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初中跟上不掉隊,高中下苦工發力”這種說法?

宇翰1

"初中跟上不掉隊,高中下苦工發力"這種觀念,一般存在於初中階段部分“貪玩且聰明”的學生中,他們平時學習底子不錯,但學習用功不足。

概括地說,就是"聰明懶人"的觀念。

這種觀念,對學習具有消極影響是肯定的。



不過"三味"在此要著重談談它合理性的一面。

一、只要自己有把握進入預想的高中學校,拼死拼命在中考時所拼多餘的超出的那部分分數,確實現實意義不大。只要高考分數每分才有其真實價值。

舉個例子:進入同一所高中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之間的中考分數,至少相差幾十甚至上百分。那麼這分差在高中錄取中實際上就沒多大價值,可是,學生要在初中學習中消除這個分差,在時間和精力上多付出許多,那是必須的。

當然初中時在學習上多花時間和精力,各科基礎知識會相對紮實些,對高中階段的學習肯定是大有裨益。

但說實在的,高中階段的課程與初中階段課程的知識連貫性,確實沒有像大家傳說中的那麼大。特別是文科類知識,初中學得好與不好,對高中的影響並不明顯。



所以,很多中考成績差的學生(特別是男生居多),進入到高中後,只要學習勤奮,很快便會趕上並超過中考分高的同學。

二、能真正做到"初中不掉隊",決不是放棄學習,相反,更需要聰明才智做依靠,需要勤奮作保證。





值得讚賞的做法是:將初中階段從學習中擠出的那部分時間和精力,應該花在體智發展和興趣特長培養上,決不可以花在對自己成長成才毫無意義的玩樂上。

總之,對待學習這等大事上,應該時時保持正確心態,盡力而為,切不可放縱自己啊。


三味聊心屋

文科生可以這樣理解,但是前提是語數外一定要紮實!

文科班有個說法,就是三個月可以造就一個大學生,意思就是大量的背誦要集中在最後三個月,但是如果平常不認真,不能真正的理解,就是把課本倒背如流也沒什麼大用,所以學習不是靠突擊,是靠持之以恆的努力,這句話強調的只是一種方法和節奏!

記憶是有規律的,當年背的滾瓜亂熟的36個哲學原理,原文現在一個也記不得了,但是今天我能夠理解這些東西了,我可以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真的記住,尊重規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佛會一腳踢死你!

初中學習不好,高中突然爆發的真沒見過幾個,高中數學和初中數學之間有點斷代,很多人初中數學好,高中就跟不上了,尤其是女生,但是初中數學不好的,高中絕對好不了。

英語就更是這樣,沒有詞彙量,不懂基本的時態、語法,高中你就可以當天書來讀了,你最多認得ABC,其他的想都不用想,欠債越多越難還!

語文最熬人,不會太差,但是怎麼努力也很難考高分,從來沒有人在語文上通過補課突飛猛進的,因為這科最講究積累,沒有閱讀量給你把全部課本帶進考場,也沒什麼用,我們考試的時候,作弊的唯一手段就是抄別人的,其他方式沒用,當然我考語文從來不用作弊,因為文科從來都強,我讀的書很多,高中就把我父親企業管理的一櫃子書看了七七八八,各種小說、雜誌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這句話要客觀的理解,絕對不是放鬆學習的理由,優秀是一貫的,初二的時候我還是全級第一,我老媽最大的愛好就是開家長會,風光無限,後來因為早戀變成偏科嚴重的人,到了高中我怎麼也沒有追回來,一旦落後就很難追,要想優秀就要持之以恆,絕對不要掉以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