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為人怎麼樣?

網名都已經存在了啊煩


但凡是人,就沒有單一人格,單一性格,都是如雞尾酒一般,有的多點,有的少點。所以在談到為人的問題時,也不能說某人為人好,某人為人壞。

評論魯迅的為人,也是一樣。



魯迅這個人吧,大節上肯定是不虧的,無論是提倡新文學,剖析國民性,還是以筆為刀,針砭時弊,都體現出一個正直、有擔當的自由知識分子的風采。

他個性中最閃光的地方就是不願妥協,但凡是與他內心信仰難以相容的人或事,他都不願為此而低頭、屈就和適應。比如他誓死不願維持與朱安名存實亡的婚姻,再比如他動輒對人挑起筆戰,頻繁樹敵的勁頭一時無二。



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個性,也造成了他性格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有點兒刻薄,對人對事有欠寬容,說白了就是小家子氣。經常是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尤其是對於那些生活作派比較優雅閒散的人,像邵洵美、林語堂等人,更是不屑一顧,甚至冷言冷語。



而這種小家子氣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過日子特別細緻,對錢也計較得特別厲害。他每天都要在日記裡記賬,每一筆支出和收入,都記錄得特別詳細。有時會有出版社由於某些特殊原因拖欠了他的稿費,他都要一筆筆地算,跟人家死纏爛打,甚至對簿公堂。

不過魯迅對待青年和晚輩還是很親切的,很寬和的,不僅不擺架子,還和他們打成一片,能提攜的還盡力提攜,很有大家之風。


達摩說


作為魯迅先生的鐵桿粉絲,我不得不說,魯迅為人不咋滴。

魯迅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為人處事,確實不大好。

如此評價魯迅先生,並不是說先生人品不好。魯迅的人品總體上看,稱得上正人君子。他一生只有三件事有爭議。

一是關於《中國小說史略》是否抄襲日本文學評論家鹽谷溫的公案。魯迅自己承認有參考,但沒有抄襲。後來鹽谷溫的作品出了中譯本,真相大白,還了魯迅清白。胡適先生也為魯迅叫屈,並稱贊他的小說史略是一等的學術成果。

二是魯迅有沒有調戲羽太信子。這大概是魯迅一生中最無奈的一件事。但是當事人都沒有具體細說,所以至今成為一個謎,恐怕永遠都是謎。不過按照魯迅以往的做派,他獨居紹興會館,身為月薪二百多大洋的金領,從不涉足風月場所。要知道,當年胡適、陳獨秀、徐志摩等名人都有過這等風流韻事。所以,說魯迅偷看弟媳洗澡,實在讓人不能相信。羽太又不是什麼大美人。當然,有人抬槓,硬說魯迅變態,那也沒辦法。但是,疑罪從無,沒有證據的事,不能瞎說。

三是關於他的婚姻。有批評者認為,魯迅不接受包辦婚姻無可厚非,但沒有與原配朱安離婚,與許廣平同居,既對不起朱安,也虧欠許廣平。個人認為,這種批評有點脫離當年的社會實際。在那個時代,如果魯迅與朱安離婚,朱安將無家可歸。朱安不是張幼儀,離婚後可以出洋留學,創出自己的事業。朱安一個文盲小腳女人,被“休”的結局將非常悲慘。魯迅不離婚,供養她到自己去世,也算無奈之下的補償。

魯迅為人最令人詬病的是,待人過於苛刻。與政敵罵戰尚屬情有可原,比如罵梁實秋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起因是梁實秋含沙射影魯迅拿盧布,私通外國,所以怨不得魯迅。但是連多年好友、有恩於他的林語堂都翻臉,那就太過分了。

還有胡適先生,一生沒對魯迅出過惡語,但魯迅卻常夾槍帶棒諷刺他。但胡適從不針鋒相對,反而在不同場合,包括魯迅去世後,為他說了不少好話。

魯迅先生去世前,同輩朋友幾乎都已斷交,只剩下一些企圖利用他的左翼人士以及崇拜他的年輕人。反而在遙遠的西北,有一個知音。

魯迅是用來崇拜的,不是用來交朋友的。





江南俗士1


魯迅先生,為人怎麼樣?看看咱們官方認可的當代文學大師的排名,魯、郭、茅、巴、老、曹,這,便是答案。

但是,最近總有人說,現在如何如何神話魯迅,其實他就是一個人,還有,他的作品晦澀難懂,等等一系列的不太中聽的言論。

筆者覺得,魯迅先生,就是一個人,他也從來沒有要求別人神話他,現在也沒有人會去神話一位文學作家,這些事情,都是出於眾口,與先生何干?



