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還有三天光明》——讀後感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自幼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靜。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會讀書、、寫字、說話,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她還先後學會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在她的接受良好教育的道路上,安妮·莎莉文小姐是她生命中重要的領路人。在安妮·莎莉文的關心和耐性中,引導她不斷努力的學習。海倫·凱勒把自己的學習分為四個步驟:

1. 每天用三個小時自學;

2. 用兩個小時默記所學的知識;

3. 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用三個小時所學的知識默寫下來;

4. 剩下的時間她運用學過的知識練習寫作。


文章的開篇作者對自己和讀者,提出了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會怎樣使用你的眼睛?你將如何度過這短暫降臨、寶貴的三天時光?你最想讓你的目光停留在什麼上面?作者第一天要看看人和森林,人們的善良、溫和與友誼使海倫的生活變得有價值,在森林裡讓你自己感受大自然。第二天,要通過博物館瞭解生物的進化史,和人類的歷史進程,感受文化和社會的薰陶。第三天,選擇了紐約的鬧市,看看人們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通過這些告訴人們自己擁有的東西往往不珍惜,而當失去時才懂的它的重要。(如當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8級地震,正如2019年12月的冠狀病毒來臨時才發現生命的脆弱)或許當死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時候,才可能會正真的活在當下,珍惜剩餘的每一天。正如我們不曾正真的黑暗過,所以不知道珍惜光明,不曾正真寂靜過,所以不知道喧囂的歡樂。

然後作者自己童年的時光(莎莉文老師沒到來的時候),告訴了我們她陷入黑暗和寂靜的緣由,也表達出了她當時的處境和感受。在面對疾病帶來的缺陷時,她極力想表現的和正常的孩子一樣。面對客人時,換上一身自己喜歡的盛裝,在聖誕節來臨的時候,會為自己的床頭掛上襪子。雖然,她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但其它的小朋友都是這樣做的。在對待家裡忠實的老獵犬時,總是不耐煩,並驅趕它。她唯一的朋友只有廚師的女兒和老獵犬。

《假如還有三天光明》——讀後感


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到來後,海倫·凱勒在老師正確引導下,開始學會了認字、讀書。文中water(水)這個詞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讓她去用觸覺感知了水的流動。猶如一股甘泉沖洗了凱勒的思維。讓她對學習更加的興致盎然。孤獨的人猶如干涸的河床貧瘠、脆弱,知識猶如一道道溪流,當溪流慢慢匯入河床,最終會變為河流,滋潤著自己和大地。也產生了可以讓自己流入大海的動力。

在正確的教育和學習下,凱勒越來越自信和對生活的喜愛,先後在劍橋女子學院和拉德克里夫學院進行學習,她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學會了語言、寫作。通過《冰雪之王》的遭遇中,她漸漸的明白了,對於她早期的的創造是頭腦的體操,就像所有沒有經驗的年輕人一樣,通過吸收和模仿在學習著,把自己的思想觀點訴諸筆端。年輕的作家總是本能的試著去模仿那些自己最仰慕的作品,而他會將這種敬仰之情轉化為令人驚歎的、千變萬化、屬於自己的表述方式。就像我們在攝取知識的過程是一樣的,起初我們可能會跟著他人的目光看問題,但隨著自己的積累和閱歷的增長,我們就擁有了可以分辨真偽、區別高低的能力。

文章的最後凱勒對幫助過的她的人們表示感謝,體現了人要抱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認為如果不是她的勤而好學、不是她的堅持不懈。如果她沒有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帶她走出自己的黑暗和寂靜。她也很難收穫這些朋友。所以不要因為世界的不夠公平而放棄自己擁有的權力。因為世界的本質本就是不公平的,想要什麼就要自己去爭取。

整篇的文章下來,我發現海倫·凱勒是個內心豐盈的人,她本事是看不到、聽不到的,但在她的文筆下,文中描寫的一切就像是她本人親眼見到的一樣。她通過文字、語言的闡述下,描繪出了生活中景色。正如她文中的話“因為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裡,我讀過的以及人們讀給我聽的那些書,已經變成一座光輝四射的燈塔,為我指引了人生級心靈最清晰的航線。我相信很多時候,海倫·凱勒比我們這些正常人,看到的更多更細。因為她比我們更加享受和珍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