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可以稱為“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

競猜達人


我認為白崇禧可以算一個。他的軍事素養可圈可點,在國軍系統可能排進前三。

白崇禧在北伐,抗戰,甚至解放戰爭中都表現出了相當的水準,抗戰中兩次難得的大捷臺兒莊和崑崙關也都與他有一定的關係。到後來也是他指揮的桂軍,糾纏到了最後。

但白崇禧在政治上經常痴人說夢,簡稱“白痴”。



白崇禧的眼光太過侷限於廣西,太過侷限於桂系,聚攏不了強力圈層

太過侷限於地域,說好聽點是桑梓之情,說難聽點就是搞小圈子,外人很難認同。他沒有黃埔的經歷,雖出身於保定軍校卻也沒拉起來校友班底,除了收編了一部分張發奎粵軍和唐生智湘軍,桂系勢力還是以廣西人為主。

好在他的大哥李宗仁相對會玩一點,與李濟深,陳濟棠等粵系勢力走的較近,否則就是廣西人與廣西玩了。勢力基礎過窄,就決定了白崇禧無法在政治上有所突破。



白崇禧相對短板的政治手腕,撐不起他的野心

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李白與何應欽組成三人最高軍事小組,李白也動了掌控全國局面的心思。可是,他們玩不太轉諸位軍事實力派,也搞不定蔣介石的嫡系繼續北伐,最後還是請蔣復職了事。

1931年蔣介石第二次復職的寧粵合流,以及1936年的兩廣事變,白崇禧都是以反蔣中堅的身份嚐到了失敗。

而到了1948年,李宗仁成功競選副總統後,白崇禧的國防部長就被蔣拿掉了。從這時起直到敗退大陸,白崇禧只有一有機會就逼迫蔣再讓他當國防部長。

讓他守淮海他要求當國防部長,讓他守廣州他還要求當國防部長。蔣介石第三次想復職,讓白勸說李宗仁宣佈辭去代總統職務,白的條件還是國防部長。

他這心該有多大,風雨飄搖中的國防部長還有什麼意義?至於此前他想用桂系徹底取代蔣,劃江而治,又是多麼幼稚不堪,完全沒有可能的事嘛。



最後時刻與李宗仁的分道揚鑣,更顯示出白崇禧的政治短視

白崇禧送別李宗仁時,問德公還有沒什麼要交代自己的,李宗仁告訴他不要去臺灣。

不知道白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最後還是去了。隨後他就被蔣安排坐了虛職冷板凳,財富諸如金條什麼的也被收繳了,日子比較清苦。甚至還有特務監視他的行蹤,無奈之下白崇禧只好和何應欽一起打打獵消遣。

至於白崇禧之死就不多說了,有說死於暗殺,有說死於桃色事件,有說心臟病發正常死亡的,沒確鑿證據不太好說。



總之,相對而言,白崇禧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相比,遠遠不可相提並論。話說回來,他所依賴的桂系班底,即確保了他的下限不會太低,也決定了他的政治上限。這個天花板不打破,白崇禧甚至包括李宗仁,都無法真正實現個人的突破。


歡迎交流,請關注@司馬砸光


司馬砸光


政治與軍事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範疇!所有將軍事能力與政治混淆一體的將帥都屬於這種軍事高分政治短板的人。國內多了,白起,韓信,岳飛,李廣等等,國外,巴頓是個典型。近代有一個,彭大將軍!有人將彭大將軍的結局歸結於岸英的犧牲,說偉人是為了報私仇。這樣認為是把自已的水平放在偉人的高度去理解問題,偉人的心胸不象一般人那麼狹隘。事實是,彭大將軍僅憑一腔熱血對政治不甚敏感才有了其悲慘結局!縱觀其一生,其第一大功績組織了百團大戰,雖然勝利了,但屬於慘勝,但過早地暴露了黨軍的家底,讓日本人矛頭指向了黨軍。當時政治要求一分抗日,七分宣傳,彭大將軍對這政冶方向是把握不準的。其次,彭大將軍太直性,逮誰也罵娘,只為理想,不明白口號再響,人性有私,一個碗裡分肉只在屠狗偷雞之時,到了廟堂面南,再這樣只能分道揚鑣。在這方面,彭大將軍的做法是不如周總,林總,葉總等人的。就象老百姓自己的玩伴,小吋侯光屁股可互稱狗剩,但只要有一個紫帶黃袍,再狗剩就會要你命!


