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

同剪西窗烛


列宁格勒战役,也叫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近代历史上大城市围困时间最久的包围战,苏联以150万军民生命的代价保卫了这个以苏联缔造者名字命名的城市,捍卫了苏联的尊严。

在战役开始前,苏德在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地区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苏联北方军和西北方面军共有五个集团军,39个师,其中22个师建制残缺,装备不足,多数部队军员不足50%,新组建的卢加战役集群战斗经验不足。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共有三支集团军,29个师,其中有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同时还有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和芬兰军队15个步兵师的助攻。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进攻前对苏军西北方面军占有优势:步兵多1.4倍、火炮多3倍、迫击炮多4.8倍、坦克多0.2倍、飞机多8.8倍。

德军在对列宁格勒发起三个月的猛烈进攻后,由于未能达成预定目标,不得不开始围困列宁格勒,切断列宁格勒所有的资源补给线,以逼迫苏军投降。

但是就这样,苏联军队和人民坚持了将近三年,期间一直保持斗争精神,最后等到了解放的时刻,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人民战争”,什么是“人民的胜利”。而持久作战离不开粮食补给,装备补充和士气,列宁格勒能坚持下来也正是把握了这三点。

粮食和军备供给:列宁格勒的生命之路

德军围困列宁格勒就是看准了列宁格勒没有自产粮食的能力,想要断粮逼迫城中百姓投降。城中三百万居民,每天都有人饿死,路上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的尸体被拖走。士兵每天只有一斤面包,儿童和工人只有125克由木屑和面粉混合而成的“黑面包”。

怎么让城里的军民活下去,成为了苏联最高统战部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俄罗斯的“冰将军”帮了苏联一把。列宁格勒背靠拉多加湖,过了十一月,拉多加湖就会结冰。列宁格勒方面军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冰面上修建运输公路。但是冰面没有达到指定厚度,盲目通车会导致严重的人生安全问题。这是天意有顺遂了苏联一次,很快天降大风,气温骤降了十二摄氏度,湖面冰层厚度瞬间达到了180毫米,苏军当即决定开辟这条“生命之路”。

但是冰面并不是那么稳定,之后短短十天就发生了四十多起司机落水事件,冰面破裂重合之后又薄又滑,成为了冰面上的“沼泽地”。但是列宁格勒军民用勇气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海域,拉多加湖的冰面运输线成功拯救了列宁格勒三百万人。

这条线路不仅满足了粮食的需求,更为城中的军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补充军备,让列宁格勒方面军有了持续斗争的底气。

士气高涨:“宁死不屈,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

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下,列宁格勒的人们却保持着高涨的斗争意志。剧院天天夜里开演,剧照贴在大街小巷,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不间断。

正是苏联军民的不懈抗争,才熬过了这将近三年重重围困。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文\\历史隆中对】


历史隆中对


要感谢列宁格勒东面的拉多加湖,以及苏联的严寒气候,每年有小半年,苏联人都拼命从拉多加湖的冰面上,朝列宁格勒城里拉物资,才在近九百天里,始终给列宁格勒吊着一口气。至于列宁格勒城里,教科书、官方文章也会介绍市民们如何靠每天一百来克面包熬过那九百天的,然而,能每天有一百多克面包的日子,不足三分之一!就是三百天都不到!


斯大林也组织过朝列宁格勒的空运,官方宣传是送进去五千吨食物,不过有地摊文学说只运进去五百吨,按那个空运行动很快就不了了之看,我总觉得地摊文学的数据更靠谱一些!在列宁格勒城里,还专门组织出一个师,这个师有两万人,做为师编制,两万人算大编制了,那么这个师是干什么的呢?!专门负责制止城里面人吃人,从效果来看的话,这个师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起码制止了白天大街上,人不至于被抓走吃掉。

至于各住宅区和夜晚,那么抱歉,两万人还是太少了,管不过来那么些地方和时间……所以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官方正能量的宣传;一个善良的女市民,在领面包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同志,饿晕在岗位上,女市民狠心把自己的面包喂了一半给民警同志吃,救活了这位民警,后来围城结束,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年老后还经常一起参加各种胜利纪念日。

