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參半的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教育機構打響線上角逐戰

  2020年開局,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加劇了教育行業原本就非常嚴峻的寒冬考驗。同時,也催生了在線教育市場的又一波繁榮。

  據近日高盛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線上校外培訓市場的規模在70億美元(約合493億元)左右。但由於這次線下停課對於線上課程普及的加速,中國線上校外培訓市場的規模預計在未來五年將擴增8倍,達到570億美元(約合4018億元)的規模。

  從高盛發佈的數據中,可以得出未來五年的時間,中國線上校外培訓市場的規模平均每年都要增長100億美元左右(約合705億元)。但河有兩岸,事有兩面。面對驟然增加的線上客戶流量,各家在線教育企業在幸福中也有著些許苦惱。


喜憂參半的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教育機構打響線上角逐戰


  幸福的苦惱

  短期來看,這場挑戰為在線教育企業帶來的流量紅利明顯,是一個積蓄流量池的機會;長期來看,也加速了對用戶在線學習行為習慣的教育和教育線上化的進程。這在高盛發佈的數據中也有所表示,“未來約90%的校外培訓滲透增量將來自線上,這意味著到2025年,線上課程的滲透率將從2019年的15%升至45%。” 在線流量的激增,對於在線教育機構師資、運營、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師資儲備更是轉化環節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流量承接的基礎。

  一、生源激增,師資儲備不足成為“攔路虎”

  師資人才儲備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賽道體現的更為明顯。素質教育相對K12學科而言,教學過程中對於師生互動的依賴更高,因此素質教育賽道目前的在線直播模式中,普遍都為小班課和一對一。這兩種模式意味著,每個老師所能承接的學員和產出比是有限的。

  有業者坦言,“我們的老師、助教現在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要接近12個小時,因為現在的生源比較多,老師們也需要負責一些免費課、低價課學員的轉化和老學員的續費工作。”

  火花思維聯合創始人王霄楠也曾在睿藝的直播分享中表示,“開展小班課和一對一模式的在線教育機構,在疫情期間的增長其實是有一定瓶頸的。因為每個老師能承接的學生數量是有限的,所以每增加一些學生,機構就需要去招聘新的老師。”但教育行業招聘、培訓老師是需要大量時間成本的,導致很多機構面對突然激增的用戶,在服務、轉化等環節做的並不是很完善。

  因此,大部分的在線教育機構從春節以來,一直都在忙於“招兵買馬”,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等企業都已開始了大規模的招新,火花思維、豌豆思維、編程貓也一直在進行線上招聘。值得一提的是,火花思維還在採用員工共享的方式,接受其他教育機構的老師在疫情期間進行兼職教學。 也有一些線上教育機構和睿藝表示,目前正在考慮直接抄底接收一些線下培訓機構。其中,對校區的老師進行短週期的教學、軟硬件操作培訓,就可以直接進行線上授課。

  二、紅利期內,轉化效果遠低於平常時期

  面對這次“意外”來臨的紅利期,原本在暑期盛行的“低價課大戰”提前上演。但在做流量轉化的過程中,有機構發現一直慣用的“三級漏斗式”轉化體系在這次疫情期間的效果並沒有平時好。

  由於國家“停課不停學”計劃的推出,部分公立校已經開設了直播課,校外培訓機構中的大部分學生都要兼顧上校內的網課,這意味著校外培訓機構要與公立學校“搶時間”,挑戰非常大。另外,很多機構推出了大量的免費課和低價課,佔據用戶非常多的時間,導致用戶會優先使用免費課、低價課以及贈課,短期內難以續保大課包。

  除此之外,疫情過後的轉化和續費也是在線教育機構重點關注的問題。疫情過後,學生的時間分配會迴歸正常,大部分家長會把孩子的學習時間交回線下課堂。

  同時,包括山東、江蘇、上海在內的多個省市也有通知稱,“會通過壓縮週末和暑假來補齊學生所落課時。”這意味著疫情過後,校外培訓機構對於學生課餘時間的“爭奪”會更加激烈。其中,對於剛需型並沒有那麼強的素質教育而言,學生所能分配的時間則會更少,挑戰更為艱鉅。

  對此,小碼王創始人王江有表示,圍繞學生和家長服務的教育培訓、課後輔導等產業是圍繞“週一至週五工作,週六週日休息”的節奏規劃工作的,如果中小學安排週末上課,勢必會打破這個節奏。所以建議組織學校利用課後延時服務時間開展教學活動,將補齊課時與解決“課後三點半”難題結合起來。

  除了上述提到的原因之外,身俱教育行業從業者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李靜對睿藝表示,“在線教育節省了我特別多接送孩子的時間成本,疫情之前我非常願意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在線上學習一些包括圍棋、數學思維、編程在內的素質教育科目。但在疫情期間,孩子既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上學校的網課,也要繼續上素質教育的網課,對於孩子視力的影響是我比較關心的。”

