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將領,打仗毫無章法可尋,如同行雲流水一般?

漢史趣聞


我們說幾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這樣的將軍吧,可以說當年中國最為動亂的時候,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給我們打敗了國內外反動派,才有了我們如今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的。

我們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劉伯承將軍,大家都知道劉伯承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可以說他打仗就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著稱。

每一次大戰的時候,他都能夠做到有的放矢,讓敵人尋找不到他打仗的規律,從而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戰役,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他兩次在七亙村伏擊日軍,並且兩次都把日軍打了一個大敗。

日軍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兩次失敗在同一個地方,這就是所謂的打仗毫無章法可循,如同行雲流水一般。

可以說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就是名將經常用的戰略戰術。還有神頭嶺伏擊戰中,劉伯承採用了誘敵深入,然後對日軍發動突然襲擊的方式,取得了最終戰役的勝利,也是讓敵人摸不著頭腦的。

這都是劉伯承擅長各種戰術的外在表現。

當然了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帶領的一二九師取得偉大戰役的勝利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下面我們再說一個劉伯承將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打的最為經典的戰役吧。這個戰役就是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

大家都知道,這一次戰役劉鄧大軍如同一把尖刀一般,刺入到了敵人的心臟當中。

這一次戰役,之所以能夠對日軍造成如此大的打擊,就是因為此次戰役,劉鄧大軍是在千里奔襲的情況下取得的勝利。

當時,人民解放軍一直都是在黃河以北和國民黨戰鬥。黃河以南的地方,全部都是在國民黨的掌控當中。

正是在如此的情況下,為了拉長和國民黨作戰的戰線,劉伯承帶領的劉鄧大軍,開始躲過敵人的眼線,奔襲到了長江沿岸,在那裡他們給國民黨以沉重的打擊,並且取得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偉大勝利。

此次戰役的勝利,為中國解放戰爭拉開了大反攻的序幕。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以說到打仗毫無章法可循的,如同行雲流水般的戰役,我就想到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戰。


不才講史


毛主席的軍事才能很強的,美國西點軍校還開設了毛澤東軍事理論課。中國很多的大戰都是毛澤東掐揮的。他的打日帝的論持久戰,我軍首先軍隊人少武器設備差,提出游擊戰,不硬拼。最後取得革命勝剎。


李大夫5343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開篇的這一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用兵是國家的大事,必須要謹慎。在《孫子兵法》開篇的計篇就提到過,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這一段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兵法的總論,觀後世用兵者無非是把這些章法細化,而無出其右者,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打仗毫無章法可尋,只有把章法加以巧妙的變化與改進之人,絕無毫無章法之人。

被人們稱之為“兵仙”的韓信,或許有人會說他打仗全憑天分,無章法可尋,可宋朝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何去非說過這樣一段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武雖以兵為書,而不甚見於其所自用。韓信不自為書,曹公雖為而不見於後世。然而傳稱二人者之學皆出於武,是以能神於用而不窮。竊嘗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學失者所通誦也。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則天下孰不為韓、曹也?以韓、曹未有繼於後世,則凡得武之書伏而讀之者,未必皆能辦於戰也。這一段話中表達了兩個意思一個是韓信、曹操雖然沒有兵書流傳後世,但用兵卻可以說是天下無雙;那他們如何能用兵如神呢,其實還是基於《孫子兵法》的理論基礎上。

當然,韓信作為兵仙,他雖然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用兵,但卻能有自己的用兵之道。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韓信的用兵之法,雖然戰場指揮行雲流水,可以出敵軍不易,不過依然是符合《孫子兵法勢篇》中的以正合,以奇勝。

被後世人所尊敬的抗金名將岳飛一向以善謀略而著稱,乾隆皇帝曾這樣稱讚岳飛“惟爾公忠秉性,智勇超倫。”在《宋史》中嶽飛所獲得的評價是這樣的: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一個來源於本朝,一個來源於後世足可見岳飛之文韜武略。

我們來一同回味一下岳飛開始他輝煌人生的第一仗,也是他同宗澤相識的第一仗,《宋史》中記載:康王至相,飛因劉浩見,命招賊吉倩,倩以眾三百八十人降。補承信郎。以鐵騎三百往李固渡嘗敵,敗之。從浩解東京圍,與敵相持於滑南,領百騎習兵河上。敵猝至,飛麾其徒曰:“敵雖眾,未知吾虛實,當及其未定擊之。”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遷秉義郎,隸留守宗澤。戰開德、曹州皆有功,澤大奇之,曰:“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澤是其言。這裡面所用到的也是兵法中常說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雖然說岳飛的勇猛促進了戰爭的勝利,但勝利的前提也是知曉兵法。岳飛作為兵法大家,自己所說的就是,兵法要巧妙的運用,在戰場的臨場發揮,其意思其實很明確,巧妙的運用,但也無法離開兵法的基礎做指導。

如果說歷史上,真的有哪一位打仗毫無章法可尋的話我覺得只有一個人,但他是一個失敗者,就是元末明初的陳友諒,明史學家髙岱對陳友諒有這樣一段評價:友諒之勇略,雖或未及項羽,而剽性狡悍,出沒飄忽,大困而不餒,屢躓而復振。這裡面的出沒飄忽就是說的他打仗毫無章法可尋,正因為沒有章法可尋所以他成功的也快,失敗的也快。歷代名將,行雲流水者有之,但毫無章法可尋者是沒有的。雖然沒有人會欣賞紙上談兵的趙括與馬謖,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理論與實踐無論哪一點,都是成為一個名將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真的想打仗做到行雲流水,那他一定會有兵法可尋,只不過就像岳飛所說的“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在有章法可尋的前提之下,能夠做到在戰場上靈活運用,才可以成為百戰名將。


再言春秋


霍去病 韓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