在列宁格勒围城时期,苏联通过拉多加湖撤走五十五万老弱妇孺,最后城里市民仍就有一百六十万的牺牲,(看清楚,是牺牲不是伤亡!)这种背景下,善良的女市民救民警的故事,尤其珍贵和美好。同时这个美好的故事也让苏联红军反攻进德国后,军纪败坏的不美好,让人觉得很容易理解。


李三万的三万里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列宁格勒是苏联有第二首都之称的美名,战争狂人要求德军从地球抹掉列宁格勒。1941年9月9日德军携带先进的武器进攻列宁格勒,由于德军的武器先进或人员人数都是苏军数倍之多,没有可比性。每当德军进攻时,苏军以巨量的牺牲阻挡了突入列宁格勒市区。苏军的武器不是很先进,但是苏军有敢拼搏精神和敢牺牲精神。



德国的进攻虽然没能如希特勒所愿,在短期坆占列宁格勒。但是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对外的陆路交通。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展开封锁了残酷的900天。列宁格勒只剩下东北部的拉多加湖,还可以保持水路和空中联系。


列宁格勒能在德军的重重围困下坚持战斗,多亏一个人(朱可夫)和一个湖(拉多加湖)。

斯大林紧急派出朱可夫大将任命列宁格勒区军事司令员,接替伏罗希洛夫司令,由于德军猛烈进攻另伏罗希洛夫司令接近崩溃状态,还差点走上自杀道路。朱可夫重整结构,重振士气,不得不说朱可夫是名优秀的指挥军。


拉多加湖是欧洲最大的湖泊,列宁格勒的军民在拉多加湖建立了一条生命通道。虽然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在出色的朱可夫指挥下,同希特勒抗争到底,使希特勒本以为饿死列宁格勒的军民梦想得到破灭。

被德军围困900天,大约有150万人是战死或饥饿、疾病,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城市保卫战之一。


森林狼6


列宁格勒必须守住,不能放弃,这一点在朱可夫凭着一张便条去列宁格勒指挥防御时指出的那样,如果列宁格勒失守,那么德军和芬兰军队就会在这里汇合,一方面是苏军必须建立从北方守卫莫斯科的防线,从而消耗当时并不多的战略预备队,而且德军也就切断了摩尔曼斯克和苏联内地的联系,这样也就卡断了苏联最重要的外援通道。
苏军突破德军封锁的战役。

而列宁格勒是苏联的圣城,在苏联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莫斯科,在已经丢失了斯拉夫民族的城市之母基辅的情况下,再丢了列宁格勒,对于苏联人的心理打击将是极其巨大的。

虽说,盟国的援助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在1941年那种艰难的日子,有一点援助总比没有强,何况这个时候英国已经准备通过北极航线向苏联提供帮助,虽说不多,但绝对是雪中送炭。

而通过9月的激战,苏军把战线稳定了下来,这个时候,德军开始向中央集团军群增调部队已准备台风计划,开始象莫斯科进攻。列宁格勒方向的压力大大的减轻了。

但是正面进攻的压力减轻了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随后更危险的事情来到了,那就是冬天。德国人在描述兵败莫斯科的时候,总是在强调冬天,但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市又是怎么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德国却是极少提及的。

对于列宁格勒这种大型城市,主要的补给来源肯定是外部运输,而如何从外部运输粮食燃料等是列宁格勒必须要解决的的问题。

当时的战场形势是,德军和芬兰军队已经是从地面封锁了列宁格勒的一切道路,苏军隔着拉多加湖相对,德军和芬兰军队目前还没有办法切断这一条通道,于是这里就成为了列宁格勒最后的运输通道。

苏联人在通过水路向列宁格勒运输各种物资。

相对于冰上运输,水运的运输量更大。
冰上运输不只是在冰面上开车这么简单,德军通过空袭和炮击破坏冰面力图彻底封锁列宁格勒,对于控制苏联人在冰面上每隔3公里部署一个高射炮连,负责保证冰上运输道路的畅通,同时还有专人负责清理积雪,指挥交通。



