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的?

同剪西窗燭


列寧格勒戰役,也叫列寧格勒保衛戰,是近代歷史上大城市圍困時間最久的包圍戰,蘇聯以150萬軍民生命的代價保衛了這個以蘇聯締造者名字命名的城市,捍衛了蘇聯的尊嚴。

在戰役開始前,蘇德在波羅的海和列寧格勒地區的軍隊實力相差懸殊。蘇聯北方軍和西北方面軍共有五個集團軍,39個師,其中22個師建制殘缺,裝備不足,多數部隊軍員不足50%,新組建的盧加戰役集群戰鬥經驗不足。而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共有三支集團軍,29個師,其中有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同時還有中央集團軍群的支援和芬蘭軍隊15個步兵師的助攻。

根據相關資料得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進攻前對蘇軍西北方面軍佔有優勢: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擊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飛機多8.8倍。

德軍在對列寧格勒發起三個月的猛烈進攻後,由於未能達成預定目標,不得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切斷列寧格勒所有的資源補給線,以逼迫蘇軍投降。

但是就這樣,蘇聯軍隊和人民堅持了將近三年,期間一直保持鬥爭精神,最後等到了解放的時刻,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人民戰爭”,什麼是“人民的勝利”。而持久作戰離不開糧食補給,裝備補充和士氣,列寧格勒能堅持下來也正是把握了這三點。

糧食和軍備供給:列寧格勒的生命之路

德軍圍困列寧格勒就是看準了列寧格勒沒有自產糧食的能力,想要斷糧逼迫城中百姓投降。城中三百萬居民,每天都有人餓死,路上每天都有凍死餓死的屍體被拖走。士兵每天只有一斤麵包,兒童和工人只有125克由木屑和麵粉混合而成的“黑麵包”。

怎麼讓城裡的軍民活下去,成為了蘇聯最高統戰部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俄羅斯的“冰將軍”幫了蘇聯一把。列寧格勒背靠拉多加湖,過了十一月,拉多加湖就會結冰。列寧格勒方面軍作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在冰面上修建運輸公路。但是冰面沒有達到指定厚度,盲目通車會導致嚴重的人生安全問題。這是天意有順遂了蘇聯一次,很快天降大風,氣溫驟降了十二攝氏度,湖面冰層厚度瞬間達到了180毫米,蘇軍當即決定開闢這條“生命之路”。

但是冰面並不是那麼穩定,之後短短十天就發生了四十多起司機落水事件,冰面破裂重合之後又薄又滑,成為了冰面上的“沼澤地”。但是列寧格勒軍民用勇氣和智慧征服了這片海域,拉多加湖的冰面運輸線成功拯救了列寧格勒三百萬人。

這條線路不僅滿足了糧食的需求,更為城中的軍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補充軍備,讓列寧格勒方面軍有了持續鬥爭的底氣。

士氣高漲:“寧死不屈,列寧的城市永遠是我們的!”

在如此危險的境地下,列寧格勒的人們卻保持著高漲的鬥爭意志。劇院天天夜裡開演,劇照貼在大街小巷,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不間斷。

正是蘇聯軍民的不懈抗爭,才熬過了這將近三年重重圍困。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文\\歷史隆中對】


歷史隆中對


要感謝列寧格勒東面的拉多加湖,以及蘇聯的嚴寒氣候,每年有小半年,蘇聯人都拼命從拉多加湖的冰面上,朝列寧格勒城裡拉物資,才在近九百天裡,始終給列寧格勒吊著一口氣。至於列寧格勒城裡,教科書、官方文章也會介紹市民們如何靠每天一百來克麵包熬過那九百天的,然而,能每天有一百多克麵包的日子,不足三分之一!就是三百天都不到!


