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謦欬”出自莊子你說有多古?足夠2000多年了吧


”謦欬”出自莊子你說有多古?足夠2000多年了吧

“謦欬”出自莊子你說有多古?足夠2000多年了吧

同是聊天、閒談,北京叫“侃大山”、上海叫“吹牛皮”,而粵語叫"傾計"。

粵語為什麼又叫"傾偈"呢?”傾”的本義是人的身體歪斜,偏斜,傾斜,引申為倒塌、倒出。

但在古詩文中,這個字常常用來表示暢談。由此引申出傾訴、傾吐一義。

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詩云:“高論幾為衰俗廢,壯懷難值故人傾。”

宋揚萬里《次出門韻》詩云:“好懷非自 ,且道向誰傾?”其中的“傾”就是傾訴、傾談,也就是今人所說的聊天、閒談。粵語至今仍常說 “傾生意”。

偈”,是梵語Gāthā(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譯,意譯為“諷頌”、“重頌”,或音義並譯為“偈頌”,“偈”後來被粵方言延伸指話語。如:傾偈,傾下偈(聊聊天),傾閒偈(閒談)。

傾計寫成“傾偈”,可能與佛教有關,因為佛門中經常傾吐佛偈,聊天 ,閒談。

傾偈,可以說是“中外合資”的詞彙,具有本土化的廣式特點。

“傾”是古漢語詞,“偈”是梵語,兩者的組合以“傾”為主,“傾”可單用。這是吸收外來詞彙形成的本土化新詞。

現在普遍寫法是"傾偈",是兩廣白話。

傾偈又寫作:“謦欬”。讀音為“kīng(第一聲)gái(第2聲)”。意思是聊天,談話。談笑,談吐。

“謦欬”是古漢語,《莊子.徐無鬼》:“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

南朝 梁 簡文帝 《六根懺文》:“得彼天聰,聞開塔關鑰之聲,彈指謦咳之響。”

唐 黃滔 《啟侯博士》:“ 蜀 璧端居, 管 床兀坐,既佩茲謦欬,益勵彼顓愚。”

宋 蘇軾 《黃州還回太守畢仲遠啟》:“路轉湖陰,益聽風謠之美;神馳鈴下,如聞謦咳之音。”

明王陽明《知行錄》之一 傳習錄上: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面,或猶未聞其謦欬,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

明《南安府志.藝文志》(1609年):“近世推本週[濂溪]程[大中],以為授受之源在此,乃若名賢自比而南,往返去留,士皆得親其謦咳。”

“謦欬”。本指欲語之前,以輕咳清喉嚨之狀,後來則引申為佛法遍傳的意思,而僧人談佛法,民間亦說成“謦欬”,今人多以為是“傾談佛偈”之意,遂作“傾偈”。

謦欬,本是咳嗽之謂,咳嗽是現代詞,謦欬是文言詞。“親承謦欬”意思是親自聽到您的談笑,即是說,我親自得到您的指示教誨。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是謙恭的說法。

文言詞真是文雅至極,連咳嗽聲都是動聽的,優美的。(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