現在,對先生所謂人品的非議,大致有三點:

一是,對待日本的態度。

二是,與兄弟,弟媳的事情。

三是,批判國人劣根性,卻似乎不夠實際。

其一,先生的作品,的確大多數,是描寫國人在昏暗年代的麻木不仁,懦弱無能,很少痛罵日英法俄,這些欺負咱們的國家,特別是日本。

但是,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先生曾經在日本留學,他的思想啟蒙老師,藤野先生,給他的影響很大,所以,日本普通老百姓,對於魯迅來說,並非是魔鬼,而是最為普通的人。第二,如今,我們也曾經歷過被人家欺負到家門口的事情,我們也一個勁兒的罵人家,咒罵他們怎麼這麼的不符合什麼原則。有用嗎?自己不發奮圖強,你那就是精神勝利法。



其二,先生的私事,涉及到影響到任何人了嗎?而且,大多數道聽途說,好,筆者把自己道聽的版本,簡單叨咕一下:先生花了一大筆錢,把自己三兄弟都接進北京大宅子裡,而且每月賺錢都交給兄弟媳婦,之後,弟媳不願與先生同住,周作人寫了一封信給魯迅,先生便只帶了自己的書,搬出了大宅——回去拿行李,遭到撕打,日記裡這樣寫著:他們又動起手來……不言自明。

其三,這第三點,是源於最近這些年,似乎都對先生只批判人性,不做制度上的探索頗有微詞。似乎,那意思是,胡適先生這些文人,儘管曾經走到不同的方向,但起碼算是探索了,就該支持該表揚。

其實,這種觀點最為需要警惕。不可否認,那個時代,有識之士,的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為中國的未來,探索道路,有的走出陰霾,有的墜入深淵。



可是,需要明確一點。不要覺得每個人都是一個符號:魯迅就是批判人性,不做制度研究,別人就如何如何身先士卒。舉個例子——各位知道嗎?魯迅先生曾經一直與“光復會”、“同盟會”關係密切,而且像光復會名單這樣的機密文件,經常交給魯迅保管。列位覺得,先生是什麼事情也不參與嗎?

所以,沒有什麼神話不神話的事情。可是,一個被全中國都熟悉、愛戴的文人,必定有其優秀的地方,有應該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品德。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就魯迅為人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他是一個不怎麼樣的人。

理由:一是娶妻後就離開,一直到死都不相見,但妻子照顧他媽媽。二是搞師生戀,還不敢公開。三是反對政府,一邊大罵,一邊領著高額的薪水。四是在單位與領導作對,用諷刺挖苦的文字來評論。

魯迅是反政府的勇士,當政府垮掉後,新政府當然是欣賞他的。他罵的梁實秋這個人在文學上是很好的,沒有他說的那樣。

可能魯迅與現在的李敖有相似的地方。


小咖王說事


魯迅為人,這要從公與私來說。

公,目前文學史這樣排名: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

黨和政府評價: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

魯迅一生只做一件事:不遺餘力批判國民劣根性,吶喊國人從彷徨中尋地上沒有的希望的路。

私:魯迅與兩兄弟關係複雜。二弟作人死不原諒。三弟建人享受他的光環/。不曾非議他,但評價他用的是官話@

娶朱安一直視為陌人。也一直寄錢養她。與許廣平師生戀,終於沒婚書。

關懷扶助肖紅肖軍胡也頻等文學青年。與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友情頗深。懷念日本老師藤野。懷念乳母阿長。與共產黨人瞿秋白等交往密切。


老汪看世界


談魯迅的人品,其實潛臺詞有二:

一是與兄弟和弟媳鬧翻的事情。知道內情的人差不多已經死光了,即便有人留下什麼說法,基本不會為世人所信。其中曲折恐怕不得而知了。他們二兄弟都是近代大家,若說他們在私德上有多麼不堪,恐怕不會有人信的。即便如此,就私德來說,周氏兄弟在與他們同時代的那些人中,還是可靠的。況且,魯迅當時能把一大家子人安排到一個院子裡生活,實力與氣量都是實在的。否則,他也不會自己搬出自己的房子吧?

放在當時的語境下,他們的一幫朋友幫著彌合,但並不認為這與他們個人品德有什麼影響的。哪個大家庭沒有一堆濫事?