心如明月人如炭


我國曆史上那些單純研究軍事的,基本上都是政治白痴。象韓信,白起,項羽,岳飛,等,我說兩個我認為死的冤枉,可惜的兩位軍事天才。

第一位韓信。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歷史上天才軍事家,西漢開國功臣,在楚漢戰爭中,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二十萬楚軍。被劉邦封為齊王,劉邦和韓信會師於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就是這樣一位被歷史奉為“戰神”的軍事家。政治上三番五次總是被劉邦玩弄於股掌之中,最無被呂后指使宮女,用亂棍棒活活打死。

第二岳飛。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在投軍的十餘年間,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役,真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卻遭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他不朽的愛國名篇《滿江紅,怒髮衝冠》被後人編輯傳世。


張峰149764346


範說明白了其實就是“沙場上的戰神,政治上的小白”。換句話說,後面那句就是“情商低”。可老天很會玩,中國最喜歡盛產的,就是這類人。

NO.1白起


殺神白起,戰國四大將之首(毫無爭議)。被稱為秦朝最出色的將領,戰國時期最令人聞風喪膽的男人。大大加強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基礎,並使六國國力大減。


代表戰役為長平之戰。這一戰役一下子逆轉了趙國和秦國的天平,使有利往秦國靠攏。坑殺四十萬大軍這一行動,不但大大削減了趙國的實力,且成功擊殺代替廉頗為主帥的趙括,讓趙國從此永無翻天之日(藺相如,李牧已死,廉頗大限已至)。

而白起踏上人生巔峰的那一刻時,正是氣走向滅亡的同時。功高蓋主,導致君王猜忌,並以自己毫無敗績的戰功洋洋得意,遠離朝廷中樞,再加上那時秦國被三國圍攻,正是秦昭王情緒最低弱的時候,因此白起落了一個自刎而死的下場。

死後被納入武廟十哲七十二將,排名靠前。被歷史學家公認為最難以超越的統帥家之一,自那以後直到楚漢相爭,天下無人能出其右(死後其餘六國皆大歡喜,慶祝白起的隕落)。

NO.2李牧


一個令西北邊境的遊牧民族感到聞風喪膽的名字,戰國四大將之一,與廉頗共為趙國的實力擔當,整個戰國時期僅有三個能跟上面那位仁兄一較高下的人物,李牧就是其中一位。

且李牧的評價極高,戰國四大將其餘三人都對李牧有著較高的評價。代表成就:敗匈奴,連卻秦軍。被譽為軍事天才。

而在王翦討伐趙國的時候,這位老人家就意識到,若想把趙國覆滅,就必須要殺死李牧。恰好那時李牧正處於功高蓋主的時期,趙王對李牧那種處處搶自己風頭的行為甚感不爽,於是招進宮來,捕殺之。

死後跟白起一樣,被納入武廟,排名頗有爭議,但卻無人否認其過人的統帥。同時還被歷史學家調戲了一句:“李牧死,趙國亡”。可想而知李牧在那時的地位和能力。

NO.3韓信


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大名將之首。楚漢時期唯一打敗過不敗戰神——項羽的男人,併成功的把教劉邦做人的項羽教如何學習做人。

代表成就:濰水全滅龍且上萬大軍,垓下徹徹底底的搞死項羽生力軍。掃除劉邦統御天下的所有障礙。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

可惜,如此輝煌,不可一世的戰績,情商竟會低到一種令人髮指的程度。這麼多年的相處,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摸清劉邦是明君,但極為腹黑的事實。

俗話說陷入愛情的男女,智商都會低於零。雖不知韓信對劉邦是抱有什麼樣的態度,但從歷史中可以瞭解,韓信是知道劉邦覺得自己有不臣之心。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韓信或許自身沒有發覺自己太過宣揚,不懂得後退,且功高蓋主的事實,成功導致了讓自己gameover的結局,被劉邦夫婦耍的團團轉。劉邦告訴韓信三不殺,然後呂后搞死了韓信。

可沒有劉邦的默許,她呂后有那麼大的膽子?

