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问,老北京豆汁儿多难喝啊?


外地人问,老北京豆汁儿多难喝啊?

每次和外地朋友聊起老北京,就会蹦出来一系列词语:北京烤鸭,老北京布鞋,京韵京腔,老北京胡同,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火锅,以及一项特色小吃——老北京豆汁。

外地朋友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豆汁的那个味道,你们北京人怎么喜欢喝这个啊?我说:与榴莲一样,豆汁拥有一种独特的口味,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爱者深爱之,不爱着者深恶之。

  豆汁是北京独特的食品,因有浓烈的酸败气味,一般人很难适应,汪曾祺先生也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据《燕京风土录》记载,豆汁儿最早是辽国民间的食品,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但此说未必确凿,且古今同名而异物者甚多。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有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其中明确说明是“新兴”,可见豆汁历史可能只有两三百年。  

豆汁本是制绿豆粉条的下脚料,将绿豆用凉水浸泡10几个小时,加水磨成糊,再加入浆水与凉水过滤,滤出的粉浆放入缸中,最上一层为灰绿色,即生豆汁,撇去浮沫与浆水,再加入凉水熬成豆汁。当天做出的豆汁是甜味的,第二天则酸甜,第三天则成了酸味。

一般被老北京人用来作为早点,豆汁属于豆制品一系列的,它的味道与别的早点略有不同,刚做成的豆汁口味有些甜甜的,像豆奶一样,但不同的是它比豆奶的的口味更加顺滑,更有大豆的香味。时间稍长一点,豆汁就会变得有一些酸,甜中带着一些酸味,会让它尝起来怪怪的,再放一会儿的豆汁,就会愈加“变本加厉”,口味变得又酸又臭,像是什么东西搁置太久放坏了一样,就是这样特别的口味,确是许多老北京人最爱的一口儿。  

虽然老北京对豆汁的味道记忆深刻,但事实上,豆汁属粗加工食品,对自然条件与手工操作依赖极大,不同人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天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很难说谁正宗,谁不正宗。  

外地人问,老北京豆汁儿多难喝啊?

豆汁水占95.9%,蛋白质2.2%,总糖1.9%,含18种氨基酸,总量达1351.9mg,此外还含钾、钠、钙、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而其中的酸味主要是乳酸,果然营养非凡。  

因乳糖不耐受,国人传统饮食普遍缺乏奶制品,但乳酸又是人体特别需要的一种营养,它可以提高肌肉活力、抗疲劳,还可以杀菌、助消化,而乳酸可以通过发酵获得,对于穷人来说,不啻是廉价的补品。  

与一般发酵食品不同,豆汁的原材料是绿豆,绿豆蛋白质含量高,但不宜人体吸收,而经发酵后,人体的吸收率将大大增加,常饮豆汁可以补充氨基酸,亦是额外的好处。  

有了这些因素,虽然豆汁味道较刺激,依然得到了老北京的喜爱,乃至人们渐渐地适应了其独特的口味。  

正宗的老北京人,每天早上起来,都会走到胡同口的拐弯儿处,找上一家卖豆汁的老招牌,要上一碗豆汁,配上几个香酥的焦圈,再来上那么一小碟咸菜,可真是让人感觉满足啊。豆汁这种风味小吃,初次尝试的人都会感到“痛不欲生”,实在是想不通这老北京人到底是喜欢它哪一点,可喝豆汁是有讲究的,先小试一口豆汁,然后用焦圈沾着豆汁食用,再时不时的吃上那么一两根小咸菜,令人更加胃口大开。


外地人问,老北京豆汁儿多难喝啊?


当然,豆汁能成为老北京的绝活,还因为它可能出自旗人,八旗甚至称豆汁为“本命食”。有笑话说:一天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谓“豆汁儿坊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这虽然是笑话,但也可见豆汁与八旗渊源之深。

北京人对豆汁的钟爱,已经到了外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我们小时候夏天防暑要喝凉的豆汁,冬天感冒了要喝热豆汁。最早喝豆汁也是喝不习惯的,但是随着次数多了,居然适应了这个口味,并且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上瘾了,有两天不喝,还真是想喝了。

外地人问,老北京豆汁儿多难喝啊?

入口在舌尖上的酸,流淌到舌头两侧的酸臭,下喉的豆香和略有的腐臭的味道,其实老北京豆汁的回甘是清香味的甘甜。

豆汁价格低廉,不分贫贱,一律通吃,所以清朝文人雪印轩主在《燕京小食品杂咏》中写道:“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

老北京豆汁,具有健脾养胃,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与功效,对于老人来说,多食用豆汁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对于女性而言,多食用豆制品还可以美容养颜,使皮肤更加滑嫩白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