组织通过拉多加湖运输,简单的说就是湖面结冰的时候组织汽车或者火车,而在不结冰的时候,组织水运。在1941年秋天,苏联人就趁着湖水没有结冰利用驳船运输了部分粮食,不过由于仓促上阵,运输量并不大。

在1941年的这个冬天是列宁格勒最难熬的时间,在当年的11月15日拉多加湖开始结冰,但是一个星期以后,苏联人冒着危险开始在薄冰面上开车的时候,运输量并不大,当时列宁格勒有200多万的军民,这个时期损失的最多,当时工人技术人员的面包定额只有250克,其他人只有125克。随着气温的降低,冰面的厚度增加,加上苏联改进的运输的管理方式,冰上运输开始走上正轨,这个冬天,苏军向列宁格勒运输了27.1万吨给养,3.2万吨的武器弹药,3.5万吨油料,2.3万吨煤,利用回程的空车疏散了50万人。

而到了1942年4月,冰面融化,苏军又开始组织水运,根据在1941年的经验,在这个水运的阶段,苏军往城里运进了物资74.5万吨,31万人,疏散了54万人,29.3万吨物资。而到了冬天,苏军又组织了冰上运输,而由于有了去年的经验,这一次运输的物资更多,而且由于在夏季的水运,这个冬天列宁格勒的情况要好于去年。而到了1943年1月,在拉多加湖南岸,苏军打开了一块陆上通道,一般认为这标志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宣告解除。不过,直到1944年,随着苏军的十次打击,才彻底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按照苏联人的调查,在整个列宁格勒封锁期间,苏联人饿死64.2万人,空袭和炮击死亡2.1万人。


红色手电筒


1941年冬季到来之前的列宁格勒确实处于非常危机的时刻,当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而在此前大量工人和工厂设备从列宁格勒疏散了出去,但是运入的原料和食物却寥寥无几,显然苏军统帅部已经做好了列宁格勒失守的准备,否则不会对一场长期的围困不做相应的准备。列宁格勒的人口超过了200万,而生活必需的煤炭和食物却几乎没有储备,如果不能任何大规模向列宁格勒运入补给,这座强大的要塞迟早会自己崩溃。



一开始苏联出动远程运输机部队对列宁格勒实施空运,对于200万人的补给空运任务显然远远超过了苏联空军的能力,有关数据统计,苏联空军在11月14至28日之间只运入了1200吨食物,平均每天86吨,分到平均每个人只能得到43克的补给,这连吃的都不够,更不用说在寒冷的北方过冬所必需的煤炭了。仅仅是确保列宁格勒的200万人拥有最低的食物补给,每天的食物也要有3000吨。必须为列宁格勒打开一条地面的生命线,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大都失败了。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冬季到来了,它虽然加剧了列宁格勒守军和居民的痛苦,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德军并没有整个封锁拉多加湖,拉多加湖的西岸和东岸仍旧保持着联系,由于德国空军的封锁,苏联试图通过船运为列宁格勒运输补给的想法破灭了,但是冬天却成为了可能,拉多加湖结冰了,苏军的运输车队得以通过拉多加湖进入列宁格勒,后来苏联甚至在湖上铺设了一条铁路线,以提高运输能力,每天可以有4000多吨的物资进入列宁格勒,通过将大量的伤员、老人、儿童运出列宁格勒,缓解那里的压力。


但是列宁格勒的生存压力仍旧非常大,这主要是由于苏联将军事摆在了第一位,运入列宁格勒的大部分物资是军工原料,而不是民众急需的食物和煤炭,显然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看来,确保列宁格勒不被攻占才是列宁格勒避免毁灭的首要条件。最终在长达900天的围困中,依靠拉多加湖的那条脆弱的补给线,列宁格勒顽强了坚持下来,但结果是死亡了60-70万人,绝大多数是死于饥饿和寒冷,苏联军民用伟大的牺牲换来了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战略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德军挑起的,德国在英国与法国绥婧政策的影响下迅速发动闪电战,侵占了欧洲很多小国的领土。在成功的灭亡法国后,德军国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苏联。


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广大,使得德军战争线拉的很长,再加上冬天严寒的降临使得德军大批被冻伤冻死,其中冻死的人数就高达数万人。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呢?