死後結局同上,被歷史學家公認為難以超越的將領之一,漢朝統帥前三甲。代表戰役成功的被納入兵書(白起亦是如此)。

4.霍去病


傳說中天資最高的高富帥,美少年,統帥,歷史上唯一一個能讓皇帝當做寶(有生之年內)以及與變態舅舅相提並論的男人。可惜從小到大都是個問題兒童。武力超群。

代表戰役:封狼居胥(被譽為所有軍事家的夢想,不知燕然勒功是不是。)是項羽之後玩閃電戰最溜的男人,甚至成功超越了項羽。被譽為“大漢雙璧”之一(在統帥方面成功超越衛青,可惜政治和情商卻被虐的體無完膚)。

因為自從小以來,都是貴公子一枚,再加上劉徹的偏愛,衛青的寵溺,所以成功的把霍去病培養成一名出色的死傲嬌,情商極為短路的問題兒童。(你難以想象,這貨從來都沒看過兵書,打仗全靠直覺。)

再加上正史上有許多描寫霍去病情商低的故事,譬如李廣的某一後人作死,罵他舅舅衛青,於是這位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殺了。

從此可以看出,霍去病雖然大腦的神經反射不是人跟的上的,但是做事狠絕,雷厲風行,以及天生的統帥神經,估計這位不早夭,或許能與韓信掰掰手腕,甚至再前進一步。

ps: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衛霍這麼nb的將領,依舊無法把匈奴等草原族群給滅了呢?這完全是因為霍去病打仗開銷太大人家打仗敵人能全死光,但就是不給你一個戰利品。

所以匈奴人那時都想投降了,可就是因為霍去病不願意,才導致了匈奴人打了就投降,投降就逼反,如此循環。

而衛青則是反過來,打仗戰利品數不勝數,但殺敵數……不過霍去病的三分之一。


白衣緣血


政治是軍事的本質,軍事本身是為政治服務的,軍事家不懂政治,只是一代梟雄而已。

在我看來,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結合最完美的人就是毛主席,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絕對是世界級別的。自從遵義會議之後毛主席成為黨主席,中國共產黨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指導思想都上了不止一個高度。政治上,抗日戰爭之時,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之人抗日,對日寇進行最大打擊。軍事上,剛改編的八路軍只有三萬人,中國共產黨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軍事實力,避開日寇軍隊的鋒芒,進行遊擊戰,不進行大規模會戰,極大的保存了抗戰以及日後的解放戰爭的火種。在抗日戰爭後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人。


解放戰爭中,毛主席審時度勢改變了政治與軍事策略,與抗日戰爭大相徑庭。政治上:放棄了聯合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但是聯合小資產階級,本質代表工農階級。這樣的改變使中國共產黨得到了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支持,政治上及時準確搶佔先機。軍事上:解放戰爭前期,由於實力懸殊,中國共產黨並沒有直接與國民黨正面會戰,在胡宗南進攻延安是時,我們甚至退出延安。但是,到了戰爭後期人民軍隊的實力已非往日可比擬,毛主席沒有患得患失,果斷判斷出決戰時機已到,與國民黨進行了大規模會戰,從而一舉打敗國民黨軍隊解放了中國。此外,毛主席所使用的戰略佈局是大迂迴包抄,中心穿插,這和成吉思汗打南宋的戰略佈局相似。


說到軍事、政治結合專家,必然要談到軍事專家,政治白痴。眾所周知,朱元璋創立明朝,元勢力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的舞臺,藍玉率領明軍倆次北伐,最終擊把元軍徹底打入大漠。藍玉功高震主,但是他卻不明白,朱元璋下令把梁王改為涼王,他不驚醒。最終說他謀反他還大聲辯解,這也難怪他最終滅亡了。


白開水62084


那些在答案中提到”白起、項羽、韓信、岳飛、袁崇煥“的根本不懂政治,歷史上真正“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的代表是後唐莊宗李存勖,軍事天才100,政治智商為0

一、政治遊戲沒有公平之說,皇帝始終握有主動權。

決定一個軍事天才命運的不是他自己的政治頭腦,而是自己的功勞大小和對手的狠辣程度。功勞越大,風險越大;對手越狠,結局越慘。

作為一個臣屬,要始終銘記這一點:“當皇帝需要你時,他可以給你一切甚至是屈尊諂媚你;當他不需要你時,他可以找一百個理由殺掉你,你再聰明也沒用。”

西漢初、明初那麼多傑出的軍事天才,他們都是政治白痴嗎?為什麼幾乎被屠殺殆盡?唐初、宋初那麼多軍事將領都是政治上的天才嗎?為什麼幾乎很少被殺?把劉邦換成趙匡胤,把朱元璋換成李世民,那些軍事天才的結局會一樣嗎?

