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已經開始跌了,跌幅多少你們認為正常,到了這個跌幅你們會買麼?

江浙行者


所謂買漲不買跌!跌的時候沒人敢買,也沒人願意買,房價上漲是資產保值的需求,跌了,誰買誰吃虧,應為買了還會跌!沒人願意自己的資產縮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資產升值!所以上漲才是合理的!只不過上漲的太快,太猛,惡意的炒房行為毀掉了房子!大神們都在宣傳說以後房子一文不值,你買?買了就成傻子了!就連剛需人群都止步觀望,寧可租房子住!賺錢不容易,都不願打水漂……拜拜!


nicefox


確實跌了不少!

說實話,在2015年的房地產大漲之後,許多地方的房價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看似還是處於一個高高在上的狀態,其實,實際價格已經出現了下跌。

特別是一線城市!

就拿我們上海來說吧,2013~2014年的時候,我所處的小區還是一個3~4萬左右/平的價格。而在2015~2017年的房產大漲之後,整個小區的房價已經達到了接近8萬一平的價格,足足翻了一倍。

450多萬的房子直接突破了900萬,更有人成交達到了接近1000萬!!

但是這兩年,我明顯感覺房價有所下降,當時瘋狂的8萬價格已經一去不復返,目前穩定在7萬出頭!

但是對於許多三四五線的房產來說,其實價格還沒有很大幅度的回調。

第一,是因為當時的上漲幅度並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大;

第二,就是目前依然還是處於一個有價無市、比較虛的價格。

所以,照此下去,未來一線,新一線的房產會率先調整完畢,進入一個正常的軌跡。而三四五線的房產則是會透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間,進入深度調整。

要知道,一線和新一線的人流進入佔比很高,而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流出非常嚴重。對於房價來說,人口是支撐房價的重要因素所在。

既然不能保持一個人口的持續流入,房價又處於高位,那麼未來勢必需要調整。而目前的這個價格其實更多地是帶有水分的,是大部分炒房族囤積的結果,不牢固。

另一方面,從GDP分佈來看,注意還是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和部分強二線的城市之中。而許多三四五線的GDP貢獻並不高。

說明了大型優質企業還是駐紮在優質城市居多,吸引人才的能力也較強。

中國城市GDP前20強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濟南、南通、東莞。

而這些地方的房價也在未來會有一個較好的表現,而其他比較弱的三四五線城市,則是會因為人才吸引能力不足,人流缺失,房產投資價值下降,導致供大於求的結果。

跌幅多少你們認為正常,到了這個跌幅你們會買麼?

其實,目前的房價溢價沒有太過嚴重,但是已經處於高位!只要在未來的一段長週期裡,控制目前的房價市值,以及槓桿總量,就不會產生特別大的泡沫。

同樣的,對於房價下跌來說,大家也應該不要幻想。就算有所下跌,也是控制在一個10%~20%的區域裡,就好比我們上海已經離最高的房價區域下跌了這個數值,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如此。

但是作為調控來說,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大跌的情況。

就好比想要房價回到10年前,甚至5年前,跌幅達到30%以上,甚至腰斬,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因為房地產是經濟的重要命脈,關聯著許多實體產業。如果房地產下跌幅度過大,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公司倒閉,人員失業,而銀行的借貸就會發生問題,引發金融危機和海嘯。

可以說10次金融危機裡有9次都是房地產引起的,所以國家更希望看到的是通過時間的力量來擠壓泡沫,降低槓桿的風險,而不是壓榨房地產大跌。

總體概括未來的房地產市場就是:投資只能看一線和新一線;其他地方只能滿足剛需,毫無炒作和投資價值了。



琅琊榜首張大仙


關於房價下跌這一點,正好今天下午出去辦事遇到一個房產中介,然後和他聊了蠻多,他說武漢的市場行情而言,現在普遍都在下降。後來說到我所在的小區,竟然和年初我瞭解的價格每平方降了2000。主要是現在的二手房降價也比較厲害,不過有些核心區域的位置房價依然很堅挺。

而我的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身邊買房子的人沒有之前那麼多了,房子其實跟股市一樣,靠的就是一個信心,如果大家都不覺得它漲了,買的人自然就少了,炒房的人,這一部分水被擠下去之後,真正的剛需沒有那麼多的。所以房價下降是一個事實,而且有可能是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都是這種現象。

房價下降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合適?

