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是中國當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到底有利還是有弊?談談看法?

寧靜95661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應該一分為二,辨證看問題。就比如陪讀,父母能陪伴孩子,幫助孩子料理生活,讓孩子安心學習,同時還能監督孩子,避免孩子受歪風邪氣影響走上歧途。但陪讀又不利於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養成事事依賴別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壞習慣。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時代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代,對於陪讀問題上,不是"非白即黑"式的話能講清楚。

就我老家而言,村裡沒有小學和幼兒園,鄉里沒有中學,小孩要到鄉中心校讀幼兒園和小學,要到縣城讀中學。我們村離中心校有20里路,讀幼兒園和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年紀太小,生活還不會自理,學生不安排這些孩子住宿,家長不放心孩子上下學,有的家長天天開車接送孩子,費工費時,這種情況家長是很應該陪孩子讀書的。有的家長則到街上租房子住陪孩子讀書,自己在街附近找工做,照顧孩子讀書和打工兩不誤。

孩子終究是要長大,要獨立,總有一天離開父母的避護。陪讀是為以後不陪做準備。

不管住家還是父母在外陪讀,都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教小孩放學回來,安排他掃地、煮飯、收拾自己的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務。特別要教孩子明辨是非,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培養孩子自控自律的能力,父母要做好孩的榜樣。孩在小學階段養成子良好和學習生活習慣,到讀中學,就可以慢慢放手孩子了。


行走的月光


關於這個問題,由於我並沒有陪讀經驗,所以特地和孩子共同探討了一下。我的孩子現在上初二,在西部省會城市一所較好的中學就讀,學習成績在全年級十二個班中排前二十名,屬於比較自覺的孩子。他的年紀正是大多數家長考慮是否陪讀的年紀,而且他們班也有部分同學的家長專門辭了工作在家陪讀,但並不太理想,相反班裡學習成績最好的幾名同學的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又能抽身完成學校的一些活動。我問孩子是否希望媽媽陪讀,他並不願意,因為他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家長只能起輔導的作用,如果家長陪讀,反而會增加他的心理負擔,認為學不好會對不起家長,而且對於他自己的自學與自律能力也有所影響,他說因為你不可能一直陪著我,我畢竟要長大。因此我認為陪讀這件事是不應當大力提倡的,相反,多與孩子溝通,多參加一些孩子學校的活動,適度增加你在孩子老師和同學面前的曝光率,用正確的人生觀和行為去引導他起到的作用更大。當然異地或留學等生活陪讀另當別論。


一個外鄉人眼中的青海


你不陪讀,你作為父母你還可以幹什麼?

現在願意陪讀的父母已經是人上人了。疫情發生之前有多少的父母在詛咒老師,說老師平時工作不做,讓他們在家裡為孩子批改作業,說老師作業都不改,要老師來幹什麼?現在他們的願望全部都實現啦!孩子必須留在家裡,一天到晚扛著手機和電腦,少監管一會兒都不行。老師在孩子面前消失啦,家長變成老屍(語音打出的字,挺適合的),看你們還有什麼意見。

陪讀是中國當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嗎?這是本來就應該出現的,只是中國的家長都被慣壞了,他們真的以為交幾個錯誤錢,所有的責任都是老師的啦。他們在罵老師的時候還振振有詞的好像是自己在罵老婆,不管孩子這樣子。很老實的說,孩子又不是你跟老師生出來的,人家要當什麼責任呢?在他們面前老是有出力沒出力都算是沒出力,無論你做任何事情,他們都要怪責你老師,而且把個別老是犯的錯誤全部擴散到所有的老師層面。陪讀本身就是家長的事情,在家裡面你不陪著孩子去讀書,你想幹嘛啊?作為大人,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做作業的時候,你們就拿著手機和電腦在那兒玩,根本連一個表率的作用都沒。

他們在埋怨老師讓他們改作業的時候,他們不知道,以前的老師把什麼責任都包攬在身上了,其實一直以來家長就應該在家裡跟蹤指導孩子的學習。明智的家長不用老師去催促他們為孩子改作業,他們主動就要求孩子把作業拿出來給他們改。陪讀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中小學英語精修


陪讀肯定是弊大於利!利就是能確保學齡兒童身心安全!

弊就自然不在話下!例如:

1、不僅影響父母工作,而且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2、助長孩子依賴性和懶惰性;

3、制約培養孩子自信、自強、自立信心,甚至自食其力能力。

順便說說為什麼要陪讀?