斯大林也組織過朝列寧格勒的空運,官方宣傳是送進去五千噸食物,不過有地攤文學說只運進去五百噸,按那個空運行動很快就不了了之看,我總覺得地攤文學的數據更靠譜一些!在列寧格勒城裡,還專門組織出一個師,這個師有兩萬人,做為師編制,兩萬人算大編制了,那麼這個師是幹什麼的呢?!專門負責制止城裡麵人吃人,從效果來看的話,這個師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起碼制止了白天大街上,人不至於被抓走吃掉。

至於各住宅區和夜晚,那麼抱歉,兩萬人還是太少了,管不過來那麼些地方和時間……所以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官方正能量的宣傳;一個善良的女市民,在領麵包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指揮交通的民警同志,餓暈在崗位上,女市民狠心把自己的麵包餵了一半給民警同志吃,救活了這位民警,後來圍城結束,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年老後還經常一起參加各種勝利紀念日。

在列寧格勒圍城時期,蘇聯通過拉多加湖撤走五十五萬老弱婦孺,最後城裡市民仍就有一百六十萬的犧牲,(看清楚,是犧牲不是傷亡!)這種背景下,善良的女市民救民警的故事,尤其珍貴和美好。同時這個美好的故事也讓蘇聯紅軍反攻進德國後,軍紀敗壞的不美好,讓人覺得很容易理解。


李三萬的三萬裡


蘇聯軍民是如何熬過德軍對列寧格勒的長期圍困?列寧格勒是蘇聯有第二首都之稱的美名,戰爭狂人要求德軍從地球抹掉列寧格勒。1941年9月9日德軍攜帶先進的武器進攻列寧格勒,由於德軍的武器先進或人員人數都是蘇軍數倍之多,沒有可比性。每當德軍進攻時,蘇軍以巨量的犧牲阻擋了突入列寧格勒市區。蘇軍的武器不是很先進,但是蘇軍有敢拼搏精神和敢犧牲精神。



德國的進攻雖然沒能如希特勒所願,在短期坆佔列寧格勒。但是德軍切斷了列寧格勒對外的陸路交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展開封鎖了殘酷的900天。列寧格勒只剩下東北部的拉多加湖,還可以保持水路和空中聯繫。


列寧格勒能在德軍的重重圍困下堅持戰鬥,多虧一個人(朱可夫)和一個湖(拉多加湖)。

斯大林緊急派出朱可夫大將任命列寧格勒區軍事司令員,接替伏羅希洛夫司令,由於德軍猛烈進攻另伏羅希洛夫司令接近崩潰狀態,還差點走上自殺道路。朱可夫重整結構,重振士氣,不得不說朱可夫是名優秀的指揮軍。


拉多加湖是歐洲最大的湖泊,列寧格勒的軍民在拉多加湖建立了一條生命通道。雖然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在出色的朱可夫指揮下,同希特勒抗爭到底,使希特勒本以為餓死列寧格勒的軍民夢想得到破滅。

被德軍圍困900天,大約有150萬人是戰死或飢餓、疾病,列寧格勒保衛戰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城市保衛戰之一。


森林狼6


列寧格勒必須守住,不能放棄,這一點在朱可夫憑著一張便條去列寧格勒指揮防禦時指出的那樣,如果列寧格勒失守,那麼德軍和芬蘭軍隊就會在這裡匯合,一方面是蘇軍必須建立從北方守衛莫斯科的防線,從而消耗當時並不多的戰略預備隊,而且德軍也就切斷了摩爾曼斯克和蘇聯內地的聯繫,這樣也就卡斷了蘇聯最重要的外援通道。
蘇軍突破德軍封鎖的戰役。

而列寧格勒是蘇聯的聖城,在蘇聯人心中的地位不亞於莫斯科,在已經丟失了斯拉夫民族的城市之母基輔的情況下,再丟了列寧格勒,對於蘇聯人的心理打擊將是極其巨大的。

雖說,盟國的援助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在1941年那種艱難的日子,有一點援助總比沒有強,何況這個時候英國已經準備通過北極航線向蘇聯提供幫助,雖說不多,但絕對是雪中送炭。

而通過9月的激戰,蘇軍把戰線穩定了下來,這個時候,德軍開始向中央集團軍群增調部隊已準備颱風計劃,開始象莫斯科進攻。列寧格勒方向的壓力大大的減輕了。

但是正面進攻的壓力減輕了並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隨後更危險的事情來到了,那就是冬天。德國人在描述兵敗莫斯科的時候,總是在強調冬天,但是一座被圍困的城市又是怎麼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德國卻是極少提及的。

