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在《水滸傳》中可說是酒桌標配,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卻很少提及?

原度拾趣


牛肉這個東西,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小說的立意是不一樣的。

對比一下水滸和三國,作者都稱呼有一番作為的人為英雄好漢,但是此英雄非彼英雄,水滸裡的英雄,有典型的土匪強盜,如李逵王英之流,有典型的野心家,如宋江,有體制內混不下去的,如楊志,有被體制壓迫成土匪的林沖,除了極個別光明磊落者,如魯智深武松,基本都是反社會人物。

牛,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漢朝牛命等同人命,即使宋朝也是分官牛和私牛的,殺牛要政府同意的,水滸好漢們動不動就吃牛肉,除了說自己豪爽以外,更有一個寓意,即視社會規則如草芥,就好比電影裡面的混混,戴個大金鍊子,天天嚷嚷砍人一樣,法律在他們眼裡如同兒戲。

三國的英雄們格局遠高於水滸。三國的英雄們不限於眼前的金銀,而是謀國,謀人,他們爭霸天下的目的就是要自己制訂社會規則,讓人民跟著自己走,自己不做好楷模,又何談爭天下呢?想劉備曹操孫權,一看見人才,爭相禮賢下士,什麼金銀珠寶,美女香車,甚至一部分權力,只要你有本事能為他打天下,開口,隨便拿。三國的人物,只要稍有一些與社會道德相反的人,沒有一個活得長的,如董卓,呂布,袁術之流,當這些人都死光了,才真正開始真英雄的爭霸,如曹操,劉備,孫權,袁紹,無論是裝的還是真的,都是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樣。劉備活得像個清教徒,曹操割頭髮,無一不是人中楷模,即使是袁紹這樣多疑的人,也裝作廣納謀士的模樣,孫權更是君臣一家親。要這樣的人精吃牛,吃掉老百姓的生產資源?笑話,他們真不傻呢。曹操好酒,好人家老婆都被人詬病,你看看赤壁以後他還敢不敢?

張飛一亂打自己的士兵,腦袋都沒了。

水滸成書以後長時間被禁,你看看三國演義有沒有誰禁的,原因就在於此。


夢中窮人77019246


《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進店先喊一句“先切兩斤熟牛肉”,小時候聽到這句話,直咽口水……饞的,長大了就覺得很奇怪,不是說古代禁止屠宰耕牛嗎?為什麼《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們吃起牛肉來無所顧忌?

後來我發現《水滸傳》雖然說是宋朝時候的事兒,但是故事的背影用的卻是元朝,還有部分明朝。一般人印象裡施耐庵是明朝人,實際上他生於元朝末年,而明朝是繼承元朝制度的。

這麼一想,很多事情就明白了。

元朝是遊牧民族統治的時代,其風俗和文化必然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又因為元朝大一統,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與內陸的農耕民族之間互通有無,元朝是中國大一統王朝裡少有的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朝代,因此國內各個地方之間的商業交流非常繁榮,草原的牛馬大量運往內陸。

所以一 個是草原民族有吃牛羊肉的傳統,這一傳統影響到了全國;二個是草原的牛馬大量販運到內陸;三個是相比較於前朝,元朝對殺死耕牛的處罰已經大大降低。漢朝人私自宰殺牛是死刑,唐朝私自宰殺牛是一年有期徒刑,元朝是杖一百。因此宰殺牛羊出售總的來說有利可圖。這就造成了元朝禁止私自宰殺牛馬的禁令除了在城市中還有威懾力,到了鄉野民間幾乎是形同虛設。

諸私宰牛馬者,杖一百,徵鈔二十五兩,付告人充賞。

這從《水滸傳》中也可以看出來,綠林好漢們吃到牛肉的店子基本都是鄉間野鋪,到了城市中,好漢們還是老實遵守法律的,比如李逵和宋江在江州的酒家中吃飯,先叫了一桌子菜,有魚卻沒肉,李逵吃的不滿意,喊來酒保要上肉,酒保說店裡只有羊肉,沒有牛肉,李逵當即大怒,當頭就潑了酒保一臉魚湯。

宋江見李逵把三碗魚湯和骨頭都嚼吃了,便叫酒保來分付道:“我這大哥想是肚飢,你可去大塊肉切二斤來與他吃,少刻一發算錢還你。”酒保道:“小人這裡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李逵聽了,便把魚汁劈臉潑將去,淋那酒保一身。

李逵鬧了這一場,席面散了後,戴宗就很不意思的對宋江說,自己把這麼個“好村”的莽漢介紹給宋江,“全沒些體面”,其實就是說李逵是個鄉里人,沒怎麼進過城,不明白鄉里與城中的區別,以為鄉里牛肉隨便吃,城裡也一樣。

戴宗對宋江說道:“兄長休怪小弟引這等人來相會,全沒些 個體面,羞辱殺人!”宋江道:“他生性是恁的,如何教他改得?我倒敬他真實不 假。”兩個自在琵琶亭上笑語說話取樂。