  其實,這個問題伴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在這個階段,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並重視了起來。但隨著線下學習場景逐漸恢復,學生線上學習時間得到減少後,這個問題也會逐漸得到改善。


喜憂參半的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教育機構打響線上角逐戰


  生存的困擾

  放眼整個線下教育行業,各家公司都在承壓。

  第一季度是寒假和春招的時間點,肩負著一些教育機構超過三分之一的KPI,“黑天鵝”在這時出現,對教育行業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在此背景下,各家教育機構都被“逼”到了線上。

  但匆匆轉型線上,對於教育機構的內功卻有著很高的要求。“團隊對於線上模式的認知是否相同?如何在控制免費課、低價課成本的基礎上,保證課程質量?”成為了業內和媒體眼中的熱點問題。

  一、轉型速度,取決於團隊認知的相同與否

  童程童美總經理潘公博曾在接受睿藝採訪時表示,“在緊急轉型過程中,團隊對於在線模式的認知程度,決定了一家教育機構的順利程度。”

  以童程童美為例,其在2018年中旬就推出了線上品牌,並逐漸在加重線上業務的比重,2019年末童程童美線上業務的單月營收已過千萬元。但就在此背景下,童程童美還用了一週的準備時間,才正式開課。平臺超過85%的學員完成轉線上學習的時間更是用了20天左右的時間。

  相比之下,對於一些此前並沒有線上業務探索和準備的機構而言,轉線上的難度要更高。“在轉型線上過程中,教育機構非常有可能存在自身左右互搏的問題,會有來自於核心管理層認知調整的阻力,組織架構的調整,甚至是整個企業文化的調整,這個過程是充滿挑戰的。”有業者如是說。


喜憂參半的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教育機構打響線上角逐戰


  二、如何做好低價課的核心“轉化率和續費率”

  在團隊認知得到統一後,如何在控制免費課、低價課成本的基礎上,保證課程質量?成為了轉型線上機構重點突擊的問題。

  面對短期明顯的流量紅利,作為教培行業暑期的慣常操作的免費課、0-49元的低價課成為了招生良策。從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K12企業,到編程貓、美術寶、至慧學堂等素質教育機構,都在藉此進行轉化和續報。

  其中,對於免費課大部分人的觀點其實是一致的。“如果說很多線上機構免費送課把自己送死是一個主動行為,那麼很多線下機構屬於被逼死的被動性行為”。

  對此,俞敏洪也給出了自己判斷,若網課都免費,新東方可能不出3個月就玩完了。更何況企圖用“贈課”為噱頭的公司多半是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這顯然是一種不可持續的運營模式,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市場競爭。

  與免費課不同,低價課則是分為利弊兩方面。低價課的核心不在於獲客成本的多或少,而是取決於用戶的轉化率和續費率。雲鋒基金合夥人李娜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同樣是1000元/學期的課程價格,80%的續費率和50%的續費率,在一個學生三年的生命週期內,前者的用戶價值是後者的兩倍以上。”

  其中,能否做好轉化率和續費率獲取正收益,則取決於教育機構能否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和服務。這對於剛剛從線下轉為線上教學的機構而言,則有著非常大的挑戰。

  開設線上課程,需要機構提前準備合適的課程、教學平臺、老師以及對用戶的運營服務。但是,對於一些此前並沒有開設線上課程的機構,在剛剛轉線上的前1-2周內,課程大部分都是臨時錄製的錄播視頻,且內容質量並沒有完全得到保證。

  很多業者都有對睿藝表示過,只是把線下的教室變成線上的直播間,課程內容與線下可能差不多,體驗感甚至比線下還差,這對於用戶體驗有非常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後續的服務和續費。 如果無法做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內容和服務,那你看似以低成本獲得了大量銷售線索,但會因為服務無法承接導致轉化率和續費率很低。這會讓教育機構虧錢獲客的同時,影響品牌的價值。

  短期紅利消減後,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本次疫情對於在線教育帶來的發展勢頭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疫情結束後,在線教育將會面臨“激增的在線教育流量大潮退去,流量迎來斷崖式下滑”的情況。對於在線教育企業而言,流量紅利減緩的挑戰更為嚴峻。

  對此,張熙也曾公開表示過對在線教育行業未來1-2年的判斷,“至少60%在線教育公司會倒下。”

  這個時間對於在線教育企業的考驗,主要是內功方面。隨著在線教育的加速普及,越來越多的機構都開始進入到該領域嘗試探索,一些線下教育機構也在開始嘗試融合線上線下,探索OMO模式。這個時期,無論是線上企業還是線下企業,其核心重點都是相同的,深耕內容質量,提升轉化、續費等運營能力,保證業務的健康增長,繼續迎接未知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