和复调中存在很多不谐和音,我们就舍弃了本来的过门而采用了今天这样的。又如唱段“共产党员”中:07 6 7 | 1276 5 |5 - | 56.1 561 |....

为 人民 开出 那

为了给副旋律让路,“那”字京胡的弓法变为一个下弓拉三拍多,这些都不是合京胡常规的演奏方法,但从乐队整体效果来看是丰富了乐曲的感染力。在有些曲子和伴奏的唱腔中,某些地方京胡还要充当色彩性乐器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增加新的技巧。

很多琴师是演员的一面镜子,好的伴奏对唱腔的烘托作用太大了,更多的是为整个演出锦上添花,多年的合作共同创造了一种流派。我的好朋友周少麟先生谈到他父亲周信芳大师的唱腔是这样说的:“凭我父亲对京剧各方面的造诣,唱腔本可以更上一层楼。而周大师无固定的琴师,早年的唱片说明了一切”。所以京胡对京剧唱腔的渲染作用是无法抹煞的,更何况很多琴师都同时兼有设计新腔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