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聞診:從人體汗液的4種氣味分辨體質疾患,簡單易懂,收藏!

正常人體汗液無強烈刺激性氣味,它本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代謝產物,由陽氣蒸騰津液而成,病理情況下,汗液又是邪氣外出的途徑。只因感受的外邪不同,汗液的氣味也不盡相同。

中醫聞診:從人體汗液的4種氣味分辨體質疾患,簡單易懂,收藏!

①腥味

【聞診】病體汗出有腥或腥羶味。甚或為黏汗。

【臨床意義】汗出有腥或腥腋氣味,常為溼熱蘊蒸肌膚所致。如《形色外診簡摩·嗅法》所說:“汗出稠黏,有腥羶氣或色黃者,風溼久蘊於皮膚,津液為之蒸變也,風溼、溼溫、熱病失汗者,多有之。”它常見於溫熱、溼溫、伏暑、外感暑溼、黃疸等疾病中。

【治法】通常採用清熱利溼之法,方用甘露消毒丹、茵陳嵩湯等。

②酸味

【聞診】病體汗出量多,聞之則有酸腐之氣。

【臨床意義】酸性汗味常見於風溼熱或長期服用水楊酸、阿斯匹林等解熱鎮痛藥物的患者,或為氣分實熱壅盛及久病陰虛火旺之人。

【治法】前者多用祛風勝溼之法,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後者可用清熱瀉火及滋陰降火之法,方用白虎湯及知柏地黃湯加減。

中醫聞診:從人體汗液的4種氣味分辨體質疾患,簡單易懂,收藏!

③臭味

【聞診】病體汗出臭穢。或僅為兩腋下汗出臭穢,令人不可接近,又稱“狐臭”或“腋臭”。

【臨床意義】多由瘟疫或暑熱火毒侵入人體所致。狐臭則多為溼熱內鬱或遺傳所致。

【治法】前者宜清瘟解毒,方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後者《簡明中醫辭典》以枯磯粉幹撲,或密陀僧散加枯磯粉外搽,或手術、激光等治療。

④臊味

【聞診】病人汗出有尿臊氣味。

【臨床意義】此多見於陰水證患者,往往是病情轉危的險候。是腎陽久衰,不能化氣行水,濁氣不洩,毒液由汗液排出所致。

【治法】應根據臨床具體病證,選用相應的治法方藥。

中醫聞診:從人體汗液的4種氣味分辨體質疾患,簡單易懂,收藏!

很高興能普及中醫知識,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點贊轉發,祝大家都有一個棒棒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