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七星老農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誰說農村農民不上山撿柴禾了,那是您對生活觀察的不細緻。如果您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很多農村村民的家中院子裡的角落裡都會有一個柴火垛,就是用來取暖、做飯使用的。


我是東北人,我們東北農村有山的地方很少有買煤的,即便附近有煤礦也很少買。那燒什麼啊?這需要從東北農村的傳統來分析了。東北農村都是平房,平房裡有火炕。火炕的一牆之隔是大鍋,大鍋下邊就是大爐子了。這種大爐子比較適合燒柴禾、秸稈類的天然燃料,因為是開放式的並且大鍋基本不自動,不適合燒煤。而且,農村中這種大爐子比較普遍,所以基本家家都會在院子裡或者外面有一個柴火垛,或大或小。而判斷農村中某家人是否勤勞就看柴火垛的大小就知道了。柴火垛大的人家,肯定是勤快人,沒事的時候上山撿柴火;垛小的流失不怎麼勤快的也可以說是懶漢,凍得受不住了上山撿點。


而且燒這種柴禾有個優點,不用總掏爐灰。燒煤的話爐灰得天天掏,煤裡雜質多,燃燒不完全;而柴禾不同,全是木質素類的有機物,非常容易燃燒並且燃燒的比較徹底,不用總清理爐膛。並且這種大爐子燒炕的方式熱量足,熱的時間也長。最主要的是這些柴禾都是不花錢的,用空閒時間上山撿的。以農民的收入來說,一年燒幾噸煤取暖做飯是比較奢侈的。所以,您說的山上的柴禾無人撿拾是不成立的,起碼在東北吉林、黑龍江的農村來說是不成立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現在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庭做飯用電飯鍋,做菜用煤氣,洗澡有熱水器,就算山裡有很多柴,那平時都很少用生火做飯,拿這些柴回家也是沒用的,現在用柴燒火做飯少了,除了過年煮粽子或者辦酒席用得多一些外,平時幾乎不用。

農村很多人蓋了樓房,樓房裡很少有土灶或者說現在土灶已經很少見了,沒有土灶還砍柴做什麼呢,雖然說土灶做飯做菜好吃,但是會把房屋薰得黑黑的,影響美觀。

新農村建設提倡環保,山上是柴也不能亂砍,而且村裡時不時就有說建沼氣池,建這沼氣池還有補貼,沼氣池建起來了都能生火做飯,還不用錢,省力又方便,誰還願意像以前一樣,到山上去找柴,辛辛苦苦挑回家,而且拿回家了還要劈柴,曬乾,儲存好,非常麻煩。

以前砍柴是真辛苦,早早就起床煮飯打包,推著人拉車或者趕著牛車出發,到了山上就割草砍柴,到下午夠一車才回家,而且還要連續幾天,把一年要用的柴都收集好了,一般都是秋收後才去,早上還有些寒意,挺辛苦的。


農人春香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幾十年了,親眼目睹了後山山坡上的草木變化,農村砍柴的過程變化,就是農村這些年來變化的縮影。村民們為什麼不砍柴燒飯、炒菜了呢?原因可能有下面幾個。


一、燒柴需求減少

以前農村大部分人都在家種田種地,養豬養牛,這豬食都是稀飯加野菜,輔助點米糠和飼料,每天早晚都要煮一大鍋稀飯,大灶臺燒柴火,手臂粗的木柴每天一燒就是兩三個鍾,一擔柴燒不了幾天就沒了,柴需求大,就只能去後山砍柴,但現如今,全村就一戶養豬留下來,豬食全都是飼料,柴的需求大大縮水,農村早晚煙霧繚繞的情景是一去不復返了。

二、砍柴費勁,賺錢相對容易

燒柴做出的菜是真的好吃,但砍柴、劈柴、曬乾、儲存,這一套下來所發的時間,是很多如今種地農民耗不起的,時間就是錢,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田園管理上亦或者外出打工,按時間算產出的價值,換成石油液化氣使用,誰還會去砍柴?這些年,農村賺錢沒有那麼艱難了。除了石油液化氣,還有沼氣池等,選擇多,燒柴的自然就少了。


三、農村人才流失

這裡的人才指的是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農民,年輕力壯的農民很多選擇了進城務工養家,打工以前作為副業如今成了很多農民的主業,村裡的人少了,山上的柴自然就多了。

四、生活品質提升

以前住瓦房,燒柴的煙火氣滿屋子飛,牆壁也燻黑的和炭一樣,近些年,外出打工的農民賺了錢,回來都建上了小洋樓,置辦了很多家電傢俱,煮菜有電磁爐,有煤氣,熱水有熱水器,喝水都還帶淨水器,哪裡有燒柴的用武之地,自然砍柴的就少了。