一是,之前獨生子女政策至兒女生得少,父母尤其是祖輩視獨生女為掌上明珠,對孩子嬌生慣養,既要照顧他們的性活起居,更要保護他們的安全。

二是,由於現在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農村幾乎都沒有小學,甚至一些鄉政府所在地都沒有一所小學,更不用說初中。加上有些家庭尤其是農民工家庭,父親或父母同時外出打工,兒女上學及生活照顧就落在妻子或爺爺奶奶肩上,必須有人跟著進城陪讀。

三是,近數十年來人販子防不勝防,為確保孩子身心安全,要麼接送孩子上學,要麼在學校周邊租房子陪讀。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尤其是素質教育提上議事日程,還有學校校車不斷普及,更有社會公共安全保障機制得到鞏固提高。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接送孩子上下學和租房陪讀現象一定會逐漸得到改變。


周廣容zgr


我認為世界萬物都有利和弊,要先權衡利弊之後孰重孰輕,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沒有多少的文化,只是所經歷的和看到的說說罷了,從改革開放這幾十年,從計劃經濟轉變市場經濟,我們的國工業,經濟確實突飛猛進的發展了,城市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農民工,所以在農村留守兒童缺少愛和知識的教育,所以少年犯罪侓越來越嚴重的凸現,說明父母親自帶孩子的重要性,我們老家隔壁有戶人家,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現在不好好工作,啃老,在社會上混,像這樣的在如今的社會上越來越嚴重了。所以我認為: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容易被誘惑,所以父母的陪伴利大於弊。



bcg心善


陪讀現在是一種普遍現象,特別是高中猶為普遍,甚至還有大學陪讀的。陪讀,我認為弊大幹利,有利的是學生安心學習,不擔心生活的後顧之憂。但弊病可就多了,喪失了自我生存能力,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至使一些學生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在進入社會後缺乏競爭力,沒有獨立的性格和主見,一切聽從父母的,成為長不大的巨嬰,不能實應社會生活。孫楊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三十來歲的男子漢,還一點離不開母親,母親在他眼裡就是一切,對母親唯命是從,結果由於母親的愚蠢,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甚至可能斷送他的職業生涯,給國家和自己造成極大損傷。


漢闕故人


陪讀分為生理陪讀和心理陪讀。對於自律不強的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適當的心理陪讀利大於弊。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管理。這樣能有效的幫助孩子實現學習的各小目標,而後達到大目標。家長在陪讀的時候,要和孩子建立朋友關係,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的管理不可簡單粗暴,要細膩,和孩子建立同理心,這樣家庭教育會順利許多。

但是因為工作、養家餬口等原因,不可能每個家長進行陪讀。但是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是可以做到的,即做到心理陪讀,這樣同樣能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總之,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儘量的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對孩子的成長自然有重大的作用。


喚醒蓬窗夢


不可否認的是,有的孩子真的需要陪讀,甚至我的鄰居有一個孩子,老師都建議在課堂上都要陪讀,因為這個孩子才小學3、4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很不好,上課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所以老師建議陪讀一個月,幫助孩子改正一下這個習慣問題。

一般情況下,陪讀弊端是很大的。畢竟我們陪了她一時,陪不了一世,求學的時候,正是培養習慣和理念的時候,必須要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才有利於他以後的成長,如果一直陪著他,照顧他,那他什麼時候能長大呢?再說陪讀就一定能提高她的學習成績嗎?就算陪讀,可以保證他的學習成績如果沒有自立自強的習慣,沒有逆商那她以後的路也不好走有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上了大學或大學畢業以後,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甚至有些膩傷太低,發生什麼跳樓呀,自殺呀很多,所以儘量不要陪讀,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才是他一生的立足之本,相比而言,成績倒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陪讀真的不可取,儘量的不要陪讀,培養孩子的重點,是讓他有自立自強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律才是最重要的!


豔如血


陪讀百害無一利。第一,孩子得不到生活鍛鍊,離開了父母生活質量顯著不行,對身體素質造成極大影響,所謂‘豆芽菜’身體就是這樣來的。第二,陪讀出來的孩子單一化,綜合工作和生活能力差,不適應複雜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只想越簡單越好。第三,浪費了人力資源,陪讀的父母或親人一般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了孩子的讀書和前途,浪費了幾年的一個有經驗正在奉獻社會的資源。第四,增加了居民家庭的生活負擔,本來學費就不菲,陪讀除減少一個人的經濟收入外還要去租房,增加了房電水費和日用開銷,延滯了‘奔小康’的國家願景。總之,陪讀增長了居民消費水平但給國家和家庭帶來的不良或不利影響太多。應根除。


董工560


我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這得看孩子的年齡、自律和獨立以及家庭的經濟情況,首先家長讓孩子出國留學的初衷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出國留學不僅是增長孩子的見識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律與應對問題的能力,如果孩子沒有相對的這些能力就放出去,孩子又未滿十八歲,可以選擇陪讀半年~一年的時間,過後就應該讓孩子去獨立面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要不就遲些再出去,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得相信他們,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往往是大人過於擔心,放手才能真正的鍛鍊孩子,其實也是幫助我們大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