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要說三國中最難請、架子大的人,恐怕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因為他是劉備親自上門請了3次才答應出山的。但是對於劉備來說,這一切也是很值得的,畢竟人家諸葛亮確實也有這個實力,能把他給請出來輔佐自己,劉備簡直是賺大發了。不過三國中還有一位奇才,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續請他5次,居然仍沒請來。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不過此人最終被曹操得到,而他的出現,幫助曹操更快的統一了北方。不過他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荀彧或郭嘉,他叫田疇。在演義中,田疇的戲份不多,恐怕熟悉他的人很少。可事實在三國史上,田疇是一位胸懷天下的奇人,一生做出了很多的功績,尤其是幫助曹操征討烏桓功不可沒。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田疇在20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名聲在外,被當時的幽州刺史劉虞所賞識。那時正值董卓禍亂朝政,袁紹、韓馥等人便密商欲擁立劉虞。可最終卻遭到了劉虞的嚴詞拒絕,隨後劉虞便派田疇為使前往京城探望天子。一是為了自陳清白絕無二心,二是瞭解一下天子的境況。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漢獻帝聽過田疇的一番陳述之後,對於劉虞的忠誠十分感動。同時發現田疇是一個人才,的那個授予他騎都尉一職,可是田疇最終以“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為由拒絕封賞。田疇知道他不能因貪圖個人的富貴而拋棄劉虞,所以在他完成自己使命之後,便向朝廷請辭返還幽州。可是當他回到幽州的時候,劉虞已經被公孫瓚所滅,這讓田疇傷心不已,以至於“慟哭之音,動於林野”。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此後田疇便帶著族人和前來依附他的人,隱居在徐無山。隨著慕名前來徐無山的人越來越多,田疇為了規範管理,便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約束律法,同時田疇還給所有的民眾施以教化,以至於出現了“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的景象。隨著田疇的賢明遠播,袁紹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便請他出山輔佐,可是田疇直接拒絕了。袁紹不死心,開出的條件一次比一次誘人,可是田疇統統都拒絕了。就這樣,袁紹連續請了5次都沒有成功。到這裡事情還沒有結束,袁紹死後,其子袁尚對田疇仍不死心,再度派人來請,可以結果還是一樣被拒。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建安12年,曹操準備征討烏桓,在田豫的引薦下,曹操認識了田疇,一番交談下來後對他十分欣賞,便表明了自己的求才之意,而田疇出人意料的爽快答應了。為何屢次拒絕袁紹的田疇,會如此爽快地為曹操效力呢?

首先,烏桓一直以來騷擾中原百姓,經常無故搶奪百姓的財物,這對於心繫天下的田疇來說是十分痛恨的。所以對於田疇來說,他是很想討伐烏桓人的,但是礙於自身實力還不夠與其對抗。此時曹操正好有攻打烏桓的意圖,於是田疇便順勢而為,跟隨曹操來完成擊敗烏桓的目的。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其次,田疇之所以拒不接受袁紹的邀請,根本原因在於袁紹集團並非正統。田疇是一個一心忠於漢室的人,故而不管袁紹給他開出多麼誘人的加盟條件,他都會推辭。而曹操雖然“挾天子令諸侯”,但他畢竟沒有另立朝廷,而是繼續作為漢室的臣子。所以,在田疇看來,幫助曹操擊敗烏桓就是幫助漢室剿滅亂賊。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對於征戰烏桓,曹操是沒有什麼把握的,田疇建議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擒也。”最終曹操聽從了田疇的建議,力挫烏桓,大獲全勝。而這一仗對於曹操來說至關重亞,徹底解除了幽冀地區的禍患,為魏國統一北方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對於此戰的大功臣田疇,曹操自然要對他大加封賞,可被田疇婉言謝絕了。對於有功之人不賞這不是曹操一貫的作風,為了能讓田疇接受封賞,曹操可謂是軟硬皆施,但田疇仍是推辭了這一切,曹操無奈最終只好作罷。田疇用行動堅守本心,表達了自己看淡名利之心。魏文帝繼位之後,對於田疇的德行十分感動,便封賞其後人田續為關內侯,以表達自己的欽佩崇敬之情。

此人比諸葛亮還難請,袁紹連請5次都被拒絕,最終被曹操收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