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春秋時期,兩國之間如果結盟,他們都會以“互相派遣王室公子為質”來作為結盟的條件,這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到了戰國末期,各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也越來越大,實力上的不對等也導致了這種結盟條件發生了改變。

“質任”,變成了強國對弱國的欺凌,變成了單方面的脅迫。特別是一家獨大的西秦,他們與對方結盟的時候,就往往強制盟友以“太子”為質,而自己卻派遣出一位不受重視的王室公子。

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曾經也是因為不受昭襄王重視,所以才被派往趙國邯鄲為質;而到秦始皇當政的時候,這位“橫掃六合、席捲八荒”的君主,他與燕國結盟的條件就點名要了燕太子丹。

這就是實力不對等的結果。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秦國強勢,燕太子丹質於秦)

“儲君為質”,雖然也是為了王國利益,但給國家尊嚴帶來了重大打擊,舉國上下將為此顏面掃地,從此成為儲君身上的一個政治汙點,就算儲君以後能順利回國,也會因為長期不在國內培植自己勢力的原因,他的威望就不足於駕馭臣民。

而且,在那個利字當頭的年代裡,一旦儲君到了他國當質子,國內的王孫權貴們都會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奪取儲君位置的最好機會。因此他們會與國內大臣相互勾結,甚至為一己之私利,就可以出賣國家利益,同敵國互相勾結,趁機奪取王位。

總的來說,這背後可以操縱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因此,質任於他國的各王子的命運也各不相同:有的一帆風順回國成為君主,有的因為聯盟破裂而丟了性命,有的被王國拋棄憂鬱而終,有的甚至被敵國扣壓,反而失去了成為一國君主的機會。


趙國的春平侯,就是這樣一位悲催的太子。他為了趙國能與秦國順利議和,便到了秦國當了質子。但是當他的父親趙孝成王死了之後,他被咸陽扣留了兩年,他的弟弟就趁機奪取了應當屬於他的王位。他的弟弟,也就是那歷史上受人責罵的趙悼襄王趙偃。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趙王世系部分列表)

第一點:春平侯其人。

春平侯,是趙國國君趙孝成王的兒子,而趙孝成王,則是秦趙爆發“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時在位的那一位趙國君主。

可以在史料中考證出,趙孝成王至少有三個兒子。第一任太子,死於孝成王十年;第二任太子則是春平侯。

史上記載,趙孝成王非常寵愛、器重這位太子,見於《趙世家》:洩鈞為之謂文信侯曰:“春平君者(實為侯爵),趙王甚愛之。。。”

並且,為了培養春平侯處理政務的能力,趙孝成王還讓他出任了相國(相邦)之位。現在出土文物的趙國“鈹”()的銘文上,就明確記刻著春平侯曾經當過趙國的相邦。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右庫鈹)


第二點:趙太子入秦。

不出意料的話,如果孝成王死了之後,趙國國君理應就是這位春平侯。但是在孝成王十八年的時候(公元前248年),趙國發生了一件緊急的重大事故,當時趙國大軍在外與魏國一起攻打燕國的時候,背後的秦國突然發動了對趙戰爭,奪取了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見於《趙世家》:十八年,延陵鈞率師從相國信平君(廉頗)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而《秦本紀》中對此事也有記錄:蒙驁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

也就是說,孝成王十八年(即秦莊襄王二年),秦國趁著趙國大軍在外作戰的時機,大將蒙驁突然發動了攻擊,侵佔了趙國的大片土地。

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也為了贏得調回在外大軍的時間,趙國在與燕國議和的同時,同時也向秦國發出了求和信號,後來更是派遣了太子春平侯到了秦國當質子。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秦兵東出,春平侯不得不入秦為質)


第三點:趙孝成王死了之後,秦國扣壓了春平侯兩年。

趙國派遣太子春平侯到秦國為質,一直到了秦莊襄王死了之後,秦始皇上位後的第四年,春平君才被放歸回國。

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四年三月,軍罷,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

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年,孝成王就去世了。春平侯是趙國的太子,理應回到趙國繼承王位,但是秦國卻扣壓了他兩年,一直到了始皇四年才被放歸趙國。

兩年的時間,可以發生的事情就太多了,而秦國的這一手“扣壓”,這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就大條了。


第三點:趙偃已上位,廉頗已叛逃。

當春平侯帶著死裡逃生的“欣欣然”回到趙國國都之後,他也不出意料地、不足為奇地發現:趙國已經有大王了,而與他交厚的、也理應支持他上位的大將廉頗早就已經逃亡。

秦人真的是居心叵測啊!