(影視劇中的三國筵席)

所以這就是《水滸傳》中綠林好漢們吃牛肉的真相,而《三國演義》卻是和《水滸傳》不同,它是歷史演義類小說,當然不可能架空借用其他朝代的背景,又是對吃牛肉懲罰最嚴厲的漢朝——漢朝人殺牛,人要償命,殺自己的牛也一樣——自然是沒牛肉可以吃了。


閒話說歷史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

第一:社會地位差距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說好聽了是“江湖好漢”,說難聽了就是一群土匪草莽。

除了後期投降的幾個原朝廷武將,梁山泊上其實沒幾個正統士族出身的人。

即使是後來朝廷招安,老大宋江也不過給了個雜號偏將軍的頭銜。

出身低就得多努力,就得自己在江湖上跑來跑去。

你仔細想想,柴進有沒有喊過“老闆!切二斤熟牛肉,五斤好酒”?

而且你注意看一下,梁山好漢被招安以後,也很少再這麼喊了。

而《三國演義》中的人大多出身都比較高。

其中最牛叉是袁紹,人稱“四世三公”。

他們老袁家四代連續有人出任相當於正國級的高官。

曹操、孫權雖然沒那麼牛,但也都是《水滸傳》裡不比柴進低太多的出身。

唯獨劉玄德劉大耳朵不好說,他自稱是“皇親”,聽起來最高級,但實際上他也是最窮的人。

這些人一般不屑於走江湖下館子,吃的喝的都是別人替他們準備的。

所以說他們基本沒機會喊“老闆!來五百斤熟牛肉,一千斤好酒!”

而且《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頻繁出現的詞,叫做“椎牛饗士”,其實意思就是殺牛給手下人吃。

當然,老闆們應該也有吃的。

再一個就是法律保護問題。

中國從漢代開始,其實對耕牛一直有立法保護,無故殺牛其實是犯法的。

因為我們古代是農業社會,而耕牛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一般來說不到萬不得已,大家還是不願意殺牛來吃的。

梁山好漢原本就是一幫“法外狂徒”,吃吃牛肉當然是小意思。但一旦被招安了,有了官身,就不得不收斂一些了。

而《三國演義》種的人大都有個“安定天下”的夢想,對農業或多或少的都有保護意識,不到必要的時候,他們自然則不願意殺牛來吃。


煮鶴仙人


作為一個古老的農耕文明,農業對我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即使在今天,這麼龐大的人口,仍需要一定的農業作為基礎性的支撐。


在古代,那時候的生產力以及科技水平都是很低的,當然那時候也沒有袁隆平院士那樣的“大人物”。生產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於生產工具的簡陋,相對今天的機械化耕種來說,那時候的生產工具簡直不堪入目。而在當時,鐵犁牛耕是一種主要的農業生產方式。而牛作為鐵犁的帶動力,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源,有著很高的價值。

還記得漢朝,開國之初,遵循黃老之道,休養生息,即使是皇帝都捨不得吃牛肉,由此可見牛在古代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性。

在我們所看的《水滸傳》經常出現:“小二,二斤牛肉多少多少酒”的鏡頭,水滸傳的背景在北宋末年,那時候的宋朝已經和外族實際打仗吃了少虧,簽下很多賠款條款,入不敷出。並沒有那麼富裕,即使是很富裕,就像唐朝那般,動不動就吃牛肉,也是不可能的。而《水滸傳》本身作為一部虛構小說,吃牛肉的鏡頭更多是為了襯托當時的那種場景氛圍,為了彰顯人物形象罷了。

而三國呢,吃牛肉的鏡頭很少,這也是作者在寫作的時候考慮到牛在當時社會生產過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寫作構思上寫的嚴謹一些,所以在三國裡,即使是小說演義,也是沒有頻繁出現這樣的鏡頭。


歷史跳動


水滸說吃飯喝酒,三國講開會定計。所以有少不看水滸老,老不看三國。


老崔65347117


哪來那麼多牛肉,從古至今殺耕牛都是死罪,東周列國時一臣相看到路邊死一人沒有過問,看一農夫牽一耕牛,牛在氣哮,趕忙下車詢問,僕人奇怪問之,臣相說殺人自有地方官察問,牛病了就會影響春耕,這是我的份內之事。你看牛的重要。八幾年還有槍斃盜殺耕牛的。水滸中花膏似的肥牛肉是小說之言


人自天來


三國人主都是統一霸業大格局,水滸多是草莽江湖三教九流終難成事,到頭來只是豐富了人世的一部傳奇,給歷史留下了一聲重重的嘆息


土人鄉音荒草甸


漢時殺牛好像犯法。


鋒點1


因為水滸是我寫的,三國是您寫的。


神盾66329789909


因為三國都是野牛[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