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小明去年剛剛上初中,一個學期過去了,小明的在學校的表現確實讓家長感到很欣慰——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學校裡也交到了不少朋友,算得上是小有人氣。但在這樣出色的表現背後,小明還有一個讓家長苦惱不已的變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明的口頭禪突然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髒話。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小明的媽媽覺得很迷茫:"我們從小就教導孩子要懂禮貌、講文明,用尊重長輩,友愛同學……可是上了初中之後,孩子的的個性上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卻多了不少不文明的口頭禪,我們說他他也不聽,一說道他也總是笑嘻嘻跟我說'媽媽你不懂',有時候被我們說得煩了還要回一句'不要你們管'。孩子年紀小,我和孩子他爸爸總是擔心是不是小明在學校交到了什麼'不三不四'的朋友?還是說孩子已經進入了叛逆期?"

孩子總說髒話不服管教——這其實是孩子進入了"仇親期"。"仇親期"是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過程,面對處於這個過程中的孩子,很多家長對此感到十分迷惑,不知道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與孩子相處。孩子似乎總在氣頭上,家長是應該遷就孩子的脾氣,孩子應該採取措施化解這種尷尬?採取措施解決問題具體又應該如何操作呢?

孩子進入"仇親期"變化大,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嗎?

進入"仇親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感逐漸減弱,但受到未發展成熟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限制,他們會通過和父母對著幹的行為來體現自我。

精神分析論學家稱這個時期為"仇親期",孩子進入"仇親期"的持續時間大約是2-3年,且多發於青少年的12 -13歲期間。進入"仇親期"的孩子一般會有這些表現。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1."你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我不要任你擺佈"

"仇親期"的孩子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自我認同感"突然變強,而對他人(尤其是家長、老師)的認同感減弱。他們開始萌發"我要以我自己的方式行動"的思維,因此,當家長或者老師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不聽從、對著幹",還會覺得家長和老師沒有權利限制自己;而那些家長和老師明令禁止做的事情,他們則會選擇積極地去做,並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自我。

2.罵人頂嘴,滿口髒話

從小家長老師就教導孩子要"懂禮貌""不能講髒話",懂禮貌的孩子總是能夠得到讚揚,為了成為一個被肯定的好孩子,有一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天性進行了壓抑。當孩子進入"仇親期"後,"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孩子不再總是以家長的肯定為動力,相反地,他們渴求擺脫家長的控制,因此,頂嘴與髒話,成了他們釋放自我,發洩壓力的最直接的方式。

3.懟天懟地懟空氣,父母和老師"沒人懂我"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除此之外,進入"仇親期"的孩子會變得自大,他們會產生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會不自覺地習慣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不應該受到他人的限制。他們還會認為家長和老師的想法都很愚蠢,認為家長和老師完全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他們和自己是"不同道"上的人。

家長切忌這幾點——引發孩子的"仇親"行為,舍了孩子又套不著狼

1.不假思索地拒絕孩子孩子提出的想法

尤其是那些習慣"專制教育"的家長,這一點一定要注意了!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過是想法時,其實是孩子對自己的訴求的一種表達,如果家長不假思索地直接拒絕,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並不重視自己也不理解自己。面對孩子的訴求,家長應該仔細傾聽,瞭解清楚孩子的想法,再實事求是,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接受,積極回應孩子的訴求。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2.以"為你好"為幌子包辦孩子的一切,不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

還有一些父母,總是自以為是地自顧自安排孩子的一切,從不肯放下腳步聽一聽孩子的想法。"為你好"不應該成為罔顧孩子需求的藉口,"為你好"最基本應該要做到讓孩子覺得好。孩子聽從家長的"為你好",很多時候是在壓抑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或多或少會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轉變為負面情緒不斷積壓在心底。堆積越多,進入"仇親期"後的爆發也就會更難以控制。

3.在外人面前,"揭短""下面子",讓孩子的自尊備受侵害

孩子的的感知能力遠比家長想象的強,孩子是很敏感的生物。家長在外人的面前,當面揭孩子的短,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很嚴重的破壞"自尊感"的行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自己對外的形象儘可能完美,併為此不斷付諸努力進行經營。家長的"揭短"的行為蠻橫地破壞了孩子的形象,是對孩子"自尊感"的一種剝奪。

化解"仇親期":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家長可以這樣做

說白了,"仇親期"的孩子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獲得自我",只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去實現這個目標,所以變成了其他人看到的尖銳的模樣。

1.滿足孩子的"掌控欲",讓孩子有機會展現自我

對待"仇親期"的孩子,家長要遷就多於抑制,滿足孩子對自我的"掌控欲",讓孩子能夠為自己的行為做出決定,賦予孩子選擇與決定的權利。這樣的方式會在無形之中讓孩子體會到"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當孩子意識到家長正在配合自己,並尊重自己的想法時,孩子的"仇親"行為也會隨之消停許多。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2.尊重孩子的隱私權,讓孩子總擁有屬於自己的秘密以及私人空間

親子間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必然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體獨立性,尊重孩子的隱私權,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不要總是試圖掌握孩子的一切,那隻會讓孩子感到被束縛。如果家長想要了解孩子,那就要通過與孩子交流讓孩子放下心防告訴你。

3.少做孩子的"長官"命令孩子,多以朋友的視角與孩子商量溝通

孩子總滿口髒話?是孩子到了“仇親期”,家長這樣做可幫小孩化解

命令式的語氣會讓孩子認為自我被剝奪,這是"仇親期"的孩子最敏感的情緒爆發點。家長應該學會從朋友的視角出發,用朋友的口吻跟孩子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商量比命令容易接受許多。家長化解"仇親期",一定要牢記這三點!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