伐木工具缺乏,无法取材

德国人是一个以严谨在世界上出名的民族,当时二战时期德国元首希特勒是预计秋季就能完成对苏联的战争,因此并没有准备过寒的冬装,但是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在德军对于严冬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袭来,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


而当时西伯利亚森林茂密,完全可以为德军提供取火的原材料,为什么不砍呢?这是因为当时德军上下并没有配备多少伐木工具,就算去砍,那些木头燃烧所提供的热量也不够维持全军十几万人的需求,所以不如不去砍。

苏军坚壁清野,实施焦土战术

由于德军闪电战的猛烈与迅速,确实给了斯大林很大的压力,为了以防万一,在战争前期,斯大林下令把莫斯科周围的树木都砍了,以此来杜绝德军利用木材来进行战争。


事实也确实如斯大林所聊想的那样,德军战争进展最顺利的时候已经在莫斯科外郊。最近的时候甚至能够看见克里林宫了,正当德军准备夺取莫斯科的时候却因为严寒的到来使得德军迅速撤退,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苏联战术上面的成功,让德军无法取暖,用自然的力量打败敌人。

苏联的不断骚扰

在广阔的西伯利亚森林中虽然蕴含着大量的木质资源,可以被德军用来作为永久利用的战略资源。但是在严寒的冬季想要真正把木材利用起来,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去砍伐,而且还要防御苏联部队的不断骚扰。


苏联对砍伐树木的德军进行分断击杀,逐个击破,德军派出了大量士兵去砍树,可是木头还没砍回来,人就回不来了,这样的法更得不偿失了,于是德军果断的放弃了利用木材取暖的计划,而是果断的等待国内送来过冬资源。

气候严寒,无法燃烧

苏联是靠近北极圈的国家,气候常年严寒,气温大部分都是在零度以下。而当时莫斯科的冬天更是达到了零下三十度。就算能够利用木材也无法燃烧起来,更不用谈取暖了,所以德军即使冻死几万人,也不愿做用木头取暖这种无用之功。


历史评说


从1941年9月8日至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在德军的严密封锁下坚守近900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城市保卫战的奇迹。忍受着饥饿、严寒的折磨,列宁格勒的军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抵抗,他们将城市变成一座巨大的堡垒,修掩体、挖战壕、安放炸药,誓与城市共存亡。战争初始有300万人口的列宁格勒,因饥饿、寒冷死亡64万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

列宁格勒不仅是苏联的重要工业中心,而且是苏联的第二大交通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它不仅以多条铁路线与莫斯科及其它区域相连,而且独特的地理位置起到阻止北方的芬兰军队与德军会合的关键作用。而列宁格勒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十月革命的发源地、以列宁同志的名字命名,象征意义非同一般。希特勒妄图通过夺取列宁格勒而摧毁苏联军民的意志和抗击斗争,因此初始阶段的进攻猛烈,但是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只得由进攻转入防御,又将主攻方向改为莫斯科。对列宁格勒改为封锁、轰炸,终极目标是将其从地图上抹去,并且不接受投降。

列宁格勒的意义在苏联方面同样重要,因此下达命令号召军民“用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从7月8日德军入侵列宁格勒州地界开始,外围军队且战且退,用勇敢和生命为列宁格勒的防御准备赢得宝贵时间。直到9月8日,德军才切断列宁格勒同外界的所有地面交通线,几天后,列宁格勒市区处于德军大炮的射程之内。

危急时刻,朱可夫大将受命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司令员。他上任后,首先进行人员改组,撤换了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员,任命了新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接着整顿军纪,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提升部队的士气,严惩叛国和擅离职守的行为。同时布置反突击行动扰乱德军的进攻路线,为防御争取时间。9月中下旬,德军开始发动猛攻,他对部队下了死命令---固守,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

列宁格勒依靠顽强的防守打消了德军再次发动猛攻的念头,使战线稳定下来。朱可夫又将全城被分为6个防御地段,99个营防区域,在工厂、桥梁以及重要的公共设施内安放炸弹,不安排弃城的后备方案。一系列措施的成功执行,使列宁格勒的战线稳定下来,开始步入漫长的坚守阶段。