大家提到的那些“軍事天才,政治白痴”,個別如韓信等確實政治上不成熟,引起皇帝不滿的毛病,但這些絕不是導致他們被殺的根本因素,也不代表他們在政治上白痴,

而是因為他們“功高震主”,而皇帝又是“雄猜之主”。秦昭襄王與范雎(賜死白起)、劉邦與其謀臣(打敗項羽)、呂后與蕭何(誘殺韓信),宋高宗與秦檜(殺害岳飛),崇禎皇帝(殺袁崇煥)……哪一對不是玩弄政治權謀,又喜好猜疑功臣的主?攤上這樣的皇帝,就算是郭子儀這樣擅長明哲保身的名臣恐怕也難逃一死。

二、李存勖是真正的軍事天才,一生未逢敗績,號稱“戰神”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有名言:“生子當如李亞子。”李亞子指的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

能讓他老人家如此高度評價的,歷史上恐怕沒有第二個人。這句話源自後梁太祖朱溫的原話:“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李存勖,小名亞子,李克用長子。自幼喜歡騎馬射箭,少年即隨父作戰,11歲與父親一同到長安報功;24歲襲晉王位,滅了試圖造反的親叔父李克寧;其父李克用去世前,曾留給他三支箭,李存勖供奉在家中,每次出征都要隨身攜帶,激勵自己。911年,李存勖擊敗朱溫50萬大軍,向北攻破幽州,活捉劉守光;921年,擊敗契丹,使得契丹不敢南顧;923年滅後梁稱帝;925年滅前蜀,疆域達到頂峰,“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


李存勖是真正的軍事奇才,他擅長謀略,膽力過人。對後梁決定性的汴梁之戰,他力排眾議,發揮騎兵機動力強的優勢,9天之內滅2城,長途奔襲六600餘里兵臨汴梁城下,一戰滅亡後梁,成為軍事史上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經典戰例。李存勖還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敢於冒險,常常以少勝多,比起“渾身是膽”的趙子龍亦不遑多讓。

三、李存勖是政治上的白痴,昏招迭出,幾乎無一是處

李存勖的政治水平幾乎為0。滅梁稱帝后,他認為父仇已報,中原已定,不再進取,開始享樂,尤其對伶人、宦官極度寵幸,對功臣卻十分蔑視。伶人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打打鬧鬧,侮辱戲弄朝臣,還可以當刺史;宦官則被派到各處擔任監軍,到處監視、侮辱朝臣和將領;皇后也被允許干政,很多小人都通過賄賂皇后得到重用;李存勖還派伶人、宦官強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的妻女1000多人。這些措施完全是在開政治上的“倒車”,文武百官都怨恨不已。

926年,李存勖聽信宦官讒言,冤殺了剛剛帶兵滅亡前蜀,立下第一戰功的郭崇韜;另一位戰功卓著的大將李嗣源也被他猜忌,派人監視,險遭殺害,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終於導致魏州兵變,李存勖死於亂兵之中。

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序》如此評價這位傑出的“軍事天才和政治白痴”:“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狄飛驚


歷史上軍事厲害,政治弱智的將領不在少數,就隨口能夠說出來幾位聊一聊。

第一名 白起。其從小兵幹起,一生征戰無數,名副其實的不敗戰神,真正的“一將成名萬骨枯”,最著名的戰役,秦趙常平之戰,一戰鼎定天下,把秦國最強宿敵趙國從軍事超強國打成三流國家,從此再也未能翻身。秦國從此從龜縮一隅、挨打受氣的狀態開始大出天下。然而,因為戰機、軍事戰略上與秦相范雎、秦王嬴稷發生分歧,導致趙國獲得了喘息機會,便固執到底,即使秦王相求也拒不掛帥領兵,一直跟秦王僵持到秦王把他賜死也拒不鬆口。不得不敬其是百勝戰神、鐵骨漢子,然而其不是不懂政治,是根本不搞政治,寧願一死,也不向錯誤低頭。



第二名 周亞夫。其父乃漢朝名將周勃,跟隨高祖劉邦南征北戰,立下郝郝戰功,又呂后去世後奪呂氏一族還政於文帝,因不太懂政治以謀反之名獲牢獄之災。周亞夫卻沒有汲取教訓,也是為劉氏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平七王之亂,官至宰輔,卻桀驁不馴,老跟皇帝對著幹,最後丟官去爵,被活活餓死。