農人廣西偏遠山區的,我們村後山的小樹林是越來越深了,消失多年的野豬又出現在了後山中,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砍柴,對環境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農人解說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說起這個話題,讓我回憶起小時候拾草的經歷。那時候農村的燒草是個大問題,做飯和取暖,都是用燒材來解決。所以,每家每戶的燒材都比較缺乏。拾草便成為我們小孩子放學之後的主要營生。有時候是打幹柴,有時候是串樹葉,有時候是摟野草。最難忘的是每年臘月底開山的兩天。這兩天全體村民無論男女老少都何工拾草,除了不準砍樹,什麼草都可以拾。天不亮,生產隊的鑼一響,村民們便紛紛出洞,根據劃分的段落上山拾草,這兩天所拾的燒草,加上麥秸草,便是農村一年的燒材。所以,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那時候都會有一個圓圓的大草垛。開山拾草以後,山坡上除了樹,便是光禿禿的了,不光沒有野草,便是草根有時候也被刮淨。

但是,改革開放以後沒有多少年,我們這裡便沒有上山拾草的了,不論哪座山哪個坡,都是草木茂盛,春來芳草依依,秋來荒草萋萋。農戶門前,再也見不到過去的大草垛了。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在我們這裡有如下因素。

一,液化氣的普及,代替了大部分燒草。現在人都圖個方便,只要不是天太冷的時候,很少有人去燒大鍋做菜做飯了,液化氣快捷方便,一個家庭一年4罐氣便可解決問題,幾百塊錢的事,誰還再去上山拾草啊。現代人更講究乾淨衛生,農村家裡也都進行了裝修,燒草顯然不適合現代化的廚房了。

二,煤爐和土暖氣取暖,代替了過去的大火炕取暖。無論火爐還是土暖氣,燃料都是煤炭,不再用木材和野草,野草和小木材一般只是做個引火的草,用量很少了。

三,種植方式的改變,使農村的燒材增多。改革開放以後,不再唯農是業,果樹得到大量發展,大部分村民都擁有果樹林,而每年的果樹都要修剪。修剪下來的樹枝,比野草要好燒的多。有時候樹老了,還要伐掉換新苗。所以,光是這些樹枝樹幹,農民家的燒材就滿足了供應,誰還會再去山裡摟野草啊!

四,封山育林政策越抓越緊,現在封山一般是死封,不再有以前開山拾草的政策。砍材和砍樹都是違法的。所以,除了個別老人確實缺柴燒,沒有人再上山拾草了。


齊東晏子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的三農問題!

記得小時候,星期天或者放暑假的時候,都要跟父母親上山砍柴,那時候農村大部分的人都在老家,近一點的山上,那些好一點的柴火都被砍的寸草不生。

現在農村的山上,到處樹木叢生,柴火垂手可得,可偏偏沒人去砍,說難聽點送給別人,有些人都不要,這是為什麼呢?

在給你分析原因之前,我先說一個真實的笑話給你們聽:

我的表哥以前也是生活在農村,他老丈人三天兩頭就叫他去幫忙砍柴火,我表哥沒辦法,別看他個子小,一擔柴不夠他背的。

後來,大家都到外面打工,我表哥也不例外,運氣好碰見一個好老闆,帶了他幾年,讓他賺了一點錢。

前幾年有一次過年的時候,他到他老丈人家去拜年,他老丈人說山上還有一點柴火,讓我表哥去幫忙背下來。我表哥以為是幾根東西,就屁顛屁顛的到山上去了。

到了山上一看,一大捆柴火,我表哥直接轉身空手回家了,跟他老丈人說背不動,我給你二百塊錢,你自己背或者僱人背。其實那一捆柴火,放以前我表哥根本不費力氣就背下來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就想說兩點:

1.社會在高速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在提高,以前砍柴火為了燒火、做飯,取暖等,都己經被現在的煤氣灶、電飯煲、空調等電器取代了。

還有,農村柴火以前還能賣錢,現在根本不值錢沒人要,所以就更沒人去砍了。

2.以前年輕人基本上都在農村,柴火用量又大,年輕人有空自然就會去砍柴。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己經外出打工或經商了,每個農村只剩下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哪有力氣去砍,再說砍了也沒用。

就算有部分年輕人在家,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吃不消幹這些活,就像我那表哥一樣,沒隔幾年柴火都背不動了。

其實,在農村呆過的人都知道,用柴火做出來的飯菜要香一點的,我還挺懷念的!你們呢?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留言評論,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多多支持!)


小俞傳播


風兒悠悠,為林解憂!專注回答林業方面問題,歡迎關注!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這是典型社會發展帶來的生活習慣改變!