對於列寧格勒這種大型城市,主要的補給來源肯定是外部運輸,而如何從外部運輸糧食燃料等是列寧格勒必須要解決的的問題。

當時的戰場形勢是,德軍和芬蘭軍隊已經是從地面封鎖了列寧格勒的一切道路,蘇軍隔著拉多加湖相對,德軍和芬蘭軍隊目前還沒有辦法切斷這一條通道,於是這裡就成為了列寧格勒最後的運輸通道。

蘇聯人在通過水路向列寧格勒運輸各種物資。

相對於冰上運輸,水運的運輸量更大。
冰上運輸不只是在冰面上開車這麼簡單,德軍通過空襲和炮擊破壞冰面力圖徹底封鎖列寧格勒,對於控制蘇聯人在冰面上每隔3公里部署一個高射炮連,負責保證冰上運輸道路的暢通,同時還有專人負責清理積雪,指揮交通。



組織通過拉多加湖運輸,簡單的說就是湖面結冰的時候組織汽車或者火車,而在不結冰的時候,組織水運。在1941年秋天,蘇聯人就趁著湖水沒有結冰利用駁船運輸了部分糧食,不過由於倉促上陣,運輸量並不大。

在1941年的這個冬天是列寧格勒最難熬的時間,在當年的11月15日拉多加湖開始結冰,但是一個星期以後,蘇聯人冒著危險開始在薄冰面上開車的時候,運輸量並不大,當時列寧格勒有200多萬的軍民,這個時期損失的最多,當時工人技術人員的麵包定額只有250克,其他人只有125克。隨著氣溫的降低,冰面的厚度增加,加上蘇聯改進的運輸的管理方式,冰上運輸開始走上正軌,這個冬天,蘇軍向列寧格勒運輸了27.1萬噸給養,3.2萬噸的武器彈藥,3.5萬噸油料,2.3萬噸煤,利用回程的空車疏散了50萬人。

而到了1942年4月,冰面融化,蘇軍又開始組織水運,根據在1941年的經驗,在這個水運的階段,蘇軍往城裡運進了物資74.5萬噸,31萬人,疏散了54萬人,29.3萬噸物資。而到了冬天,蘇軍又組織了冰上運輸,而由於有了去年的經驗,這一次運輸的物資更多,而且由於在夏季的水運,這個冬天列寧格勒的情況要好於去年。而到了1943年1月,在拉多加湖南岸,蘇軍打開了一塊陸上通道,一般認為這標誌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宣告解除。不過,直到1944年,隨著蘇軍的十次打擊,才徹底解除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按照蘇聯人的調查,在整個列寧格勒封鎖期間,蘇聯人餓死64.2萬人,空襲和炮擊死亡2.1萬人。


紅色手電筒


1941年冬季到來之前的列寧格勒確實處於非常危機的時刻,當時德軍已經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封鎖,而在此前大量工人和工廠設備從列寧格勒疏散了出去,但是運入的原料和食物卻寥寥無幾,顯然蘇軍統帥部已經做好了列寧格勒失守的準備,否則不會對一場長期的圍困不做相應的準備。列寧格勒的人口超過了200萬,而生活必需的煤炭和食物卻幾乎沒有儲備,如果不能任何大規模向列寧格勒運入補給,這座強大的要塞遲早會自己崩潰。



一開始蘇聯出動遠程運輸機部隊對列寧格勒實施空運,對於200萬人的補給空運任務顯然遠遠超過了蘇聯空軍的能力,有關數據統計,蘇聯空軍在11月14至28日之間只運入了1200噸食物,平均每天86噸,分到平均每個人只能得到43克的補給,這連吃的都不夠,更不用說在寒冷的北方過冬所必需的煤炭了。僅僅是確保列寧格勒的200萬人擁有最低的食物補給,每天的食物也要有3000噸。必須為列寧格勒打開一條地面的生命線,蘇軍在列寧格勒附近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大都失敗了。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冬季到來了,它雖然加劇了列寧格勒守軍和居民的痛苦,也給他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德軍並沒有整個封鎖拉多加湖,拉多加湖的西岸和東岸仍舊保持著聯繫,由於德國空軍的封鎖,蘇聯試圖通過船運為列寧格勒運輸補給的想法破滅了,但是冬天卻成為了可能,拉多加湖結冰了,蘇軍的運輸車隊得以通過拉多加湖進入列寧格勒,後來蘇聯甚至在湖上鋪設了一條鐵路線,以提高運輸能力,每天可以有4000多噸的物資進入列寧格勒,通過將大量的傷員、老人、兒童運出列寧格勒,緩解那裡的壓力。


