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圖:Pexels 上的 Giftpundits.com 拍攝的照片


有人認為上帝視角用多了,會讓故事平淡無味;這要看怎麼用了,是誰在用,如亨利宗師這般使用,非但不會平淡,還會增色不少。

亨利宗師的這篇短篇,感覺就是靈感寫作,是他在旅途中兩個站點之間一塗而就的。

本文 6970 字,閱讀需要 15 分鐘

文 / 美國歐·亨利、石橋碼農


一、原文及註解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二、讀後感


這是一部反映平民生活的聖誕節日小浪漫,它告訴人們,沒有錢沒有關係,只要兩個人心心相印,就是送給彼此的最美好的節日禮物。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整個短篇描寫的主要是主角德拉在一天中的所思所言所行,文章的名字可以由《麥琪的禮物》修改為《德拉的一天》了。

在故事情節上,如同歐·亨利本人如講,確實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語言幽默、活潑,尤其是兩人互贈禮物的環節,充滿了歡樂與幸福,彌補了其在情節上的平淡。


碼農認為這部短篇的成功,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1)結尾漂亮,畫龍點晴

在結尾處借聖經故事點出了主題,讀者讀到這裡,情緒會為之一動。

美國人普遍信奉基督教,聖經故事具有廣為人知的群眾基礎。所以作者對麥琪這個典故,不需要重筆渲染,點到即可。


2)對上帝視角的使用,化腐朽為多神奇

歐·亨利在文中多處使用上帝視角,像和讀者對話一樣,為文章增加了層次。例如:

我的拙筆在這裡告訴了諸位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

劇情確實不突出,但經作者自嘲式講出來,也不覺得平淡了。

我們不要冒昧,先花十秒鐘工夫瞧瞧另一方面無關緊要的東西吧

從一句開始,開始預告故事高潮的到來。這也是上帝視角,這似乎是一句無關緊要的話,但是它的存在,讓故事不再呆板了。

此後的兩個鐘頭彷彿長了玫瑰色翅膀似的飛掠過去。諸位不必理會這種雜湊的比喻

這什麼這種比喻是玫瑰色,且飛掠而過。因為接下來的情節是浪漫且快樂的,但讀者還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歐·亨利在這裡是賣了一個關子。對這種描述的描述,文字之外的文字,歐·亨利運用的駕輕就熟。


3)對物體擬人化手法的運用

最出彩的是這一句:

那無知覺的貴金屬彷彿閃閃反映著她那快活和熱誠的心情

角色不足,大部分都是德拉的獨角戲。這種故事很難寫。所以歐·亨利安排物體表演了。與當前角色有關的一切物體都可以當成人物一樣,讓它說話、讓它有心理活動,讓它充分地表演。這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技巧,學會了受用不盡。


碼農認為,這部短篇主要有以下不足:


1)高潮部分對主角德拉的心理活動處理不足

在晚飯開始前,為了輔墊德拉的貧困,在德拉的心理活動上花費了很多筆墨。但在晚上吉姆回家後,在兩人對話時德拉的心理活動處理的不夠,此時是全篇高潮,德拉的心理活動應當很豐富才是。

因為貧困,德拉想為吉姆買一份中意的聖誕禮物而不能;她對美好的生活懷有嚮往,她有沒有想過自己出去工作,有沒有自責過不能幫丈夫分擔負擔?

應該是想過的,但她的丈夫不忍她出去做粗活苦工;或者她確實出去做過粗活,但後來被吉姆勸止了。或許因為這些情節設定,對於完成核心的劇情沒有幫助,所以歐·亨利沒有考慮。


2)開頭是在主角的愁悶中開始的

開頭適合在劇情衝突最激烈的地方開始,也就是兩人互換聖誕禮物時。其它部分可以倒敘、插敘的方式補充進來。


3)關於擬人化的物品表演,可以再多一些

這是一個喜劇小短篇,全篇都適合使用馬克·吐溫式的語言風格,結構明快簡潔,可以有三分誇張。


基於以上優劣分析,碼農對亨利宗師的名著原文作了改寫,見另一篇推文。


好了,我是石橋碼農,這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不知道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在公眾號回覆“網文小說寫作技巧”進讀者群交流。



2020年3月20日

《麥琪的禮物》讀後感,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上帝視角增加作品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