面对粮食短缺和即将到来的严寒,如何才能生存下去,是列宁格勒居民面对的严峻挑战。

列宁格勒处于59~60高纬度地区,冬季长达半年,被包围后仅能通过拉多加湖获得补给。而拉多加湖沿岸此前没有大型货运码头,水面上大雾弥漫,加上德军飞机轰炸,运输困难危险大、成功率低。1941年-1942年是列宁格勒围困时期的艰难时刻,城内粮食紧张,只能按工种配给,1941年11月20日限量最低时,高温工人为每人每天375克面包,而职员和儿童仅有125克。低配给量的情况下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城外还有虎视眈眈的德军。因此每天都有人因饥饿倒在工作岗位上或者路上,为了节约生存者的体力,很多尸体无法进行掩埋。因饥饿、寒冷、断水、断粮以及德军的轰炸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超过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1年的严寒帮了大忙,11月中下旬气温骤降,使拉加湖的冰面提前冻得结结实实,11月21日,冰道成功通车,不仅带来了第一批物资,更带来生存的希望,胜利的希望。拉多湖上的“生命之路”开启了昼夜不停地运输。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里,司机们克服严寒、狂风、疲惫等困难,马不停蹄地来回穿梭,将粮食、燃料、药品等源源不断地运进列宁格勒,使军民撑过围城之苦,迎来最后的胜利。


文史今安在


先说下背景。

本身负责干列宁格勒的是德国北方集团军,但小胡子抽调了北方集团军的第四装甲集群去打莫斯科。兵力削弱的北方集团军就计划和北边的芬兰军直接围困列宁格勒。

从上边地图可以看到,芬军从北边,拉多加湖的西面包围了列宁格勒,德军侧是从芬兰湾到贝多加湖南面包围了列宁格勒,这个城通往外界的地面路线全部被封死。然后就列宁格勒就陷入长达872天的围困期(挨饿期)。

在此期间,除了空袭和炮击,更难熬的就是饥饿。列宁格勒本身就不是个产粮的城市,地面道路被封死,仅靠拉多加湖上那些时刻被德军轰炸机盯着的船运完全无法满足城市中数百万人的供给,尽管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结冰的湖面使得车队可以通行,运输物资和撤离平民,但这条路冰路也常面临这沉没和被德军轰炸。

在这个冬天,列宁格勒居民每天只能领到下边这个只有125克,长得和海绵似的黑面包。这玩意50-60%都是木屑或者其他一些非食物类的添加剂。

而且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让缺少食物的居民甚至会死在去领面包的路上,甚至当时还出现不少人相食的场景,1942年12月时,内务人民委员会逮捕了2000余民食人者。


而苏联军民在这种环境下能扛下来...除了勇气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苏联的宣传。整个被围困的期间,城市里广播并没提到多少因围困面临的灾难性后果,只是无休止的播放英雄事迹、甚至连信件都要接受审查,以免发生动乱。


被饿死的人并未举办葬礼,因为将尸体藏起来还可以获得一个人头的粮票,但后来人民委员会开始挨家挨户搜查是否藏有死者来杜绝这种行为。


还有诸如因饥饿导致的抢劫、杀人事件,因为分配不均的动乱也时有发生,但为了维持城市基本稳定。这些都被强制压了下去,实际上在填饱肚子这种马斯洛基本生理需求层次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期待普通老百姓能靠着意志坚持,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不过好在1941年-1942年冬天在拉多加湖上冰封的生命之路到了1942年4月才解冻,这宝贵的时间里运送了三十多吨的食物,撤离了50多万市民。虽然饥饿依旧,情况已经比41年冬天要好的太多。到了1942年-1943年冬天,冰上生命之路重启,在加1943年1月的伊斯卡拉行动,让苏军在拉多加湖南岸成功开辟了一条铁路运输线,列宁格勒的饥荒到此基本结束。但围困最后倒了1944年才算彻底解除。


疯狗的轻武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拥有人口250万,被围困900天,遭到无数次轰炸袭击和大火,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口被饿死或者冻死。列宁格勒的顽强不屈书写了现实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布尔什维克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如果失陷,苏联将会失去十月革命的象征,而一个民族如果对崇拜的偶像被打碎,那么这个民族的抵抗意志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顽强的意志

