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人生智慧

易經是中國哲學的誕生地,它是中國文化的“蓄水池。”匯聚了之前的哲學成果,又影響了之後的哲學走向。易經是前人的生活智慧總結,掌握了這些智慧,不但能夠懂得自然的奧秘、人生的意義,更能夠趨吉避凶,無往不利。

易經的人生智慧

一:易經講人性心理學

人性難以琢磨,因此我們常說“人心善變。”而易經,主旨就是講述這個“變”字。“易”就是“變”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掌握了這些變化,就掌握了人性心理。掌握了人性心理,就會從容應對這些變化。

例如《尋秦記》中項少龍和趙盤的關係,從最初的關係密切到最後的反目成仇,其實就是人性心理的變化過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有共同利益時即是朋友,利益矛盾是就是敵人。人與人之間的奧秘就是如此。人性是趨利的。利益點在哪裡,人性就在哪裡。昨天是同事,今天是上級。昨天可以打打鬧鬧,今天就要恭恭敬敬。昨天是戰友,今天是對手。昨天你們可以無話不談,今天就要保持警惕。位置的變化決定了關係的變化,隨變而變

找準自己的位置,重新定位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會佔據主動。

二:易經講事物規律

人性心理是社會學的一部分,事物規律是另外一部分。例如乾卦“亢龍有悔”:一個人如果處於高位,那麼就會有不好的事發生。紅樓夢中“太高人愈忌,過潔世同嫌”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越是位子高,越應該保持謹慎低調,這樣才能把壞事情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易經第二十五無妄卦“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不走正道必有禍患,不適合去做。一個人的災禍,往往就發生在他最得意的時候。

易經的秘密在最後兩卦:既濟卦和未濟卦。看上去是禍患,後來圓滿了;看上去圓滿了,其實還隱藏著禍患。智者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也能夠發現潛在的危機。物極必反,任何事情發展到盡頭,就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所以叫做“既濟未濟,濟尤未濟。”——這就是事物的終極規律!

三:易經講因果禍福

佛學講三世因果,易經講今生規律。坤卦文言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拋開先天遺傳和偶然因素不說,人生中的福禍、病痛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像兒子殺掉父親這樣的悲劇,都是經過長期積累造成的。如果及時消除不穩定因素,就不會出現這個後果。

千里之提潰於蟻穴,很多大事件的發生都是源於一件小事。這個“小事”是累積的結果,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要凡事有度,留有餘地,做到適可而止,那麼自然就會減少甚至消除災禍的發生。

四:易經講陰陽對立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上帝關上了門,就會不經意間打開一扇窗。當你失去一樣東西,就會得到另一樣東西,反之亦然。

易經的秘密在最後兩卦,易經的主旨在開始兩卦。乾坤兩卦就是陰陽相對、對立統一的道理。老子根據這個道理髮展出了道家辯證法,黑格爾的辯證法根據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陰陽的道理即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小人能夠讓你成熟,競爭能夠讓你進步。如果沒有對立面,人就會像羊圈裡的綿羊一樣失去自然生存的能力。所以正確面對人際關係中的對立,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磨鍊自己,提高自己,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