房價上漲是一個自然現象,但是遠遠的甩開了身邊其他東西的正常上漲就是問題了。一個正常的房價上漲可以對比三個指標:收入增長,物價上漲指數,人口增長。2000年左右的時候,我出生的縣城房價差不多450元每平方,也就是和網上說的,鶴崗的房價差不多,5萬元可以買到一套房子的那種。2019年房價達到了5000,其實這個水平在縣城裡面不算高,但是也增長了差不多10倍。

1.收入增長。我老家的朋友和親戚收入水平來看,現在很多人的工資也在3000元以內,而2000年的時候,他們也能拿到1000元的工資,也就是說這20年間的收入增長了3倍的水平。不過20年前人們的收入比較單一,都是靠死工資,而現在收入渠道比較多,實際的收入水平肯定不止。上漲了三倍而已

2.物價上漲指數 我記得2000年的時候,我們一家人維持吃飯住宿的基本開銷每一天不會超過30元,而現在怎麼著也得150元以上。還記得那段時間我住校一個月的生活費也不超過100元,而現在再節約的一箇中學生也至少要600塊錢吧。從我的主觀感受來講,物價上漲應該是在5倍左右,當然如果看CPI的話,這個數值可能會很小。

3.人口增長,原則上講房價上漲的幅度應該和物價上漲的幅度是保持一致的,但是這是在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的情況下,不過我國開始的城市化進程會讓房子這一資源更加搶手,因為相比於其他商品而言,房子是無法移動的。在人口流動上,大城市肯定增加的數量比較多,小城市相對少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大城市房價漲得更快的一個原因,我們縣城的人口增加幅度其實不大,具體的數據沒拿到,估算也就漲了一倍。根據這三項指標來算,我覺得老家縣城一個合理的房價估值應該是從2000年的450元漲6倍左右到2019年的2700元每平方。

如果跌到2700元,我會不會買?

首先回答肯定不會買的。房子的功能無非有兩種,居住和投資。首先我沒有在老家待,這個房子我肯定不會住,所以我沒有購買他的居住屬性的需求。其次,如果房價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那本身就等於說失去了投資的意義,而且和一線城市比縣城裡面的房子,根本就沒有什麼投資價值。那即便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的房價跌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那我也不會去買的,除非是有剛性需求,因為這個時候房子已經迴歸了基本的居住屬性,我住不了那麼多的話,根本沒必要去買。


四大財子


房價在一線城市的話可跌45%.3線4線城市跌回10年前水平這就合理了。


金小小


房價3千元1平,房產公司還少說掙1千多,3千1平也不是全國所有人都買得起,悲哀呀!我在深圳生活20來年了,結婚生子在深圳,一家4口,2兒子上學,老婆全職保母,我一個人上班,工資5千左右,房租水電一個月1500左右,社保2夫妻1800元左右,3千1平我還真買不起。


子晨木工機械維修


石家莊匯君城曾經7000一平,不到一年時間,前面加了一個1,這是漲了多少,也能不清了,合理不,不合理,那就去掉前面那個1,從頭再來,其實這幾年,石家莊工資是漲了一點,但房價是翻跟頭漲,跟頭可以前翻,當然也可以後翻。


河北石家莊農夫


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房價下跌的趨勢愈發明顯,只不過一二線城市的下跌程度更大一些,三四線城市相對來說還不太明顯。

以濟南為例,年初的時候單位在歷下某小區團購的房子,當時很多同事都買了,因為價格相對市場價要每平方米便宜2000元左右,在2萬出頭,說實話還是非常划算的;但我並沒有買,因為我覺得未來房價還有下跌的空間,可大家並不相信我的話。結果到了九月份,房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下跌,優惠幅度達到了每平米下降3000~5000元,假設我們買的是150平方米的房子,那一套房就相當於縮水45萬到75萬,已經交錢的同事們只能自願倒黴! 當然,房價也不可能一直下跌,穩定才是未來的主旋律,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

在房住不炒的大趨勢下,房價大漲將來是一定不可能了,但指望大幅度下跌也不可能,調控的目的是為了維穩,說不好聽一點是為了控制房價惡性增長,良性可控是最終目的。另外房價的波動還要收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當地的基建投資、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口紅利因素影響等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房價波動。作為投資來說,作為我個人來講,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除了必要的儲蓄存款、部分理財以外仍有富裕的話,房子無論漲跌我都覺得有投資價值!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我也肯定房產經濟泡沫在未來一定會破滅,但期限多久?20年?30年?甚至更久才會看到!


不立而立


房價下跌,多少合理?和房價原本真實應該多少合理?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而房價比如真實應該是10-15年的價格為合理的話,卻難以承受跌回10-15年的房價水平。因為結果和代價不同——真實的合理價格和跌回合理的價格的代價完全不同。

假設,按照深圳10-15年,以關外的龍華和北站房價為例,那時房價在1.6萬左右,目前在5-6萬左右。假設1.6萬是合理的真實價格,如果始終維持或者原本就是這個價格,那麼對社會和金融系統是合理和健康的。而從5-6萬跌回1.6萬,則要跌去70%以上。

再比如以我所處的四線城市為例,10年的同一個樓盤,價格在6-7000,目前在1.5萬左右,僅僅15年到現在就從1萬漲到1.5萬以上,而跌回1萬,要跌30%以上,跌回10年價格6-7000,要跌50%以上。