第三名 岳飛。他的事蹟幾乎是家喻戶曉了,精忠報國,大戰朱仙鎮,打的金國名相金兀朮丟盔卸甲,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其最著名的政治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與諸君痛飲耳”。死就死在這個政治口號上,不懂政治,就不要學人家搞政治口號,即便兵鋒雄霸天下,最後也落得個家破人亡,慘死風波亭的下場。

第四名 袁崇煥。明朝名將,一炮轟死努爾哈赤,差點改寫歷史,但是其因政治理念不和,未做請示,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破壞了一直保持的當地軍事平衡,也為朝廷對他的不信任埋下了禍根。其作戰風格很有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架勢,最後因皇太極的反間計加上崇禎帝的極度疑慮而被凌遲處死。



第五名 年羹堯。為雍正登基,平定青海回亂等立下郝郝戰功,然而居功自大,大言狂悖,在皇帝面前炫耀“軍中只知軍令,不知皇上”,而被削職,還死不認錯,穿著皇帝賞賜的黃馬褂守城門而被賜死。

縱觀歷史,冤死名將雖說有點冤,但也跟自身作死有關,無論君王是昏是明,你掌握軍權的總得讓他放心,人家原本孤家寡人,處在深宮,一天到晚心神不寧的怕哪天位置突然被搶了,結果你還擅自做主,讓他不爽、深感威脅,不收拾你才是怪事。


謝金澎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政治低能的天才軍事家,以下就說說比較典型的九位:


1、白起

白起(?—前257年),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據《中國姓氏地圖》顯示,白起的先祖是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武公死後,公子白未能繼立,武公的同母弟德公將君位從公子白手中奪走。武公居住的故地在秦國都城雍(今陝西鳳翔)附近的平陽(今陝西歧山、噤縣一帶),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後,他的後人就以白為氏。故又稱公孫起。號稱“人屠”,為秦昭王征戰六國,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頭號名將,先後消滅六國百萬大軍。尤其是伊闕之戰、長平之戰名揚天下,被譽為戰國後期四大名將之首。這位天才軍事家不僅預見長平之戰必勝,而且預見邯鄲之戰必敗。

可是,正是這位天才軍事家,忽視了“功高震主”,後來被迫自殺。在這方面,王翦無疑是一流的政治人才,熟知帝王之學,從而成功躲避秦始皇的酷烈。

白起在長平之戰後,如果聽從“領導安排”參加邯鄲之戰,即使敗績,畢竟白起有言在先,依舊無損白起的戰神風采,而且使秦昭襄王感受到其赤忱之心。



2、李牧

李牧是戰國晚期趙國頭號大將,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出奇制勝名揚天下,併成為廉頗、趙奢之後趙軍精神領袖。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失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其經歷與秦國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趙王遷三年(前233年),李牧率軍在宜安重創秦軍,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奪回了被秦國佔領的土地,受封為“武安君”。此後,秦國不斷的派出軍隊攻擊趙國,均被李牧擊退,李牧在趙國聲望大振。



趙王遷七年(前229年),秦國趁趙國連年天災再度發起攻擊,李牧率軍頑強抵抗,秦國見難以取勝,便派間諜以黃金賄賂趙國權臣郭開,要其離間李牧和趙王遷。而趙王遷由於李牧戰功顯赫,心存畏懼,輕信謠言,下令李牧將兵權交給趙蔥和顏聚。

李牧知二人無能而拒交兵權,加重了趙王遷的疑慮,被趙王遷派人暗中捕獲,隨後遇害。李牧死後三個月,趙國被秦朝滅亡。李牧是趙郡李氏的始祖,其孫廣武君李左車是秦末漢初著名謀士,曾先後輔佐趙王歇和韓信。



李牧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嘆恨。胡三省注《通鑑》時曾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繫在一起:“趙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贊》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
3、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自幼胸懷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是秦朝抗擊匈奴的大將,手握30萬雄兵。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在胡亥篡位時,他完全可以利用公子扶蘇的名義控制政權,可是他卻放棄抵抗,不僅葬送了大秦帝國,而且是自己死於非命。

兵權在握,“太子”在手,難道還擔心隱患?趙襄子、田成子,哪一個不是靠兵權成就事業?作為“太子”的老師,在新皇帝眼中屬於必死之人。既然退無可退,何不起而拯之!


