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前朝,後又“黃袍加身”,為何無人反對?

趙匡胤黃袍加身致使,前朝為何無人反對?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是後周朝廷的殿前都點檢、節度使。他在後週週世宗柴榮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自此建立宋朝。縱觀歷史我們很容易發現,每當一個新王朝建立時,多多少少都會出現反對的聲音,或來自民間或來自朝中,甚至有人打著復國的旗號有所行動。

但當宋朝建立時,後周大臣中試圖抵抗的僅有京城巡檢使韓通一人。而除了以宰相範質為首的幾位文官在趙匡胤進京時責問了一番,朝中幾乎無異議者,民間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維護後周朝的起義。這不經讓人好奇,為什麼宋朝建立後幾乎沒有站出來維護後周朝的江山呢?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前朝,後又“黃袍加身”,為何無人反對?

之所以會出現反對的聲音,說到底是因為觸動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那麼北宋為什麼沒有出現維護自己既得利益者呢?原因在於陳橋兵變其實是一場規模較小的"和平兵變"。一方面,規模小的原因在於它的影響範圍僅限於統治階級最高層,它不像各種大規模農民起義,從地方發端,影響範圍大、涉及人數多、影響階層廣。

這使得在這場政變在發生時,幾乎對於中下層的廣大群眾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為了防止回京路上可能驚擾百姓生活,趙匡胤還專門約束了軍紀,禁止燒殺搶掠,達到了"入城之日,市不改肆。"的效果。簡單來說,他沒有影響到中下層廣大群眾的既得利益。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前朝,後又“黃袍加身”,為何無人反對?

那麼朝中大臣呢?世宗柴榮在位時,趙匡胤因為作戰勇猛、踏實可靠而得到了重用,在朝野內外有著很好的聲譽,再加上他為人豪爽真誠,許多大臣都與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得知趙匡胤要登基,平時朝中和他關係好的人當然十分高興,平時和趙匡胤沒什麼交集的人,看支持他者那麼多,又想到不管誰當天子,對自己都沒有太大的影響,還不如現在支持。至於反對趙匡胤者,此時見大部分人都支持,趙又手握兵權,因此大部分也知道無力迴天,只好接受現實,放棄抵抗。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前朝,後又“黃袍加身”,為何無人反對?

除此之外,當時後周主少國疑,外有強敵窺伺,人們需要一個更加強有力的領導者。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僅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當皇帝,當時許多人認為小皇帝難以統治身處亂世的國家,自己的努力小皇帝也看不到,因此心裡不願為其效命。就在這時,趙匡胤站了出來,他軍旅出身、領導力強、名聲遠播、令人尊敬,將二者進行對比,許多人都選擇了站在趙匡胤這邊,支持他當皇帝。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前朝,後又“黃袍加身”,為何無人反對?

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時之所以幾乎沒有人站出來維護後周的江山,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他能夠在幾乎沒有反對的情況下建立北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