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梨園知識30例


「轉載」梨園知識30例

1.衫子:即青衣,亦稱正旦。在旦行中佔首要地位,扮演人物為端莊正派的良家婦女,角色大都穿著褶子,故又稱青衫,簡稱衫子。

2.中軸:京劇把第一齣戲叫做“開鑼戲”:第二齣叫“早軸”;第三齣叫“中軸”;第四齣叫“壓軸”;最後一出叫“大軸”。

3.打跑戲:不是戲裡專演打炮,指京劇新演員,最初三天所演的最擅長的劇目。

4.碰頭彩:京劇術語,亦稱碰頭好,指演員一出場,觀眾即報以熱烈的喝彩聲。

5.鉚上:也做卯上,意為“賣力”。指演員表演時無保留地盡情發揮個人能力。對於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選擇難度大的進行表演,也是卯上的表現,對錶演中鬆勁,懈怠,不肯使勁的表現,則稱之為“泡湯”。

6.倒嗓:指戲曲演員嗓音變低或變啞。

7.前臺管事:相當於舞臺監督,催促演員上場,管理大幕,監督燈光,音響。

8.堂會:指個人出資,邀集演員於年,節或喜慶日在私宅或假飯莊,會館,戲園為自家做專場演出。演出的收入,往往數倍於平日的業務演出。

9.回戲:梨園行話,指演員拒絕演出邀請,或是答應演出後毀約。也指劇團或劇場由於特殊情況而無法開鑼演出,在劇場門口出牌告示觀眾。

10.火候:行話,即藝術功底,是演員藝術上成熟的程度。包括兩個方面,除唱唸做打的表演技巧外,還有演員的閱歷和修養。

「轉載」梨園知識30例

11.反二黃:京劇屬於板腔體,它的腔主要分為西皮與二黃,有正西皮,正二黃,也有反西皮和反二黃,這都是它的聲腔模式。

12.走板:行話,也稱丟板,演員行腔時節奏不穩,或快或慢,與樂隊奏出的板眼脫節。

13.慢板:京劇唱腔的一種板式,亦稱正板或慢三板。

14.滿宮滿調:指演員演唱時高音到位聲音飽滿,氣力充沛。

15.排戲:響排(演員、樂隊合成排練)全體演員參加的正式排練。

16.戲份兒:戲班付與演員等人工資的一種方式,也叫現份兒,即以日計,每日演戲,每日分錢。

17.票友: 非職業行京劇演員,樂師之統稱,相傳清初八旗子弟憑清廷所發“龍票”,赴各地演唱子弟書,為清王朝作宣傳,不計報酬。後來就把不取報酬的業餘演員稱為票友。票友的同仁組織稱為票房,票友演出稱票戲;票友轉為職業演員稱為下海。

18.場面:指京劇樂隊,由管絃樂器的文場和打擊樂器的武場組成。

19.操琴:演奏術語。舊時稱演奏為操作。操:演奏,琴,胡琴(京胡),操琴者即為演奏京胡者,亦即琴師。

20.司鼓:演奏術語,司者.操作也。演奏操作鼓板者謂之司鼓。本作動詞解,後亦作名詞解,和鼓師並稱。

「轉載」梨園知識30例

21.挎刀:京劇術語,指戲班中的次主角,二牌演員即稱挎刀,寓有隨從協助之意。

22.碼頭:傢俱演員到天津,上海等地演出被叫做“跑碼頭”,一是這些城市都屬於碼頭城市,其次都屬於京劇演員的福地,在這幾個大碼頭唱紅了,這個演員就全國聞名了。

23.倒好:即倒彩,指演員發生舞臺事故,唸錯或唱錯臺詞,刀槍失手等,觀眾群人發出的起鬨聲音表示不滿。

24.挑頭牌的:俗稱掛頭牌的,挑大樑的,臺柱子,即有藝術造詣,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領銜演員。在廣告,海報及演出牌子上其名字及所演劇目置於最顯要處。演出時一般都演大軸戲。

25.扮相:京劇術語,即演員化上劇裝的樣子。

26.挑班:著名演員帶領屬於的班社唱戲,並在組織中起主導作用。

27.醜兒:京劇裡的丑角兒。

28.票房:票友的同人組織,即票友俱樂部。

29.捧角:亦稱捧場;指通過包購戲票,鬨堂喝彩,撰文揄揚等手段,造成聲勢,以達到抬高某演員或劇團身價地位的目的。

30.彩排:戲曲排練術語。是排練的最後一道工序。新劇目,能過細排、響排之後,即進入化妝排練。排練時,要求演員穿上服裝、化妝,配上燈光、佈景、音響、效果,一切按正常演出的要求在舞臺上進行。因為配上五光十色的服裝、化妝、燈光、佈景,故稱"彩排"。彩排是戲曲排練的最後階段。與演出的區別在於沒有觀眾,中途還可以根據情況停下來進行修整。

「轉載」梨園知識30例

本文摘自:張方塊圖書館 (360do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