4、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 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漢代不世出的將才,無論是“漢中對”還是定三秦,以及佔據趙燕齊,都足以使其讓任何“老闆”畏懼其不世之功。所以,韓信要麼不能逼封齊王,老老實實與樊噲、周勃為伍,甘為人臣,要麼採取蒯通之策自立山頭。可是,韓信既不想平凡一生,又不敢建萬世之業,只能淪為帝王政治的犧牲品。

5、鍾會

鍾會(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期間,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名士嵇康被殺,便是他的主意。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發動伐蜀之戰。

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鍾會是三國時期難得的將才,夏侯霸叛逃蜀漢明確告訴姜維,若鍾會為將,則蜀漢危矣。無論是協助司馬師平定淮南之亂,還是提出伐蜀平吳之策,可知鍾會眼界遠在眾人之上。


可惜,他太小看政治的威力,其殺人於無形遠勝百萬之師。明知道司馬昭已有防範,除了回洛陽請罪,並無他法。畢竟,司馬昭待其不薄,他完全可以幫助平吳以成千秋功業。可惜了,英年早逝,不是死於征伐,而是死於叛亂。

6、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漢族,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君集少年時以武勇稱。隋末戰亂中,跟隨秦王李世民東征西戰,功勳卓著,在擁立李世民稱帝時起了重要作用。貞觀四年(630),任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參議朝政。他出為將領,入朝參政,獲得當時稱譽。貞觀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負責對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十七年,因參與太子李承乾政變謀反,君集被殺。

侯君集與李靖、李道宗、李績齊名,參加過唐朝統一全國之戰和唐朝征討西北之戰,是難得的將才。

可惜此人自恃參加過玄武門之變,功勞很大,飛揚跋扈而且貪汙嚴重,逐漸失去唐太宗信任。後來,侯君集甚至策劃太子李承乾兵變,為唐太宗捕殺。唐太宗是馬背上的皇帝,其控制軍隊的能力豈是侯君集這樣的大將可以比擬?

侯君集如果收斂性格,或者在失去太宗信任後仿效尉遲恭閉門不出,也許可以保持晚節。看來,業務精英還是需要熟悉自己的身份,老闆畢竟有成為老闆的過人之處。


7、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岳飛是南宋一流將才,無論是抗擊金軍南下掠奪,還是平息鐘相楊么起義,其軍事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宋朝是兵變起家的朝代,歷代帝王對名將的猜忌遠在其他朝代之上。所以,手握重兵的岳飛,要麼自解兵權歸隱,要麼做第二個趙匡胤。

如果真要解黎民於倒懸,岳飛需要有趙匡胤的氣概——在郾城大戰後,岳飛完全可以直取開封,以“迎回二聖”為口號,在中原自成體系。若事可成,則恢復漢家江山,若事不協則可西北割據。即使西北割據,也可以減少金人的肆虐。

8、藍玉

藍玉(?―1393年),明朝開國名將,與胡惟庸,李善長,馮勝是同鄉,常遇春妻弟,漢族,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徵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藍玉是明朝初年名將,其在常遇春麾下雖然屢立戰功,但是難有獨擋一面的機會。後來,隨著常遇春、徐達、馮勝等名將凋零,藍玉數次深入蒙古大漠追剿北元勢力,尤其是捕魚兒海之戰名揚天下,被朱元璋視為衛青、李靖重生。

可是,正是這位天才軍事家,明知朱元璋猜忌功臣宿將依舊不知收斂,結果死於朱元璋屠刀之下。如果藍玉懂得功成身退,甘願成為另一位徐達和湯和,豈能晚節不保?

9、吳三桂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難得的名將,無論是早年在遼東與清軍作戰,還是後來追剿明朝抗清勢力,其軍事才華都不容忽視。吳三桂邀請清軍入關本身不屬於戰略錯誤,這種“昏招”無論是唐朝對回鶻還是五代對契丹都是用過。

可是,吳三桂在鎮壓抗清力量過程中,不是著眼於壯大實力,而是甘當打手,結果失去廣泛支持,在其叛亂中失去民心。如果吳三桂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可以在俘獲桂王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從雲南起兵聯合抗清勢力,豈不可以建立不世之功?