但是列寧格勒的生存壓力仍舊非常大,這主要是由於蘇聯將軍事擺在了第一位,運入列寧格勒的大部分物資是軍工原料,而不是民眾急需的食物和煤炭,顯然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看來,確保列寧格勒不被攻佔才是列寧格勒避免毀滅的首要條件。最終在長達900天的圍困中,依靠拉多加湖的那條脆弱的補給線,列寧格勒頑強了堅持下來,但結果是死亡了60-70萬人,絕大多數是死於飢餓和寒冷,蘇聯軍民用偉大的犧牲換來了這場保衛戰的勝利!


戰略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德軍挑起的,德國在英國與法國綏婧政策的影響下迅速發動閃電戰,侵佔了歐洲很多小國的領土。在成功的滅亡法國後,德軍國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蘇聯。


由於蘇聯國土面積廣大,使得德軍戰爭線拉的很長,再加上冬天嚴寒的降臨使得德軍大批被凍傷凍死,其中凍死的人數就高達數萬人。那麼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呢?

伐木工具缺乏,無法取材

德國人是一個以嚴謹在世界上出名的民族,當時二戰時期德國元首希特勒是預計秋季就能完成對蘇聯的戰爭,因此並沒有準備過寒的冬裝,但是歷史就是這麼奇妙。在德軍對於嚴冬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襲來,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


而當時西伯利亞森林茂密,完全可以為德軍提供取火的原材料,為什麼不砍呢?這是因為當時德軍上下並沒有配備多少伐木工具,就算去砍,那些木頭燃燒所提供的熱量也不夠維持全軍十幾萬人的需求,所以不如不去砍。

蘇軍堅壁清野,實施焦土戰術

由於德軍閃電戰的猛烈與迅速,確實給了斯大林很大的壓力,為了以防萬一,在戰爭前期,斯大林下令把莫斯科周圍的樹木都砍了,以此來杜絕德軍利用木材來進行戰爭。


事實也確實如斯大林所聊想的那樣,德軍戰爭進展最順利的時候已經在莫斯科外郊。最近的時候甚至能夠看見克里林宮了,正當德軍準備奪取莫斯科的時候卻因為嚴寒的到來使得德軍迅速撤退,這裡就可以看出來蘇聯戰術上面的成功,讓德軍無法取暖,用自然的力量打敗敵人。

蘇聯的不斷騷擾

在廣闊的西伯利亞森林中雖然蘊含著大量的木質資源,可以被德軍用來作為永久利用的戰略資源。但是在嚴寒的冬季想要真正把木材利用起來,不僅需要大量的人手去砍伐,而且還要防禦蘇聯部隊的不斷騷擾。


蘇聯對砍伐樹木的德軍進行分斷擊殺,逐個擊破,德軍派出了大量士兵去砍樹,可是木頭還沒砍回來,人就回不來了,這樣的法更得不償失了,於是德軍果斷的放棄了利用木材取暖的計劃,而是果斷的等待國內送來過冬資源。

氣候嚴寒,無法燃燒

蘇聯是靠近北極圈的國家,氣候常年嚴寒,氣溫大部分都是在零度以下。而當時莫斯科的冬天更是達到了零下三十度。就算能夠利用木材也無法燃燒起來,更不用談取暖了,所以德軍即使凍死幾萬人,也不願做用木頭取暖這種無用之功。