由于列宁格勒在苏联领土的边缘,没有莫斯科那样的战略纵深,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企图在4个星期内征服列宁格勒。希特勒希望可以快速占领列宁格勒后可以快速迂回增援莫斯科的德军,这也意味着列宁格勒如果能成功拖住德军,可以减轻莫斯科的军事压力。

列宁格勒遭遇100多万北方集团军群的围困,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格勒市民踊跃参军。保卫列宁格勒由北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组成,苏军的战略意图是在列宁格勒牵制和消耗德军,朱可夫的命令是要么死守,要么牺牲。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设置在距离列宁格勒的卢加地区,第二道防线设置在20公里处的加西亚地区,第三道防线设置在市郊区,在各据点建立纵深梯次防御。

在列宁格勒的各道防线上,每天都有市民自发帮助苏军建设军事防御工事,在短期内挖成了6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建成1万5千个火力点,还在市内建生35公里的街垒。他们拒绝撤离列宁格勒,因为这里比后方更需要他们,与列宁格勒共存亡。

德军兵分三路进攻列宁格勒,苏军虽然奋勇抵抗,但是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铁路和公路被德军封锁,只有拉多加湖的水路与北方沟通。被合围的列宁格勒急缺粮食,德军在空袭中炸毁了储存粮食的仓库,大量粮食在大火中被焚毁。这很快就带来了市内的饥荒。

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标准一降再降,每个人每天的口粮只有125克,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即使是纤维素做成的面包也需要燃料做熟了才能食用,而为了节省燃料,列宁格勒人把面包搅拌成糊状后在烤熟。列宁格勒市民为了让前方的战士能够吃饱,口粮都是省着吃。而前线的战士为了不让市民挨饿,要求削减他们的口粮标准。这也体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军民鱼水情。

对胜利的信心

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共有60万人被饿死。常常出现死人还没有埋葬,那些送葬的人就倒下了。尽管饥饿和寒冷时刻都在威胁着这座城市,但是列宁格勒人民仍然英勇不屈,他们唯一的要求是活下来的人要与德国人战斗到底。

战后的人无法理解列宁格勒是如何凭借那么点口粮是如何坚持活下去和继续工作的,这在生理学上无法解释。从幸存下来的人口里得知,他们的动力是都想看到德国覆灭,这来源于对德国的仇恨,谁都不愿意带着遗憾离世。列宁格勒人在围困时要每天工作16小时,直到倒下去为止,那年冬季莫斯科会战的消息传到了列宁格勒,让居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对胜利的信心之外一无所有。

生命之路的开辟

德国的进攻受阻后, 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列宁格勒的严寒。德国战前准备不充分,御寒保障不到位,导致很多士兵冻伤冻死,拖延了进攻列宁格勒的时间。而在另一端,列宁格勒由于寒冷的天气,致使湖面海面结冰,而给外面的物资可以通过冰面运送到列宁格勒。

拉多加湖在列宁格勒的正北面,是这座城市与北方港口的联系通道。严冬使湖面上的冰冻得又硬又厚,因此为挨饿的城市开辟出一条活路。满载食品的汽车沿着拉多加湖的冰面开往列宁格勒,车队冒着枪林弹雨,日夜不停地运送食品,返回时运送后撤的居民,这条路被称为生命之路而载入史册,给列宁格勒喘息的机会。

拉多加湖冰面融化后,列宁格勒又开辟了新的航线。拉多加湖水下铺设了个列宁格勒提供油料的管道。列宁格勒人在开春后在市区里开始种植粮食,甚至种到了前线。

苏军的突围

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被德国舰队封锁波罗的海后,难以出海作战,朱可夫抽调舰队士兵前往列宁格勒作战,舰队的舰炮拆卸后用来支援地面战斗。朱可夫还把市区的高射炮兵调往最危险的前线,用来攻击德军的坦克群。列宁格勒的军事院校的警察组成6个独立步兵营。

