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最具京味兒的民宿,最暖心的民宿主,最想跟你在衚衕中邂逅。


僧格林沁,博爾濟吉特氏,

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

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爾的第26代孫,

嘉慶帝的嗣外孫,清末著名將領。

1834年授御前大臣,領侍衛大臣,都統。

在鎮壓捻軍中,被義軍殺死。

光緒年間為他立專祠。


僧格林沁祠堂在東城寬街47號。

又稱顯忠祠。

坐北 朝南。由儀門,

享殿及配殿構成二進四合院式建築。

二門前有一碑亭,亭內有石碑。

碑陽為滿文,碑陰無字,碑側雕龍。

民國時,建為懷幼小學,後更名進步小學,

現為寬街小學。

1986年6月被列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僧格林沁的一生,

是極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一生。

作為清王朝的有功之臣、一代名將,

他不可能脫離愛國和忠君的時代及階級的印記。

所以他既堅定地愛國抗英、

又殘酷地鎮壓農民起義軍,

最終導致被殺,這也正是他的悲劇所在。

儘管如此,仍不失一代愛國名將。


《清史稿》記載其人:

“僧格林沁忠勇樸誠,出於天性,

名震寰宇,朝廷倚為長城。

治軍公廉無私,部曲誠服,勞而不怨。

其殄寇也,惟以殺敵致果,無畏難趨避之心。

剿捻凡五年,掃穴擒渠,

餘孽遂為流寇,困獸之鬥,勢更棘焉。

繼事者變通戰略,以持重蕆功,

則僧格林沁所未暇計及者也。

然燕、齊、皖、豫之間,謳思久而不沫,

於以見功德入人之深。

有清籓部建大勳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

同膺侑廟曠典,後先輝映,旗常增色矣。”


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僧格林沁最後被捻軍一個16歲的小兵張皮梗殺死,

其道理和關羽被朱然潘璋生擒活捉一樣的道理。

那就是人在倒黴落魄的時候,是個叫花能欺負你,

通俗的講就是“喝口涼水都塞牙縫”。


後來張皮梗長大後,當兵攢了一筆錢,

“退伍”後開了一家酒館,娶妻生子,

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他32歲時,由於喝高了,

和朋友無意中說出了之前殺死僧格林沁的事,

也就是喝多了吹牛,

恰好被清軍密探聽到,報官被抓,

慈禧為了給僧格林沁報仇,把張皮梗凌遲處死了。


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公元1865年7月,

一隊扶柩北歸的隊伍自北京城出發為僧格林沁送葬,一路緩緩而行,

目的地是今天的遼寧省法庫縣四家子鄉公主陵村。


魂兮歸來,北歸的路上,車馬蕭蕭,

但沒有了廝殺的刀光劍影,

多的是一抹夕陽殘照。


而他的輝煌,

卻永遠的留在了京城的僧格林沁祠中。


關注我們,疫情過後春暖花開,我們在四九城中等著你來。


滿清最後的“星星”,孤魂北歸,結局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