歷史評說


從1941年9月8日至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在德軍的嚴密封鎖下堅守近900天,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城市保衛戰的奇蹟。忍受著飢餓、嚴寒的折磨,列寧格勒的軍民進行了不屈不撓地抵抗,他們將城市變成一座巨大的堡壘,修掩體、挖戰壕、安放炸藥,誓與城市共存亡。戰爭初始有300萬人口的列寧格勒,因飢餓、寒冷死亡64萬人,被德軍空襲和炮擊致死2.1萬人。

列寧格勒不僅是蘇聯的重要工業中心,而且是蘇聯的第二大交通樞紐,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它不僅以多條鐵路線與莫斯科及其它區域相連,而且獨特的地理位置起到阻止北方的芬蘭軍隊與德軍會合的關鍵作用。而列寧格勒作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十月革命的發源地、以列寧同志的名字命名,象徵意義非同一般。希特勒妄圖通過奪取列寧格勒而摧毀蘇聯軍民的意志和抗擊鬥爭,因此初始階段的進攻猛烈,但是在蘇軍的頑強抵抗下,只得由進攻轉入防禦,又將主攻方向改為莫斯科。對列寧格勒改為封鎖、轟炸,終極目標是將其從地圖上抹去,並且不接受投降。

列寧格勒的意義在蘇聯方面同樣重要,因此下達命令號召軍民“用胸膛擋住敵人前進的道路”,從7月8日德軍入侵列寧格勒州地界開始,外圍軍隊且戰且退,用勇敢和生命為列寧格勒的防禦準備贏得寶貴時間。直到9月8日,德軍才切斷列寧格勒同外界的所有地面交通線,幾天後,列寧格勒市區處於德軍大炮的射程之內。

危急時刻,朱可夫大將受命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的司令員。他上任後,首先進行人員改組,撤換了幾個方面軍的司令員,任命了新的副司令員和參謀長;接著整頓軍紀,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提升部隊的士氣,嚴懲叛國和擅離職守的行為。同時佈置反突擊行動擾亂德軍的進攻路線,為防禦爭取時間。9月中下旬,德軍開始發動猛攻,他對部隊下了死命令---固守,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

列寧格勒依靠頑強的防守打消了德軍再次發動猛攻的念頭,使戰線穩定下來。朱可夫又將全城被分為6個防禦地段,99個營防區域,在工廠、橋樑以及重要的公共設施內安放炸彈,不安排棄城的後備方案。一系列措施的成功執行,使列寧格勒的戰線穩定下來,開始步入漫長的堅守階段。

面對糧食短缺和即將到來的嚴寒,如何才能生存下去,是列寧格勒居民面對的嚴峻挑戰。

列寧格勒處於59~60高緯度地區,冬季長達半年,被包圍後僅能通過拉多加湖獲得補給。而拉多加湖沿岸此前沒有大型貨運碼頭,水面上大霧瀰漫,加上德軍飛機轟炸,運輸困難危險大、成功率低。1941年-1942年是列寧格勒圍困時期的艱難時刻,城內糧食緊張,只能按工種配給,1941年11月20日限量最低時,高溫工人為每人每天375克麵包,而職員和兒童僅有125克。低配給量的情況下也不能放棄工作,因為城外還有虎視眈眈的德軍。因此每天都有人因飢餓倒在工作崗位上或者路上,為了節約生存者的體力,很多屍體無法進行掩埋。因飢餓、寒冷、斷水、斷糧以及德軍的轟炸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超過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1年的嚴寒幫了大忙,11月中下旬氣溫驟降,使拉加湖的冰面提前凍得結結實實,11月21日,冰道成功通車,不僅帶來了第一批物資,更帶來生存的希望,勝利的希望。拉多湖上的“生命之路”開啟了晝夜不停地運輸。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裡,司機們克服嚴寒、狂風、疲憊等困難,馬不停蹄地來回穿梭,將糧食、燃料、藥品等源源不斷地運進列寧格勒,使軍民撐過圍城之苦,迎來最後的勝利。


