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京劇中兩個特殊的聲腔——南梆子和四平調

南梆子:京劇唱腔以皮黃為主,但京劇廣集博採,吸收了許多地方劇種和民間歌舞的曲調,作為京劇聲腔的素材,經過藝術家的加工改編,使這些聲腔與皮黃聲腔更同意諧和,融為一體,豐富了京劇的聲腔。南梆子不屬於皮黃聲腔系統,屬梆子聲腔系統,借鑑到京劇中後廣泛應用。南梆子與京劇的西皮唱腔很接近,胡琴伴奏南梆子與伴奏西皮的定弦一樣,定63弦。在京劇中的南梆子唱腔,只有導板和原板兩種板式。南梆子唱腔委婉優美,適於表現細膩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京劇的傳統劇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兩個行當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當沒有這個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劇排演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後,才有過嘗試。

《霸王別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個板式是南梆子導板,在《白蛇傳》和《打焦贊》等劇目中都有南梆子導板唱腔出現。南梆子的上下句落音與旦角西皮上下句落音相同,但是南梆子的唱腔旋律、結構與西皮唱腔有別。另外,南梆子唱腔的開唱形式、開唱鑼經和過門旋律都與西皮聲腔明顯不同。可以說南梆子有其專用的自成系統套路的開唱形式、鑼鼓、過門和唱腔旋律。

京劇中兩個特殊的聲腔——南梆子和四平調

四平調:四平調與二黃聲腔很接近,四平調也叫平板二黃,它是從安徽青陽腔的滾調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在京劇傳統劇目中除了花臉行當外,其他各行當均有四平調唱腔。四平調唱腔與二黃原板相近,兼備了西皮二黃兩種風格的腔調,京胡要用二黃把位伴奏。四平調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兩種板式,而這兩種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節奏和行進速度上有別:把中速節奏的稱之為四平調原板,把慢節奏的稱之為四平調慢板。四平調的唱腔和節奏的變化甚為自由靈活,不管多麼複雜和不規則的唱詞都可以用四平調來演唱,四平調與二黃聲腔最大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音十分隨意,如,四平調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音上,上句又可以落在“6”音上,下句可以落在“1”音上。

梅派名劇《貴妃醉酒》基調就是四平調唱腔。四平調與二黃唱腔的連接十分諧和。四平調的旋律委婉纏綿,華麗多姿,適合表達多樣的情感。京劇旦角行當的各個流派,都有別具一格的四平調唱段。有些劇目中的四平調唱腔在局部有輾轉調聲腔的出現,一般把這種唱腔叫做反四平調。如《生死恨》中的“夫妻們分別數載”就是一例,這段四平調的前兩句是正格四平調唱腔,第三句的第一個小分句“可憐我”和最後一句“縱死黃泉”的唱腔都是運用了局部轉調的手法,使旋律向下行進迂迴,有了反調的味道。而這段唱腔的絕大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調唱腔。梅蘭芳先生在排演《太真外傳》一劇時,才創編了真正意義上的“反四平調”唱腔。(轉自微信公眾號“京劇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