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為失誤買單的名人之玉面帥哥張學良

欠賬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是有時候,代價未免太大了!這句話,用在本文主人公的身上,不是很合適。因為張學良最後個人的“失”,卻給了國家、民族巨大的“得”。本文且來簡單說一說,張少帥的功過得失吧。

古往今來,為失誤買單的名人之玉面帥哥張學良

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不平凡少帥的一生

張學良生於1901年6月3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臺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不平凡少帥三大功

一、東北易幟,促成統一。

1928年,大帥張作霖慘死皇姑屯事件後,少帥張學良登上了新東北王的寶座,統領奉軍30萬精兵,坐擁東北廣袤土地。當時,北伐軍勢如破竹,關內基本實現統一,東北獨居關外,易守難攻。日本關東軍與南京國民政府都向張學良拋去了橄欖枝,東北命運就在少帥一念之間。日本開出的條件極其優厚——擁立張學良做東北皇帝(是真正的皇帝,而非比喻義)。但張學良嚴詞拒絕了日本的拉攏,決定與國民政府合作。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佈服從國民政府,撤掉五色旗換成青天白日旗,史稱東北易幟。張學良此舉確保東北三省留在中國版圖內,促成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二、中原大戰,出兵調停。

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關內發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軍閥混戰,史稱中原大戰。經過數月混戰,各方實力相當,戰事陷入僵局,而張學良虎踞東北,坐山觀虎鬥。

1930年9月18日, 張學良發佈巧電,宣佈擁護中央,呼籲和平,並出兵華北調停。就此,中原大戰得以平息,減少了內戰國人傷亡。

三、西安事變,兵諫抗日。

1936年,面對日本侵略者不斷擴張的野心,身負國仇家恨的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但蔣介石的既定國策是“攮外必先安內”,於是,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一起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最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兵諫成功,合作抗戰由此開啟。但張學良卻付出了被囚禁54年的慘痛代價。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最重要的歷史貢獻,我黨高層把他奉為民族英雄主要源於此事。

不平凡少帥三大過

一、意氣用事,錯殺能將。

張作霖手下最傑出的兩個少壯派軍官就是郭松齡與楊宇霆。但郭松齡因為起兵反叛,被張作霖處決,只剩下一個有“小諸葛”之稱的能將楊宇霆。但張作霖死不久後(1929年1月10日),張學良就因為楊宇霆過於囂張跋扈,竟一時意氣用事,設計將其殺害。楊宇霆的死對東北、對中國都是巨大的損失,因為楊宇霆若在,日本侵略者是萬萬不可能輕易攻陷東北的。張學良晚年也承認,他後悔不該殺楊宇霆,這是他釀成的一大錯誤。

二、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丟東北。

抵抗丟東北無疑是張學良最受詬病的地方。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開啟了侵華無恥行徑。但是作為東北主帥的張學良,錯誤地下達了不抵抗命令,使得東北在短時間內全境淪陷,中國也從此陷入14抗戰歲月。

三、

熱河失守,消極抗戰。

1933年2月,日軍出兵進攻熱河。作為北方主帥,張雪良陷於毒癮無心戰事,在整個保衛戰中只去過前線一次,對熱河淪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古往今來,為失誤買單的名人之玉面帥哥張學良

是非功過留於後人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