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價下降,是必然


據近日商務部的統計顯示,1—2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2萬億人民幣,下降了9.6%。其中,2月份的出口呈現了兩位數的降幅。

另外,據網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外貿總額佔GDP的比重為31.87%,美國的外貿總額佔GDP比重只是19.7%,德國的外貿總額佔其GDP的70.8%。顯然,外貿已經是國家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次疫情,首先影響的是服務業,接下來就是製造業。服務業受影響較大主要為餐飲、旅遊、酒店、交通、娛樂、健身、商超、養殖等上百個行業。這些行業估計要想恢復,起碼得到5月份了吧,一年就12個月,暫停3個月,四分之一的時間就沒了,相當於25%的交易額沒了。這些行業,用到的配套產品,會涉及到製造業,比如,家電這種不是必需品的,就沒人買了。還有汽車,都不出門了,買車也沒用了。假期時間,很多車半個月沒用發動過,以至於想開的時候發動不起來了。舉個例子,我小區就有好幾輛車電池虧電,我有打火線,幫他們對接啟動的。到現在,很多在人依然沒有復工,在家裡待著。

現在人感染病毒已經得到解決,但是經濟也被感染了,一場金融危機的風險正在趕來。根據危機的表現形式,按照發展的先後順序,分為四個階段:流動性危機、違約危機、大面積信用危機、貨幣危機。目前處在第一階段,處理不好,就會進入第二階段,然後就很難控制了。

今年房價下降,是必然

針對以上情況,我國正在給經濟下猛藥,各種降息、降準,稅費減免,政策一大籮筐。但事情的發展總要有個過程,真正起到效果起碼也要3個月之後吧。此種情況下,今年,房價下降,是必然,也是必須。原因如下:

1)手裡沒錢,房貸不減。過去的幾年,大家的收入不降、做生意的不虧錢、創業的能維持都算是不錯的了。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主要一個原因就是上次房地產大漲的後遺症。居民多年的存款都被暴漲的樓市快速吸收了,用於其他消費的錢就被壓縮。即便當時沒有買房的,手裡的錢也不敢亂花了。年輕人留著以後好買房,中年人留著給孩子買房,老年人留著給孫子買房用。

最近一兩年買房的,多數都揹負了上百萬房貸。疫情之下,小企業倒閉,大企業裁員,導致人們收入降低甚至0收入,但是房貸月供不能少,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斷供今後或許是常態。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物價持續上漲,收入在減少,購房慾望降低。

2)成交量下降。年輕人是購房需求的主力軍,有需求,卻沒錢。有錢的中老年人,卻沒有購房資格。這就導致成交量下降。斷貸情況將會屢見不鮮。

3)國際大環境對我國房地產的影響。目前,疫情在整個世界不斷傳播。經貿往來大幅受挫,世界經濟發展停擺。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如果一味發展房地產,對我國甚至世界經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4)高層方向明確,房住不炒持續堅持。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字少,工作量大。就目前情況下,依然在限制資本過多進入房地產。前期房地產市場放水過多,造成發展不平衡。本次受疫情影響,很多城市為了激活市場,想放鬆樓市調控,迅速被國家勒令停止。

今年房價下降,是必然

5)房企資金壓力大,房價被迫下降。房地產主要是靠負債經營,雖然是期房銷售,但是前期的拿地、取得預售前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並且資金成本遠高於銀行利息。實力強大的房企可以發行債券或從金融機構貸款,小房企只能從金融市場上高成本籌措。1個月沒有流動資金或許房企還能堅持,但是現在已經過去2個月了,再過兩個月,降價是必然。雖然已開通線上交易,上百萬的東西,誰能在網上購買呢?加上即便疫情結束,購買力下降,購房慾望低,成交也會慘淡。

6)貸款買房之風險。 看看現在2年前買的房子全部被套、憋在手裡!現在房價依然在高位。以二線城市來說,普通人如果30歲開始貸款買房,生活壓力=30萬首付+100萬貸款+110萬貸款利息(按5.6%利率算)+40萬(房稅+手續費+差補費+裝修費+物業費+維修費)+35萬(1孩學費)+45萬(最低費生活費)=360萬。而30年內,你實際是每年用9萬多在租住,一旦還不上貸款,房子是銀行的。30年房子到手後已是破舊不堪、管線老化了,每天都要擔心漏水漏電、牆皮脫落、防震防火等,如若急用錢,手裡都沒有存款。​60歲以後只能靠社保守著破房子度日,當你80歲把房子交給孩子時,房子已經成了危房,因為標準水泥壽命只有50年!

今年買房的前提:手裡有存款、收入鐵飯碗、漲跌不心煩!房子其實就是一個“窩”,前些年搞成了商品房,現在應該叫“金融房”,完全是一個金融產品了。最終支撐他的是買房者手裡的“錢”。全球經濟下滑,國內經濟受挫,人們收入下降,流動性枯竭,最終房價可能只是一個市值而已。如果有一套房子成交,價格必然是低於市場價的。所以,房價下降是必然,也是必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