理論上說農村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相對不是寬裕,柴禾是自然生長不需要花錢的燃料,村民只需費點勞力砍回家就行了,但在農村燒柴禾的基本很少了,絕大多數人都在使用液化氣作燃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農村人口少了,燃料使用也少了

農村人口減少既有計劃生育的作用,也有進城務工的影響,目前村莊常住人口是總人口的30-50%,年輕人進城打工的打工,帶孩子陪讀的陪讀,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日常做飯都是用電,做菜也很簡單,柴禾使用急劇減少,即便使用液化氣也花不了幾個錢,所以家家戶戶都以習慣不燒柴禾了。

柴禾做燃料不太方便

燒柴禾還需要“引火”物,相信很多人還記得“扒松毛”、“撿杉樹刺”吧,那都是最好的“引火”材料,平時還得儲存的妥妥的,以防下雨淋溼不好用。其次柴禾灶一般需要兩個人配合,很不方便,沒有液化氣使用方便快捷。

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村民覺悟有所提高

柴禾被棄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態環境的保護,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空前,繼區劃公益林以後,又實行了天然林保護,大多數山場都被封禁,柴禾來源減少。

也許有人說砍柴禾也不行?其實那是您不懂山區柴禾的概念,山區人使用的柴禾就是小樹,低於3-5公分的看不上眼,一般都是7-8公分以上的雜木做柴禾。

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強,村民覺悟的提高,也使得村民漸漸放棄的使用柴禾。

逢年過節,柴火灶還會再燃親情

當然柴火灶在農村並沒有絕跡,家家戶戶即便蓋了新房也會搭建一個柴火灶,因為柴火灶凝聚了農村人對家的回憶,夢中的裊裊炊煙,是多少遊子心中魂牽夢繞對家鄉的思念。

逢年過節,親人團聚,燃起柴火灶,縹緲的炊煙彷彿在昭示:我們回家了!一家人圍著柴火灶,洗菜、做飯、拉家常、訴說親情,透著煙霧和水汽,飄蕩的都是濃濃的愛。


基層林業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這個只能答自己熟悉鄉下了,別地方不懂不說。



我鄉下農村屬林區,水稻田你會覺到很可憐,我這組每人分得0,24畝,還有一組每人不上一分。但自留山,責任山,當時不是以戶口分的,以彎谷,溪溝這明顯界線分成多少戶,抽鉤而得。山這東西許多人不太懂,有緩,有徒,內含面積在當時無無人機下是難測,也就這麼定下了。在我們自然村(組),行政村所有家庭內,不管你是村民,村委,還是在縣裡做事的,家庭房子裡仍然是99%有柴火灶。70%家庭具有煤氣灶。但以燒柴為主。煤氣也有供應點,也比城市裡貴不了多少。

山坡上柴草其實是有主人的,其主人主體有,1,直接國家(國營林場)。2,集體公共的(有鎮的,行政村的,自然村的)。3,個人的(個人裡有責任山,和自留山)。能夠砍伐用來做柴火燒的,還有些林業法規定的,多少大直經,間林(取其不成材,或影響別的生長的),全伐(至少要經行政村幫申請林業部門審批同意,並有文書下達才能動手的,弄不好就被罰款,或觸刑律坐牢的)。知道了嗎?為什麼沒人去砍來燒火。

又為什麼這麼多人燒柴火灶有柴火呢?
間伐留長竹圖

1,基本上農戶有自留山,每年可去間林,現在農村人多出去打工,養豬者也不是燒熟食給豬吃了,燒去柴大大減少。自家自留山不近的,相互打下招呼,一家山林也很大,都會同意砍點柴的。但千萬得問一句,那也是財產,一旦超量被告發很麻煩的。
更新另造林,全伐圖

2,自家責任山(這是有守護林業及林下產品責任,優先取利的山),上面有可砍伐指標,可分到你這裡,可到行政村裡去申請,砍伐後的木竹尾貨,可槓來家作柴燒。



3,上面有更新山場林林木造林,這個是由上面組織的全伐,這樣就產生許多尾柴,如果參加裡面工作或問及承包者,可得到許多柴了。

4,木材加工廠,竹業加工廠都產生許多邊角貨,這些可作柴了。

象這些為我們這提供了太多柴源,所以基本上仍燒柴的多。

總的來說,農村山坡上的柴是有主人的,還有森林法扣著的,山上任何一木一草不可隨意破壞的。


老艾葉


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如今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逐漸發生變化,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在以前農村生活條件還很落後,有些地方甚至不通電,我們的農民做飯、取暖只能靠燒柴火,還有那時候每個家庭還會養豬,養豬也要給豬煮豬食同樣需要柴火。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讓我背上揹簍去山坡上打柴火,由於村民家家都需要柴火,打柴火的人多,而有時去打柴火,山坡上的柴火很少,我們平時出去走了很遠的路也打不了多少柴火回家。那象現在一些山坡上隨處可見的都是柴火,唉!卻沒有人去打柴火了,這也說明我們的農民朋友生活越來越好了,經濟收入提高了。