第二潛臺詞就是他與當時文人的對罵。從現在來看,恐怕罵他的人比他罵的人要多。如果從中國文人的傳統看,魯迅的罵確實是可惡了點,但從他痛打落水狗的態度上看,還算是溫和的。

很多魯迅罵的人,還曾經是他的朋友,其中語言潑辣了點,也還沒有人身攻擊。與楊蔭榆陳源等人的罵戰,頗有人身攻擊之嫌,但其中的危險與對立,是與那些和朋友們的戰鬥所不同的,也只能算是微瑕吧。

個人以為,分析評價歷史,不能先做一個框架,然後把歷史刪削裝點一翻,完美的放進這個框架,而是要充分研究歷史的方方面面,從當時情況下進行分析,給出事實。至於評價,仁者見仁而已。


囡囝囚團45


1.魯迅先生勇敢、不虛偽。

從初中學的《一件小事》到後來的《範愛農》、《藤野先生》、《紀念劉和珍君》等都能體現出先生是敢於直面慘淡的現實、腳踏實地、勇於奮戰、嚴以律己的人,有逢善不欺,逢惡不怕的個性,而且言行一致,不做作不掩飾!“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先生真實人格的寫照!


2.魯迅先生是情深義重的人。

先生早年東渡日本留學,認識了自己的思想啟蒙老師藤野先生,後來對他有深切懷念之情,回國後還寫文章熱情讚頌了藤野先生誨人不倦的精神和嚴謹治學的作風,謳歌了他對中國人民誠摯的友誼;同時藤野先生的謙遜、務實、認真的作風讓魯迅受益一生,所以,對於普通的日本民眾,魯迅一直抱持友好的態度!

3.先生是個忠厚的人。

儘管與自己的兄弟關係常成後人詬病,但先生是有風度與氣魄的!紹興老屋出賣後,母親、朱安和周建人一家要北上,這時周作人一家也來到北京,先生購買了北京西直門內八道灣11號這一處院子,全家都搬了進去,建立了一個大家庭。每月光洋發下來後先生都悉數交給兄弟媳婦(日本人),之後弟媳翻臉,在兄弟間挑撥離間,並提出不願與先生同住一個屋簷下,無奈的先生只帶了自己的書,搬出了大宅子!這舉動沒有包容的雅量、寬廣的胸懷是做不出來的!

4.先生是負責任的人。

眾所周知,與朱安結婚是魯迅母親處心積慮運作的結果,二人並無感情,雙方都痛苦,如果先生休掉朱安;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朱安會受到蔑視、嘲諷與鄙夷!所以,先生一直供養著不識字的小腳女人朱安,包括聚了許廣平後依然讓其衣食無憂,真正地做到了仁至義盡,朱安至死老說“大先生”是好人,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大先生”的恩情,提出要與先生葬在一起。

先生是一個被中國人尊重、愛戴、瞭解的文學大家,身上有諸多優良品格,限於篇幅,不再一一列舉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談起魯迅先生的為人,自是不必說,先生的為人必然是受人尊重的。今天便從三個角度來談論一下先生的為人,即魯迅筆下的自己,青年眼中的魯迅,世人眼中的魯迅。


魯迅先生筆下的自己,是他小說人物的全部,狂人是他,迅哥兒是他,《祝福》中的“我”亦是他。魯迅先生在《孤獨者》中所塑造的魏連殳是獨醒的悲哀的世人,從一開始的奮起反抗到之後的良心的完全喪失,雖與魯迅先生的形象大相徑庭,但是在我看來,魏連殳是魯迅先生情感傾注而成的形象,在他的身上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心境,但魯迅先生卻選擇了一條同魏截然相反的路,他從未屈服,一直都以一個戰士的姿態生活,創作。


再來看《野草》中的魯迅,這是心靈煉獄鑄融的魯迅詩,其中蘊含著魯迅式的哲學,所蘊含的思想內容深刻複雜,對國民性的深刻批判,對自我內心絕望和堅持的韌性的表達。這表現出了魯迅支持現代化,一直循著現代化的步伐,追求著國家,民族與個人的現代化,在始終堅信著青年勝於老年的歷史樂觀主義的同時,也對歷史循環論有著一定的認可。再來看看“論戰中的魯迅”,貌似是一個大脾氣的人,諷刺郭沫若是一條狗,罵梁實秋,不同意周揚,同自己的弟弟分道揚鑣,同太陽社論戰,大批林語堂的“幽默”,從來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與他人論爭,當看到左聯時,積極轉變,廣泛學習,成為了左聯的旗幟人物。