而事實上,居民部門即購房者集中購房和房價加速上漲,都在15年為界。如果跌回15年,或者10年,則從金融系統的角度看,房貸的基數和貸款人的基數相對都在各個歷史時期分佈最大,則對購房者和銀行貸款的金額規模都是“權重”最大的,那麼,對銀行的衝擊和對國家金融系統的衝擊是最大的。

因此說,房價問題,並不是簡單說跌多少是合理的,而只能說,怎樣是最有利的——對於控制金融系統風險最有利,對於房價擠佔居民消費最有利,且兩者要達到最大化。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房價不是保持“原本應該”和“真實價格”,而是從高位跌下去,後果和“原本應該”的價格之間的後果完全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8月國家出臺“市場貸款報價機制”即lpr機制,且行政規定“二套房在lpr機制上加不低於60基點”——目的就是,“既要控制炒房和房價持續過快上漲,又要保持剛需的正常合理房貸需求”的政策出發點。




屠龍刀fei0598


房價已經開始跌了,跌幅在10%-25%這個樣子,小菜認為都是正常的,只要銀行受得了。即便達到這個跌幅,甚至不到這個跌幅,如小菜有實際需求,該買還得買,不會猶豫。

多少跌幅是正常的?

對小菜個人來說,房價跌幅在25%以內是心理上和經濟上都可以承受的,畢竟首付款還沒有完全喪失,貸款還值得去還,房子還值得去供。

如果房價跌幅在10%以內,基本就是正常的價格波動,沒啥奇怪的!2014-2015年就是這種行情嘛。

對銀行來說,最好不要跌!實在要跌,個人認為銀行能承受的房價跌幅極限不能超越30%!主流貸款首付都是3層,房價跌幅達到30%,意味著房子市場價與最初的貸款本金大致持平。這時買房人斷供的話,銀行就不得不拍賣房子,扣除拍賣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實現債權費用,比如拍賣費、司法鑑定費(即房產評估費)、律師費等,大約在(2%+0.5%+5%)7.5%,最後房子剩餘價值大概就是市場價62.5%(這個只是粗略估算,未精確計算已還貸部分本息、貸款後房價漲幅、相關費用議價打折等因素)。

如果一拍流拍,再二拍的話,起拍價就會打折,那銀行剩餘貸款本息將很難全額收回,十有八九要虧本。6大國有銀行做虧本生意?簡直不敢想啊!

對銀行來說,相對安全的跌幅個人認為在12.5%以內。有些貸款的首付比例是2層,再扣除實現債權的各種費用,房子剩餘價值大體上與本金持平;而對於首付3層的貸款來說,基本就能保證貸款本息全額收回。

達到跌幅後,會不會出手?

第一、如果小菜是剛需,出手時間就看自身情況緩、急。

比如小孩馬上要上學了,還沒有落戶口或者遷戶口到學區,不管房價怎麼跌?都要馬上買房解決小孩的讀書問題,拖不得。

如果沒有小孩落戶讀書、結婚之類迫切需求,小菜會觀望,看市場行情,快要使用房子的時候再出手買房。

當然,如果房價跌幅達到小菜事前心理預期,本身確實有買房需求,又碰到比較喜歡的房子,小菜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

第二、如果不是剛需的話,還是會出手的。

小菜在之前的回答中,也分享過力挺房價長期整體看漲的理由,一是過去20年房價走勢,二是國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遠未達到目標水平,還有3億剛需市場的人口紅利。

基於這種判斷,小菜認為全國房價未來整體發展趨勢應該是分化局面。好的城市房價會穩中有升,部分城市房價可能會小幅下跌;但鑑於經濟發展和通脹因素,房價整體長遠發展趨勢還是上漲的。

很多人都擔心經濟通縮,確實面臨這麼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小菜認為精英們會想辦法解決整體經濟通縮壓力;作為個人的話,努力賺錢,只要有錢消費,有錢還貸,還有些儲蓄,就不用去擔心整體經濟問題。我們只要把自己做好了,整個國家和社會就會好的。

短期內房價小幅下跌,保持在銀行和多數人能承受的幅度內,是房價雙向調控的必然結果,也是政策目標所在。

在整體房價下跌大行情下,注意選好下跌幅度時機出手,是必要的;但小菜認為除了這個幅度,還要選好具體城市!算總賬的時候,很可能選好城市比選好下跌幅度更重要。

有個朋友是廈門航空的,2014年的時候,他可以在廈門買房,也可以在昆明買,最後他選了昆明。去年賣了昆明的房子算賬,同樣金額投資的話,投在昆明收益率是47%,當年要是投在廈門的話,收益率就在70%以上。

因此,在小菜看來,房價跌幅在10%左右都是很正常的;跌幅如果達20%-30%,不僅接近個人承受極限,也接近銀行承受極限。在未來城市房價發展趨勢分化預期下,可以選好跌幅時機出手,但同樣不能忽略所選的城市!


房壇法菜


任何商品都不回只漲不跌。房子會跌多少,沒人會預計到。單建材一隻在漲價,人工在漲價。再跌也不會跌到哪去。話又說回來,不努力,買不起的以後會更買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