在我們的歷史印象中,趙國在歷經“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這兩場大戰之後,呈現出來的應該是一幅日薄西山的蕭條畫面。然而在事實上,此後的趙國有如迴光返照的病人,又如在沉默中崛起的勇士,爆發出了極強的生命力。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廉頗等人的存在!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咸陽設局,竟砍然到了廉頗)

因為有了廉頗,“邯鄲大戰”之後的幾年時間裡,趙孝成王就已經開始有餘力反攻秦國,收復了舊都晉陽,見於《趙世家》:八年,秦圍邯鄲乃解。。。十年,趙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破之。太子死(趙國首任太子逝於此年)。

之後,趙國又打敗了前來趁火打劫的60萬燕軍,名將廉頗、趙將樂乘更是多次攻燕,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見於《燕召公世家》: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卒。。。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慄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趙使廉頗將,擊破慄腹於鄗、樂乘破卿秦於代。廉頗逐之五百餘里,圍其國,燕人請和。。。十年,趙使廉頗將攻繁陽,拔之。

“邯鄲之戰”之後,成長起來的趙孝成王任命廉頗、樂乘為相國(假相),而戰神李牧這個時候也開始得以發揮作用,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擠身於趙國朝堂之上,頓時出現了一個蒸蒸日上的局面。特別是廉頗這樣一位具有豐富軍旅經驗的人,進入趙國的決策層,可想而知,以後會給秦滅趙帶來多大的阻礙!

然而,趙孝成王去世,本應繼位的太子此時卻遠在咸陽,這就給了秦國利用“王統之爭”來混亂趙國的朝堂創造了大好機會。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趙孝成王去世)

干涉、利用、推動他國的“王統之爭”來混亂他國朝堂,這在春秋戰時期,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謀略手段。

趙國先祖的趙武靈王就幹過這活。當年秦武王舉鼎被砸中臏骨而死,趙武靈王就巧妙地推動了在燕國為質子的“嬴稷”(秦昭襄王)回國當大王。果然,秦國因此爆發了長達三年的“季君之亂”。

所以,當趙孝成王死了之後,秦始皇嬴政、相國呂不韋,也因勢設局,他們多扣壓了春平侯兩年,也間接推動了趙國的朝堂分裂。

春平侯兩年不歸,國內的野心家們早就蠢蠢欲動。這個時候,那個豁害趙國多次的郭開又出現了,他聯合樂乘等人將趙偃推上了王位,一時之間,趙國出現了“保皇派”與“新皇派”兩派的全力交鋒態勢。

當趙偃派遣樂乘前來奪取廉頗兵權的時候,廉頗也知道形勢已經不可挽回,一怒之下,率兵打敗了樂乘,然後帶著一家子逃亡魏國去了。

咸陽扣壓了趙國的一個質子,千里之外的廉頗不得不舉家逃亡

(廉頗逃亡魏國)

見於《趙世家》: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攻繁陽,取之。(趙偃)使樂乘代之,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子偃立,是為悼襄王。


至此,歷經兩場大戰之後十年的趙國,在趙孝成王與廉頗的努力之下,逐步維持的大好局面立即崩盤。

而秦國放歸春平侯的原因也不是見好就收,而是對春平侯可利用價值的極盡壓榨。春平侯回國,一旦他與新王爭位,那趙國的局面將更為混亂,趙國如果分裂為二,那秦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滅了趙國。

高手設局、謀國之策,果然是步步殺機!

資料來自於《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本紀》《趙世家》《燕召公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