青年眼中的魯迅,魯迅對青年是極為熱心的,他慷慨解囊,不吝嗇給予幫助,《語絲》的創建,文學研究會的成立都有魯迅的努力在其中。當蕭紅,蕭軍從東北逃難來到魯迅面前時,他大方地幫助著這兩個年輕人,為蕭紅《生死場》寫序言,將其出版。他被譽為“青年導師”,他愛才若渴,對於青年總是懷著一顆積極的心,以至誠至正對待追隨他的青年們,“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影響了眾多青年,巴金曾說魯迅是他的導師,瞿秋白曾經受過魯迅的指導,孤島文學的唐弢等著的魯迅風的散文,到當代的莫言都收到了魯迅的影響,這不是對魯迅的神話,而是因為魯迅他以自己獨特的魅力——不屈服,始終戰鬥的精神,影響了後世的青年。


世人眼中的魯迅,魯迅被人們稱為歷史的中間物,民族魂,在世人看來魯迅先生是崇高的,偉大的,是中國精神的代表。的確如此,從一開始的“鐵屋子意象”,到後來的辛辣的諷刺,犀利的筆法,人們又將其稱為“直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在人們眼裡魯迅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作家,他博學,通古今,思想犀利,激進,有著超前的思想,敢於批判封建舊制度,為社會大眾發聲,他喜用悲喜交織的筆法來寫文章,用悲慘遭遇反襯出不合理的質疑與個人的抗爭。同時他在能夠清晰的審視社會,別人之際,可以清醒地審視自己。先生之風永遠長存。


紅雨說歷史


魏晉時代有個名士叫阮籍,他用青白眼,對於自己欣賞的人,用青眼,對於自己討厭的人,則用白眼,為此得罪了不少人。他母親死了,他照樣飲酒吃肉,旁人看來不合禮法,但末了他大口吐血,廢頓良久。這說明他是一往情深的人。跟阮籍相似,魯迅儘管對於論敵用了白眼,但對朋友則用青眼,是很柔情的,我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

魯迅很愛親人。魯迅小時候,他父親病重要死了,鄰居衍太太說,你趕快喊,於是魯迅使勁喊。他父親微弱的說,有什麼事兒啊,不要喊。後來魯迅學了西醫,才知道一個人臨終的時候,要讓他安安靜靜的去。所以他對這件事十分後悔。他父親去世30年後,他寫了《父親的病》,裡面說:“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魯迅對於社會底層有發自內心的愛,比如閏土,這個兒時的玩伴,多年後重逢,叫魯迅老爺。魯迅十分同情他,說:“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又比如長媽媽,這個粗笨的保姆,睡覺的時候張開一個大字,為少年魯迅所討厭,但他為魯迅買了一本帶插圖的《山海經》。30多年後,魯迅寫文章紀念她。文章末尾說:“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魯迅也很愛他的同志。比如女師大劉和珍犧牲了,他寫了《紀念劉和珍君》,對這個女子表示深切的哀悼。左聯五烈士中的柔石、白莽都是魯迅的朋友,他們倒在了國民黨的屠刀下,魯迅感到很震驚,他一面躲避起來,一面救濟柔石的遺孤,還冒著生命的危險,寫《為了忘卻的紀念》,把柔石等人的事蹟宣揚出去。他還寫一首詩:“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這都體現了他的一往情深。


王可期


魯迅,五四運動的新文化代表,民國時期新文化的先驅者。

魯迅,僅用一支筆,就能讓那些可恥的賣國賊,體無完膚,讓那些不抵抗侵略者的將帥寢食難安。

魯迅的文章,字字為國之重,句句喚醒民眾。

魯迅筆下的老百姓也是那樣真實,祥林嫂,讓人讀後,盡是同情,閏土,是那麼親近,沒有距離。

還有一個,最敏感的話題,那就是朱安。當初,魯迅得知有定婚一事之後,就提了兩個建議,一,放腳,二,進學堂。可是,朱安並未重視,更談不上採納照辦。可想而知,兩人都痛苦。但是,魯迅在一日,就有她一日的衣食無憂。已經是仁慈盡義了。一個一字不識的小腳之女,能與學問淵博又有成就的魯迅長久同處一個屋簷,已是難能可貴的了。這要比當今的灰姑娘嫁入豪門之後的待遇好多了。

總之,魯迅,是一個時代的代表,無人可比。並且還曾經被提名過諾貝爾文學獎,卻被魯迅謙虛的婉拒了,這不就是中國人的驕傲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