文史今安在


先說下背景。

本身負責幹列寧格勒的是德國北方集團軍,但小鬍子抽調了北方集團軍的第四裝甲集群去打莫斯科。兵力削弱的北方集團軍就計劃和北邊的芬蘭軍直接圍困列寧格勒。

從上邊地圖可以看到,芬軍從北邊,拉多加湖的西面包圍了列寧格勒,德軍側是從芬蘭灣到貝多加湖南面包圍了列寧格勒,這個城通往外界的地面路線全部被封死。然後就列寧格勒就陷入長達872天的圍困期(捱餓期)。

在此期間,除了空襲和炮擊,更難熬的就是飢餓。列寧格勒本身就不是個產糧的城市,地面道路被封死,僅靠拉多加湖上那些時刻被德軍轟炸機盯著的船運完全無法滿足城市中數百萬人的供給,儘管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結冰的湖面使得車隊可以通行,運輸物資和撤離平民,但這條路冰路也常面臨這沉沒和被德軍轟炸。

在這個冬天,列寧格勒居民每天只能領到下邊這個只有125克,長得和海綿似的黑麵包。這玩意50-60%都是木屑或者其他一些非食物類的添加劑。

而且零下三十度的嚴寒讓缺少食物的居民甚至會死在去領麵包的路上,甚至當時還出現不少人相食的場景,1942年12月時,內務人民委員會逮捕了2000餘民食人者。


而蘇聯軍民在這種環境下能扛下來...除了勇氣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蘇聯的宣傳。整個被圍困的期間,城市裡廣播並沒提到多少因圍困面臨的災難性後果,只是無休止的播放英雄事蹟、甚至連信件都要接受審查,以免發生動亂。


被餓死的人並未舉辦葬禮,因為將屍體藏起來還可以獲得一個人頭的糧票,但後來人民委員會開始挨家挨戶搜查是否藏有死者來杜絕這種行為。


還有諸如因飢餓導致的搶劫、殺人事件,因為分配不均的動亂也時有發生,但為了維持城市基本穩定。這些都被強制壓了下去,實際上在填飽肚子這種馬斯洛基本生理需求層次都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期待普通老百姓能靠著意志堅持,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不過好在1941年-1942年冬天在拉多加湖上冰封的生命之路到了1942年4月才解凍,這寶貴的時間裡運送了三十多噸的食物,撤離了50多萬市民。雖然飢餓依舊,情況已經比41年冬天要好的太多。到了1942年-1943年冬天,冰上生命之路重啟,在加1943年1月的伊斯卡拉行動,讓蘇軍在拉多加湖南岸成功開闢了一條鐵路運輸線,列寧格勒的饑荒到此基本結束。但圍困最後倒了1944年才算徹底解除。


瘋狗的輕武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擁有人口250萬,被圍困900天,遭到無數次轟炸襲擊和大火,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口被餓死或者凍死。列寧格勒的頑強不屈書寫了現實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布爾什維克的發祥地列寧格勒如果失陷,蘇聯將會失去十月革命的象徵,而一個民族如果對崇拜的偶像被打碎,那麼這個民族的抵抗意志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頑強的意志

由於列寧格勒在蘇聯領土的邊緣,沒有莫斯科那樣的戰略縱深,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企圖在4個星期內征服列寧格勒。希特勒希望可以快速佔領列寧格勒後可以快速迂迴增援莫斯科的德軍,這也意味著列寧格勒如果能成功拖住德軍,可以減輕莫斯科的軍事壓力。

列寧格勒遭遇100多萬北方集團軍群的圍困,面對嚴峻的形勢,列寧格勒市民踴躍參軍。保衛列寧格勒由北方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組成,蘇軍的戰略意圖是在列寧格勒牽制和消耗德軍,朱可夫的命令是要麼死守,要麼犧牲。蘇軍的第一道防線設置在距離列寧格勒的盧加地區,第二道防線設置在20公里處的加西亞地區,第三道防線設置在市郊區,在各據點建立縱深梯次防禦。

在列寧格勒的各道防線上,每天都有市民自發幫助蘇軍建設軍事防禦工事,在短期內挖成了600公里的反坦克壕溝,建成1萬5千個火力點,還在市內建生35公里的街壘。他們拒絕撤離列寧格勒,因為這裡比後方更需要他們,與列寧格勒共存亡。