當時,八旗兵戰鬥力已經腐蝕,壯年的吳三桂誰人可敵?等到後來三藩叛亂,夢想“劃江而治”,不敢從雲南火速經湖南直出湖北、河南、直隸,從而使清朝從容調動全國力量尤其是重用漢軍將其消滅。看來,政治考試,吳三桂真的不及格。


釘棺材


岳飛是軍事上的天才 為何在政治上卻是白痴


公元1137年,即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命進京述職。皇帝在他的“寢閣”就是臥室裡單獨召見了岳飛。皇帝對岳飛說:“光復國土,中興大宋這項事業,我就託付給你了。從今以後,除了韓世忠、張俊之外,其餘的軍隊都交給你節制。”!

如果這一切順利實現,這位青年將軍與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青年皇帝,君臣二人的人生事業將可能達到一個令人目眩的光輝頂峰。至此,岳飛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黃金歲月。

可是,後來發生的有關誰來接管劉光世淮西部隊的問題,徹底終結了君臣二人的情誼。

當時宋高宗將劉光世兵權收回,想要任命岳飛接管劉光世大軍。樞密使張浚不同意。他特意召見岳飛,兩人發生瞭如下談話。

張浚說:“淮西這支部隊很服氣王德,現在準備任命他擔任總管,酈瓊擔任副總管,你以為如何?”

岳飛回答:“王德和酈瓊素來不相上下互不服氣,這種安排必導致二虎相爭。呂祉雖是通才,畢竟是書生,不習軍旅,恐難服眾。”

張浚問:“張俊怎麼樣?”岳飛回答:“我本不敢說三道四,但為國家利益考慮,恐怕張宣撫性子太暴躁,缺少謀略,劉光世部下會不服。”張浚陰沉著臉,沉默片刻,又問:“楊沂中應該高出這二人了?”

岳飛搖頭道:“沂中雖勇,和王德差不多,怎麼駕馭得了這支部隊?一旦處置不當,變亂可能在彈指間就會發生。”


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了一句相當傷人的蠢話:“我就知道非太尉你來不可。”

岳飛也忍不住了,憤慨地說:“都督您正兒八經地問我,我不敢不據實回答。難道我是為了圖謀這支部隊嗎?”

雙方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全然沒了迴旋餘地。岳飛離開都督府,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辭職。然後未等批覆,就把軍中事務委託給助手張憲代管,自己回到廬山,給母親掃墓守孝去了。

結果,不該生氣的人——宰相張浚和皇帝趙構絲毫沒反省自己的意思,他們比該生氣的人生的氣還大。《宋史》記載,此後張浚多次上奏彈劾岳飛:“岳飛處心積慮,一心想兼併別人的部隊。此次辭職,真實意圖是要挾皇帝。”這種不負責任的彈劾,具有極其可怕的殺傷力,岳飛陷入險惡的旋渦中。

岳飛是天才的軍事統帥,富有軍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卻表現出十足的幼稚。可能的推測是,此時,岳飛仍心懷對趙構知遇之恩的感激,潛意識裡希望用這種賭氣的方式,喚起皇帝的覺悟。

從後來的發展看,趙構基本接受了張浚的說法,在心理上關閉了對岳飛理解與信任的大門,只剩下利用。利用完後,則是誅殺。中國歷史上,失去信任後,皇帝誅殺功臣的事不勝枚舉。這可能是中國“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類格言諺語比其他國家和民族多得多的主要原因。


趙構採取了很絕的方法處理岳飛辭職事件,他給岳飛最主要的助手下了嚴厲的命令,讓他們敦請岳飛復職。如違抗,或做不到,就行軍法。於是,李若虛二人只好來到廬山東林寺勸說岳飛出山。岳飛很惱火,堅持不肯。一直僵持到第6天。李若虛說:“難道你想造反嗎?難道讓你出來不是好事嗎?你堅持不幹,朝廷怎麼會不懷疑你?想想看,你不過是農夫出身,受天子委託,掌握這麼大的兵權,你是不是覺得可以和朝廷抗衡了?如你堅持不復出,我們二人受刑死掉,應算是沒什麼對不起你了吧?可你一點都不覺得有愧於我們嗎?”

