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惟楚有才曾國藩

曾國藩被有的歷史學者評述為中國古代史的最後一人,中國近代史的第一人,這話算的上中肯。中國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是一部歷史劇的話,那麼曾國藩一定是領銜主演。咸豐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國內太平天國捻軍起義不斷,大清王朝儼然變成了一個風雨飄搖的破船。此時的曾國藩以書生典戎行,在十餘年時間內為大清王朝掃平了內亂,維持住了這座風雨飄搖的晚清。對大清王朝、乃至對於滿清貴族來說,這是恩同再造。

與此同時他一手創辦的湘軍和他的學生李鴻章創辦的淮軍代替國防軍職能,成為近代歷史上抗敵御辱的一線部隊。民國初創的北洋軍閥也是脫胎於淮軍系統,可見曾國藩對於近代的軍事史的影響較為深遠。

曾國藩可謂是太平天國運動的最大受益者,太平軍在廣西金田起事之後,一路勢如破竹,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佔據了中國經濟最為富庶的繁華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而在太平天國起事之時,曾國藩還只是一個在家守制的普通京官。曾國藩看到這山河日非的危險境地,在湖南當地尋找可靠的鄉民,以宗族關係為紐帶選拔湘勇,編練湘軍。之後湘軍開始同太平軍作戰,並且在戰鬥中不斷髮展壯大,曾國藩本人官位也一路走高,直到曾國藩手握雄兵全面執掌征討長毛戰事。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1860年,湘軍終於攻克太平軍重要門戶城市安慶,而在這時,傳來了咸豐皇帝駕崩的消息。咸豐皇帝的突然駕崩,讓駐紮在安慶英王府的曾國藩驚恐不已。古往今來廟堂上的政治鬥爭都會讓人難以預料。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手握重兵,多次被勸說稱帝

一、左季高密信勸進位

來安慶前,左宗棠讓我捎來一封信。說完,胡林翼就從自己的懷裡掏出了一個信匣。聽見這句話後,曾國藩立刻把燈點燃。他接過信匣,抽出信紙,然後仔細地端詳起來。只見信上面寫了一副對聯: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此時此刻,曾國藩只要一句話,他麾下的10萬湘軍就會改變中國的歷史,曾國藩也會將那個腐朽無比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的太平天國全部踩在腳下!但是這句話,曾國藩始終沒有說出來。曾國藩心平氣和、語氣深長地對胡林翼說道:"潤之(胡林翼的字),這副對聯甚是工整,但也不夠完美,如果改換一個字,那麼這副對聯就堪稱完美了。""哪個字?"胡林翼興奮地問道。"這個'似'字,要改成'未'字,那就更完美了。"這是曾國藩自信的回答。

經過曾國藩這麼一改,這副對聯變成了: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未可問焉!面對這種結果,胡林翼也沒有再說什麼。兩天之後,胡林翼選擇了離開。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二、彭玉麟書信渡江 王闓運大言縱橫

無獨有偶,在此事之後,湘軍的另一宿將,曾國藩一手提拔起來的穩健派,彭玉麟派人送來密信,密信上說到:"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曾國藩在看到這封信時正在自己的帥船上,據當時在身邊的親信內巡撫官倪人塏回憶說,曾國藩當時看完信後,連連說:"不成話,不成話,雪琴還如此試我!可惡,可惡!"說完,把信揉吧揉吧,一張口,塞嘴裡嚼爛掉,當時就把這封勸反信吞下去了。

王闓運學問很大,他跑到曾國藩這裡來,兩個人關起門來大談王霸之道。王闓運講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曾國藩一語不發,只是皺著眉頭用手蘸著茶水在茶几上不停地寫寫劃劃。王闓運講了一陣,下人來稟報,說有要客來拜訪,曾國藩聽了對王闓運拱拱手說:"先生請稍坐片刻,我去去就來。"說完,一個人就出去了。

王闓運這才發現曾國藩蘸著茶水在几案上寫的字竟然全是"妄人"二字王闓運知道再說什麼也沒用,只好悻然而去。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三、曾九帥效前朝故事 曾滌生妙聯言志

對於曾國藩而言,一生中面臨的最大一次考驗卻是一次群體事件。 在一些野史和筆記中曾經記載,曾國荃聯絡湘軍各部主將意欲勸進,曾國荃曾率三十多位湘軍的高級將領來見曾國藩。曾國藩本身處在功高蓋主的尷尬境地,對於手下將領的遭遇自是感同身受,尤其是號稱"殺人如麻,揮金如土"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藩對弟弟和手下這批將領的意圖心知肚明,便推辭不見。大家見曾大帥不肯出來相見,更是群情激動,反覆讓人進內府去請。時間彷彿回到了千年之前的陳橋驛,這一個個趙普高懷德都按耐不住的要見清朝版的"曾殿前都點檢",但不管怎麼請,曾國藩也堅決不出來見大家。後來僵持了半天之後,曾國藩讓人送了一副對聯出來。據說所有人看到這副對聯之後,有的感慨,有的搖頭,有的嘆息,甚至還有人熱淚盈眶。最後曾國荃說了一句話:"大傢什麼也不要再講了,今天的事兒以後千萬不可再提,有任何枝節,我曾老九一人擔當好了。"曾國荃這話說罷,眾人也就紛紛作罷,便一一散去。那麼,曾國藩到底寫了一幅什麼的對聯,居然可以讓要擁立他造反的這些將領們心甘情願地散去?

這副對聯很有名。上聯是"倚天照海花無數",下聯是"流水高山心自知"!

一般人都以為這幅名聯出自曾國藩之手,事實上這副對聯只是一個集聯,上聯是蘇東坡詩中的一句話,下聯是王安石詩中的一句話,曾國藩各取其一,放在一起,居然妙對天成!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那麼,曾國藩屢次被勸,不稱帝的原因何在?

學界普遍認為有三點:

其一,曾國藩的忠君報國思想,深受的影響。他起兵就是保衛利益,保衛。曾國藩最終的選擇是成為清朝的侯爺,成為中興名臣,成為大清王朝的開明督撫。

其二,曾國藩即使有稱帝的想法,也會受到時事的影響。清政府雖衰落,但科爾沁擁有一支強大的以為主的。並且湘軍攻陷後,思歸,戰鬥力銳減。最關鍵的一條,湘軍起兵是以"保衛儒教"和"忠君保國"為號召,一旦曾國藩稱帝,很可能湘軍要成為眾矢之的。國際社會也不一定會承認。

其三,曾國藩真稱帝的話,勢必會引起時局動盪,會出現割據的局面,的局面將會不在。

歷史讀到此處就只能讓人想象了!

晚清重臣曾國藩,為什麼不能成為清末時期的“趙匡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