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會接觸到產後抑鬱的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媽媽、或者婆婆,但不管是媽媽還是婆婆,在產婦出現產後抑鬱後,都會對醫生提出這樣的疑問,“你說日子這麼好,有什麼好抑鬱的?怎麼還就得上這個病了?”。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我們總是覺得疾病出現在別人身上,可以圍觀,出現在自己身上,卻是讓人難以接受。其實在我國產後抑鬱真的沒有那麼罕見,看過一篇關於我國產後抑鬱患病率的meta分析,在我國的報道中,產後抑鬱的患病率在7.3%~34.9%之間不等[1],而目前比較公認的我國產後抑鬱患病率是15%,也就是平均每7名產婦,就有一名正在經受產後抑鬱的困擾。

產後抑鬱主要指的是產婦在產褥期所出現的低落、暴躁、難過、緊張類消極抑鬱情緒,是產科在產褥期非常常見到的精神障礙疾病。產後抑鬱與我們認識的抑鬱症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剛剛生產結束,所以更加煩躁、無助、甚至極端。產後抑鬱患者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產婦的自殺,但有些產婦甚至因為擔心嬰兒沒有媽媽的悲慘生活而做出殺死嬰兒或者帶著嬰兒一起自殺的行為。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


但即使嚴重如此的產後抑鬱,卻有相當一部分被自己的家人甚至醫生忽略掉,在我國有50%的產後抑鬱患者存在漏診情況[2]。甚至很多後知後覺的家屬直到產婦出現自殺行為後才發現產婦的情緒存在問題。

就像尋找答案的產婦媽媽們一樣,人們總是覺得產婦吃的好,眾星捧月,什麼事都不用做,就沒有抑鬱的道理。但產後抑鬱已經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這一點和抑鬱症相同,都是涉及到生物因素、遺傳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從生物學角度講

產後的頭幾天,雌激素水平急劇降低,但同時單胺氧化酶-A的水平會顯著升高[3]。也許一些瞭解過抑鬱症治療藥物的人會比較熟悉這個名字,因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是最早被髮明的抗抑鬱藥物。為什麼抑制單胺氧化酶就能治療抑鬱症呢?因為這種酶可以參與代謝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等神經遞質,而DA、NE、5-HT是目前已知導致抑鬱症最主要的神經遞質。簡單的說,生產後的數天裡DA、NE、5-HT會持續下降,而這就是導致產婦抑鬱的生物學因素。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影響快客的激素


從遺傳學角度講

我們知道,抑鬱症的患者往往存在遺傳易感因素,在產後抑鬱中也是如此。遺傳因素是造成產後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本身存在經前綜合徵、抑鬱症及其親屬存在精神障礙史、產後抑鬱家族史的產婦發生產後抑鬱的風險會更高。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有產後抑鬱家族史的女性,在第一次當媽媽後出現抑鬱症狀表現的幾率是42%,遠遠大於常規的15%[4]。而如果是姐妹,一方出現產後抑鬱,另一方產後抑鬱的風險要比普通人群大四倍[5]。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遺傳因素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講

可能會影響產後抑鬱的潛在社會心理因素很多,比如產婦的童年經歷,家庭情況,社會背景,經濟條件,職業情況,受教育程度等等,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影響因素。但在我看來,其中最關鍵的還是產婦與丈夫的夫妻關係,和分娩後的一段時間裡,產婦得到的家庭支持和情感支持是最重要的。比如夫妻關係的不和睦,婆媳關係的緊張,都是最直接的獨立影響因素。另外,新生兒的健康情況也會對產婦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響。


在我國幾乎只有嚴重的產後抑鬱症患者,才會到醫院接受正規的診斷和治療。不同的產婦適宜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家庭療法、團體療法、音樂療法、人際心理療法等等心理治療對於產後抑鬱的患者都是真實有效的。甚至嚴重的抑鬱症狀也會選擇SSRIs類抗抑鬱藥物進行藥物治療,只是服藥的產婦不適合哺乳,避免藥物成分傳入嬰兒體內造成不良影響。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分娩對於任何一個女人都是幸福的事情,但在幸福的背後也會出現煩躁,無助,悲傷的不幸,而且顯然在我們身邊的不幸情況並不少,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我們所忽略。產婦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做的是關注產婦心理變化,適當提供心理干預,緩解新媽媽們的不幸,幫助她們找回一個女人的幸福。


參考文獻

[1]張巍,安力彬,劉媛.產後抑鬱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

[2]李為華,李雙力,譚 嚴.中國產後抑鬱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育健康雜誌,2016,27(1):98-100

[3]Sacher J, Wilson AA, Houle S, et al. Elevated brain monoamine oxidase A binding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rch Gen Psychiatry 2010; 67:468.

[4]Forty L, Jones L, Macgregor S, et al. Familiality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unipolar disorder: results of a family study. Am J Psychiatry 2006; 163:1549.

[5]Murphy-Eberenz K, Zandi PP, March D, et al. Is perinatal depression familial? J Affect Disord 2006; 90:49.

闢謠:你以為產後抑鬱很少見嗎?在我國每7名產婦就有1名產後抑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