1943年年初,苏军突破德军在拉多加湖的走廊,为列宁格勒打开通往内地的陆上通道,解决了列宁格勒的物资运输问题。1944年三月苏军结束了第一次斯大林突击,彻底打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列宁格勒人喜极而泣,他们每个昼夜都用自己的鲜血保卫了满目疮痍的城市,保卫了伤痕累累的祖国。1944年8月苏军胜利完成第四次斯大林突击,歼灭北面的芬兰军队,结束了三年零三个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了苏联人的钢铁意志,坚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心。这也证明了大国是无法被军事征服的。


梓蕤


历经长达900多天的围困、面对德军不断地炮击和轰炸、亲眼目睹150多万苏联军民失去了生命,又是什么让列宁格勒军民熬过了长达三年缺衣少粮、浴血奋战的日子?

答案是奋不顾身的英勇气概,是集体英雄主义的爆发,当然还有全体苏联人的倾力支援。

拉多加湖冰上公路的运输,堪称列宁格勒的生命之路,这条生命之路也是全体苏联人倾力支援列宁格勒的缩影

1941年9月,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德军在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已成强弩之末,德军虽然无力攻下列宁格勒,但是德军成功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德军准备围困该城,妄想用饥饿来征服列宁格勒。自此列宁格勒的300万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饿中,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失去生命。

现在如何将粮食和补给从城外运输到城内就成为列宁格勒保卫战成功与否的关键,

围城后不久,1941的年冬季如期而至,这一年的冬天尤其的寒冷,却给列宁格勒军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因为寒冷的冬天冰封了列宁格勒身后的拉多加湖,列宁格勒军民奇迹般的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公路。

但是维系这条公路运输的过程也充满了危险和艰辛,因为这条路线非常的危险,车辆很有可能会被雪阻塞或者由于德军的炮击导致冰面开裂沉入湖中,因此这条路上的死亡率非常的高。

无论如何依靠这条唯一的“生命之路”,大量的粮食运进了城内,伤员也得以运出城外得到救治,可以说这条生命之路的开辟和全体苏联人的支援成功挫败了德军用饥饿征服列宁格勒人的企图。

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断地轰炸、频繁的炮击没有动摇列宁格勒人的士气和坚强意志。

自1942年春天开始,依靠生命之路的运输,列宁格勒的粮食和燃料供应情况得到改善,城中的军民开始着手恢复城市的日常生活,首先是自来水和交通,其次是工业生产。每一个列宁格勒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找到了自己的斗争岗位,履行了苏联爱国主义的义务。

(1)党政教育

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积极开展神枪手运动,动员战士提高战斗积极性,增强勇敢和坚毅精神,教育战士具有战胜敌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以至于战士们勇于找敌人搏斗成为群众现象。

(2)宣传报道

列宁格勒军方甚至还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列宁格勒在战斗中》,并在战斗前夕放映,影片忠实而生动的反映了城市英勇保卫者的战斗和生活,仿佛是在总结列宁格勒会战一年的战斗情况,他号召大家去建立新的战斗功勋

(3)改善防御

建立了城市内部防御体系,构筑了8100多个机枪和火炮火力点,挖掘了1500多个掩体,构筑了200多个指挥所和观察所,25公里以上的反坦克壕,52公里以上的交通壕。

(4)建立粮食储备制度

未雨绸缪,拉多加湖上的生命之路会因为天气转暖而融化,因此列宁格勒方面提出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并加强拉多加湖上的通航,以保障航运。为了保障城市燃料供应,列宁格勒军民甚至铺设了一条水下输油管道,每天可输油300-350吨。

拉多加湖航运保卫战胜利,彻底宣告德军围困计划的破产

拉多加湖冰路融化后,为了保障航运,苏联投入了160艘余艘各类船只,并专门成立一个新机构,前送管理处,通过不间断的努力,每天可运入列宁格勒的物资从4200吨提高到了7000吨,运出人员由3000人增加到1万人。


当然德国人也不能坐视苏联在拉多加湖上的运输,他们动用了海空军对运输线进行破坏,总共进行了120次袭击,但均被苏联军民击退。

随着拉多加湖航运保卫战的胜利,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军人进入列宁格勒,为列宁格勒储备的大量的粮食,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伴随着大量的群众撤出城区,列宁格勒也彻底变成了敌人再也攻不破的堡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