德軍兵分三路進攻列寧格勒,蘇軍雖然奮勇抵抗,但是列寧格勒通往外界的鐵路和公路被德軍封鎖,只有拉多加湖的水路與北方溝通。被合圍的列寧格勒急缺糧食,德軍在空襲中炸燬了儲存糧食的倉庫,大量糧食在大火中被焚燬。這很快就帶來了市內的饑荒。

列寧格勒的糧食供應標準一降再降,每個人每天的口糧只有125克,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即使是纖維素做成的麵包也需要燃料做熟了才能食用,而為了節省燃料,列寧格勒人把麵包攪拌成糊狀後在烤熟。列寧格勒市民為了讓前方的戰士能夠吃飽,口糧都是省著吃。而前線的戰士為了不讓市民捱餓,要求削減他們的口糧標準。這也體現了列寧格勒保衛戰中的軍民魚水情。

對勝利的信心

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共有60萬人被餓死。常常出現死人還沒有埋葬,那些送葬的人就倒下了。儘管飢餓和寒冷時刻都在威脅著這座城市,但是列寧格勒人民仍然英勇不屈,他們唯一的要求是活下來的人要與德國人戰鬥到底。

戰後的人無法理解列寧格勒是如何憑藉那麼點口糧是如何堅持活下去和繼續工作的,這在生理學上無法解釋。從倖存下來的人口裡得知,他們的動力是都想看到德國覆滅,這來源於對德國的仇恨,誰都不願意帶著遺憾離世。列寧格勒人在圍困時要每天工作16小時,直到倒下去為止,那年冬季莫斯科會戰的消息傳到了列寧格勒,讓居民看到了希望,他們對勝利的信心之外一無所有。

生命之路的開闢

德國的進攻受阻後, 面臨最大的敵人是列寧格勒的嚴寒。德國戰前準備不充分,禦寒保障不到位,導致很多士兵凍傷凍死,拖延了進攻列寧格勒的時間。而在另一端,列寧格勒由於寒冷的天氣,致使湖面海面結冰,而給外面的物資可以通過冰面運送到列寧格勒。

拉多加湖在列寧格勒的正北面,是這座城市與北方港口的聯繫通道。嚴冬使湖面上的冰凍得又硬又厚,因此為捱餓的城市開闢出一條活路。滿載食品的汽車沿著拉多加湖的冰面開往列寧格勒,車隊冒著槍林彈雨,日夜不停地運送食品,返回時運送後撤的居民,這條路被稱為生命之路而載入史冊,給列寧格勒喘息的機會。

拉多加湖冰面融化後,列寧格勒又開闢了新的航線。拉多加湖水下鋪設了個列寧格勒提供油料的管道。列寧格勒人在開春後在市區裡開始種植糧食,甚至種到了前線。

蘇軍的突圍

蘇聯波羅的海艦隊被德國艦隊封鎖波羅的海後,難以出海作戰,朱可夫抽調艦隊士兵前往列寧格勒作戰,艦隊的艦炮拆卸後用來支援地面戰鬥。朱可夫還把市區的高射炮兵調往最危險的前線,用來攻擊德軍的坦克群。列寧格勒的軍事院校的警察組成6個獨立步兵營。

1943年年初,蘇軍突破德軍在拉多加湖的走廊,為列寧格勒打開通往內地的陸上通道,解決了列寧格勒的物資運輸問題。1944年三月蘇軍結束了第一次斯大林突擊,徹底打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列寧格勒人喜極而泣,他們每個晝夜都用自己的鮮血保衛了滿目瘡痍的城市,保衛了傷痕累累的祖國。1944年8月蘇軍勝利完成第四次斯大林突擊,殲滅北面的芬蘭軍隊,結束了三年零三個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保衛戰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了蘇聯人的鋼鐵意志,堅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心。這也證明了大國是無法被軍事征服的。


梓蕤


歷經長達900多天的圍困、面對德軍不斷地炮擊和轟炸、親眼目睹150多萬蘇聯軍民失去了生命,又是什麼讓列寧格勒軍民熬過了長達三年缺衣少糧、浴血奮戰的日子?

