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更名通知

為方便網友查找,“寧遠投資”公眾號將從3月21日更名為“投資可轉債”微信公眾號,更名操作對已關注寧遠投資公眾號的用戶無影響,請您知曉!

引 言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際股市頻頻出現熔斷式暴跌,也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下跌,上證指數下跌 10%。但A股市場的可轉債風景獨好,年初至今,中證轉債指數上漲 0.91%,轉債平均上漲 11.3%。可轉債個股憑藉T 0和無漲跌幅限制有所,上漲表演更是精彩紛呈,如新天轉債單日上漲 95%,橫河轉債單日上漲 72%,泰晶轉債單日上漲 65%


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當然,除了上漲之外,也有一些可轉債表現較差。如星源轉債,在發出強贖公告後下跌 23.41%至 108.37元收場;更有甚者,圓通轉債在發出強贖公告後,下跌 28.41%至 100.23元黯然離場,與贖回價 100.27 元相差無幾,失去了轉股的意義。

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可轉債走勢,可轉債投資者如何賣出才能使收益最大化呢?

賣出模型

在《三論持有為什麼這麼難?》文中,我的看法是持有到強贖。雖然文中用的是強贖後最後交易日收盤數據,但持有到強贖這個理念,不能機械地理解為強贖的最後一天賣出,是強贖公告後,擇機賣出。

如果死板地持有到最後交易日,就可能遇到圓通轉債幾乎無收益的情況,這種情況圓通轉債不是第一隻,還有2015年的吉視轉債,強贖時遭遇股市和正股暴跌,最後收盤價為 100.12元。強贖公告後,正股下跌,值得投資者警惕,不能再貪婪,及時賣出獲得收益為好。此為持有到強贖的簡單賣出策略。

除了上述的簡單賣出策略,還有沒有更好的賣出策略?當然有。為了講清楚賣出的道理,我們先來看看歷史統計數據,以便建立一個較優的賣出模型。

目前到期的可轉債已經達到 148只,上市平均首日價為 115.95元,平均最高價為 197.95元,平均最後交易日收盤價為 158元,平均存續期為 2.07年,見下圖。

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如圖所示,如果投資者能在最高價和最後收盤價之間賣出,顯然較強贖的收盤價賣出更優。簡單測算一下,假定平均賣出價為 178元,按存續期 2年計算,收購持有的年化收益率為 33.4%,比《三論持有為什麼這麼難?》中測試的收益率 24.8%更高。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轉債高估賣出策略

我們先來分析2只典型的可轉債在最高價附近的特徵。

通鼎轉債的價格盤中的最高達到 666元,為轉債歷史的最高價。2015年5月21日,正股通鼎互聯在連續多日漲停後,再一次一字板漲停,通鼎轉債上漲 16%,達到最高收盤價 619元,轉股溢價率為 12%。

論賣出——怎樣才能賣到高價格?

歌爾轉債2015年6月1日,大漲 14.5%至高價 235元,當日正股在前日漲停後再次大漲 7.52%,收盤轉股溢價率高達 40%。

由此可以總結出轉債達到最高價的特徵,即轉債價格本身比較高,至少 200元以上,正股當日大漲甚至漲停,刺激轉債上漲幅度大幅超越正股,並且溢價率明顯很高,此時,可以認為轉債高估,在最高價附近的概率較大,投資者可以選擇賣出。

實盤的本週賣出晶瑞轉債,轉股價下修博弈組合賣出再升轉債,都是採用此策略操作。

轉債贖回賣出策略

大多數可轉債在發行時,把提前贖回的轉股價值定在 130元,也有個別轉債定在 120元或 125元不等,因此轉債強贖時轉股價值多半在 130元以上,轉債價也在 130元以上。根據148只可轉債統計,最高價在 160元以下的有 44只,佔比為 30.41%,扣除股改影響,這些可轉債強贖率依然高達 80%以上,而它們的平均到期收盤價僅為 125元,提高賣出這些轉債的價格,也會極大提高整體可轉債投資收益率。

方法是,在上市公司發出可轉債贖回公告後,簡單判斷轉債價格,如果低於 160元,說明當前可轉債的正股漲幅並不大,不是市場的熱點,則一旦市場變化,正股可能會影響較大,因此可轉債不宜久留,早賣鎖定利潤為佳。

實盤及時賣出中來轉債,避免了中來轉債跌至 106元的慘劇。

總 結

本文介紹了 2種可轉債賣出策略。

1. 轉債高估賣出策略:轉債價格在 200元以上,轉股溢價率在 10%以上,轉債高估,投資者可以賣出獲得高利潤。

2. 轉債贖回賣出策略:上市公司發出強贖時,轉債價格在 160元以下,投資者應儘早賣出鎖定利潤。

高估的可轉債數據參見最新的《可轉債投資實盤週記》,敬請期待!

可轉債贖回消息,請關注每個交易日發出的《可轉債市場觀察》。

當然,本文中的賣出策略是經驗之談,僅有少許的統計數據支持,但無太多的理論依據,實際的每隻可轉債走勢有很大的隨機性,不能生搬硬套,僅供參考。

本文僅用於個人投資記錄和分享投資理念,若網友根據文中提及的證券和基金買賣,請自行承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