這番話,很可能將此時趙構深藏在心底、想說而沒說的話說了出來,魔鬼般預示出岳飛的命運。


武器介紹


有人說,軍事是政治的外延,任何東西都是相通的。這話看似有道理,但事實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對有些人來說,軍事才能是政治才能的表現之一,比如劉秀,李世民。這兩個人兼政治及軍事之才能。然而,有些人懂得了政治,不一定懂軍事;而有些人懂得了軍事,卻不一定懂什麼叫政治。

這個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楚漢爭霸的兩個男主角。

劉邦懂政治,但不懂軍事,所以他當主帥,逢戰必勝;項羽懂軍事,不懂政治,儘管逢戰必勝,卻因為沒有政治遠見,而失去天下。

何謂軍事?軍事就是戰術,是一門技術活;何謂政治,政治就是戰略,卻是一門藝術活。讓我們看看項羽一生中是怎麼把軍事這門技術活玩得轉,卻玩不轉政治這門藝術活的。

項羽一戰成神的,就是著名鉅鹿之戰。

當時,秦軍將領有章邯與王離。章邯是滅了陳勝吳廣的秦軍著名將領,手裡軍隊不下二十萬。王離是秦國名將王翦之孫,名將後裔,而他手裡的二十萬秦軍 ,是接手蒙恬的部隊,更是不得了。

而當時項羽斬宋義奪將,手裡部隊不過數萬人,且這些部隊士兵都是起義時拼湊起來的。

這麼一看,以項羽的部隊和秦軍相比,簡單是天壤地別!

但是,項羽偏打贏了這場貌似不可能的惡戰。

當時,項羽先派兩萬人渡河,斬斷章邯給王離輸送糧食的通道。緊接著自己親率將士,破釜沉舟,渡河作戰。他與秦軍大戰九次,章邯敗走,火速進攻王離,一時殺聲震天,活生生將王離統領的秦軍的二十萬正規軍給拿下了。

此戰之後,天下諸侯為之震驚,無不仰望項羽之鼻息!

項羽另外一場得意之戰,是彭城之戰。

劉邦東出後,一路打得順風順水,各路諸侯也紛紛響應,等到他打到項羽的老巢彭城時,已經集結了五十六萬軍隊。當時,項羽正在齊國,一聽劉邦抄自己老巢,只親率三萬騎兵,日夜奔襲。當劉邦正在彭城築臺狂歡時,項羽如一隻穿雲之箭,直插入城。這場戰役,從早上打到中午,漢兵十餘萬人就被人家當西瓜砍了。漢軍見擋不住了,拾腿便跑, 項羽猛追狂殺, 漢兵落入睢水者有十餘萬,連水都流不動了。

最後,劉邦儘管逃脫追殺,但是他氣勢大挫,原來背叛項羽投劉邦的諸侯,又紛紛棄劉邦轉投項羽了。

但是,這麼一個用兵如神的項羽,最後卻落敗而逃,自殺了結,問題出現在哪裡呢?

就出在他缺乏政治遠見!

首先,一個想要得天下,並且坐穩天下的人,第一件事就是必須爭取民心。如果你內心實在不想人,做做樣子也行,但項羽連個樣子都不想做。他一進咸陽城,就是殺,燒,搶,搞得一塌糊塗。從此他在百姓心目中,印象大跌。

其次, 中國歷史上,凡是成就偉大功業的政治人物,對首都的選擇都是極其重視的。項羽準備退軍咸陽城時,有人給他提建議,叫他不要回彭城老家,乾脆就以咸陽為首都,從地理學上講,有各種優勢。然而項羽卻輕蔑地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食,還是回彭城去了。

第三,一個想治天下的人,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團隊。而要打造一個可用的團隊,必須捨得花錢。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替你幹活。但是項羽在用人這塊,也沒什麼遠見,認為活都是自己幹,所以天下的權力也是佔有。就是這種不成熟的政治觀點將他害得一無是處,屬將英布等很多人都不想跟他幹活,投奔劉邦去了。

反觀劉邦,項羽的優點,就是他的弱點,而他的弱點就是項羽的優點。彭越之戰,雙方軍事才能一分黑白。而後面幾件治理天下的事,劉邦卻做得天衣無縫。比如,劉邦進咸陽,不傷百姓,只約法三章;後來,他定都洛陽,一聽婁敬和張良說長安好,於是逼迫一幫文臣武將遷往長安;打造團隊時,要錢給錢,要權給權。韓信和彭越就是滿足了權力慾,才幫助劉邦一舉打敗項羽。

最後說一點,劉邦是有缺點,但他知錯改錯,舉用韓信等人彌補自己的缺點。項羽有缺點,但他剛愎自用,知錯不改。

一個知錯都不改的人,不是政治白痴,又是什麼呢?

所以說,在中國歷史上,要論軍事的天才,政治的白痴的典型,非項羽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