答案是奮不顧身的英勇氣概,是集體英雄主義的爆發,當然還有全體蘇聯人的傾力支援。

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的運輸,堪稱列寧格勒的生命之路,這條生命之路也是全體蘇聯人傾力支援列寧格勒的縮影

1941年9月,兵臨列寧格勒城下的德軍在蘇聯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已成強弩之末,德軍雖然無力攻下列寧格勒,但是德軍成功切斷了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鐵路交通,德軍準備圍困該城,妄想用飢餓來征服列寧格勒。自此列寧格勒的300萬軍民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飢餓中,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因飢餓而失去生命。

現在如何將糧食和補給從城外運輸到城內就成為列寧格勒保衛戰成功與否的關鍵,

圍城後不久,1941的年冬季如期而至,這一年的冬天尤其的寒冷,卻給列寧格勒軍民帶來了生的希望,因為寒冷的冬天冰封了列寧格勒身後的拉多加湖,列寧格勒軍民奇蹟般的在拉多加湖冰面上開闢了一道冰上公路。

但是維繫這條公路運輸的過程也充滿了危險和艱辛,因為這條路線非常的危險,車輛很有可能會被雪阻塞或者由於德軍的炮擊導致冰面開裂沉入湖中,因此這條路上的死亡率非常的高。

無論如何依靠這條唯一的“生命之路”,大量的糧食運進了城內,傷員也得以運出城外得到救治,可以說這條生命之路的開闢和全體蘇聯人的支援成功挫敗了德軍用飢餓征服列寧格勒人的企圖。

艱苦的生活條件、不斷地轟炸、頻繁的炮擊沒有動搖列寧格勒人的士氣和堅強意志。

自1942年春天開始,依靠生命之路的運輸,列寧格勒的糧食和燃料供應情況得到改善,城中的軍民開始著手恢復城市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自來水和交通,其次是工業生產。每一個列寧格勒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找到了自己的鬥爭崗位,履行了蘇聯愛國主義的義務。

(1)黨政教育

變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積極開展神槍手運動,動員戰士提高戰鬥積極性,增強勇敢和堅毅精神,教育戰士具有戰勝敵人的不可動搖的信心,以至於戰士們勇於找敵人搏鬥成為群眾現象。

(2)宣傳報道

列寧格勒軍方甚至還拍攝了新聞紀錄片《列寧格勒在戰鬥中》,並在戰鬥前夕放映,影片忠實而生動的反映了城市英勇保衛者的戰鬥和生活,彷彿是在總結列寧格勒會戰一年的戰鬥情況,他號召大家去建立新的戰鬥功勳

(3)改善防禦

建立了城市內部防禦體系,構築了8100多個機槍和火炮火力點,挖掘了1500多個掩體,構築了200多個指揮所和觀察所,25公里以上的反坦克壕,52公里以上的交通壕。

(4)建立糧食儲備制度

未雨綢繆,拉多加湖上的生命之路會因為天氣轉暖而融化,因此列寧格勒方面提出建立糧食儲備制度,並加強拉多加湖上的通航,以保障航運。為了保障城市燃料供應,列寧格勒軍民甚至鋪設了一條水下輸油管道,每天可輸油300-350噸。

拉多加湖航運保衛戰勝利,徹底宣告德軍圍困計劃的破產

拉多加湖冰路融化後,為了保障航運,蘇聯投入了160艘餘艘各類船隻,並專門成立一個新機構,前送管理處,通過不間斷的努力,每天可運入列寧格勒的物資從4200噸提高到了7000噸,運出人員由3000人增加到1萬人。


當然德國人也不能坐視蘇聯在拉多加湖上的運輸,他們動用了海空軍對運輸線進行破壞,總共進行了120次襲擊,但均被蘇聯軍民擊退。

隨著拉多加湖航運保衛戰的勝利,源源不斷的物資和軍人進入列寧格勒,為列寧格勒儲備的大量的糧食,加強了部隊的戰鬥力,伴隨著大量的群眾撤出城區,列寧格勒也徹底變成了敵人再也攻不破的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