不同的是自從改革開放後,農村裡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他們去掙錢貼補家用,不只是單一的守在農村種植那一畝三分地了,(有的人打工賺了錢,他們並在城市裡買了房,回農村住的人也少了),這樣家中剩下老人或者孩子,留在農村的人員少了,自然所用柴火也少了,而且他們也不養豬了,再說現在農村也通了電,他們做飯改用電飯煲、炒菜使用煤氣、液化氣……即使山坡上的柴火很多,砍回家的柴火需用量很少了,因此也沒有人去砍了。


家人平安147354958


問:有人說農村山坡上那麼多柴禾,村民們卻不砍回來燒飯、炒菜,這是為什麼?

文丨一點三農

相比於90年代,現在農村山坡上的柴禾真的是可以用爛大街來形容了。一點菌是90年代初生人,會走會跑了就要學著幫忙做農活了。那時候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利用燒柴來炒菜做飯的,所以大多數農村90後應該都有砍柴的經歷。

那時候村子裡人多柴少,有時候砍一挑柴火都要走上好幾裡的山路。而且私人登記的山林旁人是不能去那裡砍柴禾的,否則會被人說成是偷。那時候最有趣的是:村裡主要是婦女和小孩去砍柴,那時候都喜歡幾個人邀著結伴一起上山砍柴,出去和回來大家有說有笑,畫面相當值得懷念。

從回憶中強行拉回正題,為什麼如今柴禾到處都是,村民們反而不去砍回來燒飯、炒菜呢?

煤氣灶,電磁爐等新式家用電器的普及

現在,在平常的生活中,做飯用電飯煲,炒菜用煤氣灶或者是電磁爐。柴火灶一年用不上幾次(一般在過年過節,擺筵席等重要日子才會用柴火灶),所以柴禾自然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老人上山砍柴的話多少有些吃力。用煤氣灶、電磁爐省事,操作簡單。

村裡的常住人口少了,柴禾的生長速度遠遠超過了村民的的消耗速度

如果大家經常出入山村,你會發現其實留守在家鄉的村民們還是會去砍柴禾的。甚至有些比較勤勞的村民,會趁著農閒的時候(主要是冬天,那是後山上沒有蛇蟲蜂蟻,冬天也是村民們砍柴的主要時間段),砍下幾車柴禾拉到鎮上賣,能掙些錢補貼家用。

待在家裡的村民還在砍柴禾,但是畢竟砍的數量有限。打個比方:90年代一個小村子有50戶人家,就有50戶人家砍柴。現在,50戶人家的村子只剩下兩三戶,自然柴禾就供過於求了。

部分地區可能實行了封山育林的環保政策,甚至有些地區被禁止使用土灶

有些山村被國家劃分如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區等,這些地方的樹木自然是不能砍的。非常過分的是,網傳有些地區竟然被告知禁止使用土灶,這樣做就有些過分了!如果是真的,那麼柴禾自然也是沒得燒了。


以上是一點菌對該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完)


一點三農


現在農村開始漸漸的安裝上天然氣了,漸漸的用柴火做飯已經不像以前那些年一樣盛行了,可以直接這麼說農村這個柴火做飯已經消失殆盡了,所以現在山上的柴人們不再砍回來燒火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實在很久之前因為人們漸漸使用柴火少了,所以對人民禁止上山的說明也減少了,而且公民的文明在不斷提高,很少發生偷盜樹木的現象了。

那段時間人們還是可以自由上山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因為節假日的上墳等各種原因,山上引起來不同程度的火災,之後就進行了全面的封山了,人們到山上去的次數大大減少,後來情況漸漸好轉。

這個時候農村已經進入了大步向前的發展,特別是天然氣的使用。

還有就是那也造成了大面積大鍋的撤除,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地方燒火,再就是農村現在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有農忙才會忙的一塌糊塗了,在閒暇的時間人們也有自己的安排,也沒有時間和心思去砍柴了。

現在不僅僅是城裡人愛乾淨了,農村人也是挺乾淨的,上一次山會用很長的時間,幾乎就是搭上了一身衣服,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了,再說了現在農民的覺悟越來越高,覺得不是自己的努力長成的東西不能拿,山上的樹已經確權到人到戶了嘛,農民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心思去亂砍柴了。(農業引擎之憶風)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明年預定,優質草莓苗母苗供應!

農業引擎規劃諮詢團隊,農業投資機會研究、農業園區規劃、農場運營管理諮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