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王莽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頗不尋常的人物。西漢末年,他平步青雲,位居百臣之首。繼而鴆殺平帝,廢黜孺子嬰,南面稱孤,奪取了劉氏統治已達二百多年的西漢政權,建立了“新”朝,做了十五年皇帝,最後卻成了農民起義軍的刀下之鬼。王莽在他當政時期,不甘寂寞,很有一點創新精神,竭力推行過系列政治和經濟上的“改制”。對於王莽其人其事,自班固以來,史家們大多持否定意見。但近年來,不斷有論者提出了些值得注意的新見解,認為對王莽不該全盤否定。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

一種意見認為,王莽在政治上的不斷髮跡,這是典型的外戚篡權,也是西漢外戚政治的產物。理由是:王莽的升遷既不是靠軍功,也不是靠察舉,更不是靠政績,而是憑著裙帶關係,才得以進入上層統治集團。王莽是元后的內侄,靠元后的勢力擊敗了眾多的政改,當上了大司馬。一度在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中他被趕出朝廷,又是他那居太皇太后之位的姑母,使他得以東再起,扶搖直上。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不同意上述觀點的論者認為,王莽的當政,並不完全是一種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順應了當時的歷史潮流,是一定政治歷史條件的產物。其依據是:

(1)西漢末年,劉氏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及劉姓貴族,走著日趨腐化的道路。元帝、成帝、哀帝等無不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貴族官僚依靠政治特權,大量兼併土地,強佔奴婢,整個社會民怨鼎沸,動盪不寧,劉氏集團已陷入無計可施的絕境。王莽卻是一位頭腦清醒,獨具卓見的人物,於是脫穎而出了;

(2)王莽確實出身於外戚集團,但他從小處於“孤貧”地位,其父早死,未得封侯,他本人也沒有靠老子得到爵位。王莽從小“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對當時的社會危機和下層人民的痛癢也有所瞭解。他主要是靠自己的才幹登上了政治舞臺。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王莽是復古倒退還是改革圖新?

一種意見認為,王莽改制過程中的一系列措施,例如作為制度第一項內容的廢除土地私有、禁止土地自由買賣的“王田”改策,就是典型的復古倒退。理由是:實行土地王有,這是根據《周禮》制定出來的,不過是奴隸社會時代的井田制那一套,企圖重新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它早在春秋末年就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嚴重障礙,而被廢除。

不同意這種觀點的論者認為,“王田”政策是王莽針對嚴重存在的社會實際問題而提出的改革圖新措施。

這首先是因為,西漢王朝的土地私有制,比之奴隸制度下的土地國有形式的確是一種進步。但土地私有並允許自由買賣,又導致了嚴重的兼併現象,而王田制正是力圖遏制這一弊端的發展,藉以緩和社會矛盾,不失為一條有現實意義的改革措施;

其次,王田制雖然是按井田制的方式來分配土地,但同時又承認土地私有,即承認一夫一婦對分得的百畝之田的佔有權。只是不允許自由買賣罷了。所以它是一種土地國有與私有並存的新政策,與井田制有著根本的區別再次,王莽在進行改制革新活動時,的確大都附會聖經舊傳上的說教,但這僅僅是為了使改制能夠推行而“託古”,並不是真正想復古。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王莽是野心家還是改革家?

一種意見認為,王莽是一位十足的野心家,他的“改制”根本不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是純粹出於個人的謀王奪國逞欲顯威。在“新政”前,王莽利用各種手段收買人心,策動部屬上書,稱頌自己的功德。在廢孺子嬰時,還假惺惺地拉著他的手,流著淚說這是迫於天威,不得不當皇帝,上臺後,縱觀他的政革措施,大都是一些實際辦不到的條文,或是無關國計民生,甚至與民爭利。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另一種意見認為,儘管王莽改制失敗了,但他仍不失為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政革家,根據是:

(1)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西漢後期的深刻危機,並針對一系列社會弊病提出了改革措施。例如:王田制的實行,將大地主過量的土地分配給了貧苦農民,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土地兼併之勢;他還對開墾荒地進行獎勵,有利於恢復小農生產;他的奴婢政策、幣制改革和其他財政經濟政策,儘管在當時有些是根本不可能實施的,但王莽其人,畢竟是中國歷史上把“限田”的主張付諸實施的第一人。

(2)王莽自輔政後,屢次捐錢田給貧民,還在長安城內建立賑救災疫的常滿倉、廢皇室遊玩之地、派使者去災區捕蝗、安置流民等等,這些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

(3)王莽本人嚴守法紀,厲行節約​,雖身居顯位卻“陋車駑馬”,不受賜田。在受封安漢公時,還一次獻出三十頃田。說明他決心要扭轉西漢末年以來統治階級的種種惡習,移風易俗,矢志革新。

王莽是外戚篡權還是順應了歷史潮流?他到底是野心家還是創新者?

總之,建立“新朝”的王莽在每個人心中都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