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養雞群噴霧免疫(投藥)關鍵點

現在的孵化場都會對剛孵化的雛雞進行噴霧式免疫,很多家禽養殖場也同樣採用噴霧式進行雞群免疫或者投放藥物進行治療,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節省人力;節約費用(疫苗藥品使用量減少);對雞群應激小。但是這樣操作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我們應該如何評判預期效果呢?又有哪些關鍵因素會對預期效果產生影響呢?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對於噴霧免疫或者投藥的預期效果評判有兩點,一是所有雞群全部覆蓋,也就是覆蓋率達到100%,二是雞隻吸收劑量達到要求劑量。對於雞群覆蓋率:80%不等100%我們應充分重視在進行噴霧免疫或者噴霧投藥時如何才能達到最高雞群覆蓋率這個問題,尤其是考慮到全球95%以上的肉雞和100%的蛋雞和種雞都需要在孵化場進行噴霧免疫時。在孵化場進行噴霧免疫時需要格外注意點要求。影響雞群覆蓋率和吸收劑量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首先、霧滴選擇:(霧滴大小和霧滴均勻度)

1、 霧滴大小:

霧滴大小決定了疫苗(藥物)能夠進入到目標部位和目標組織。霧滴越小,其進入體內部位越深,直達肺組織深部。較大的霧滴則只能到達較為暴露的黏膜組織,如眼和鼻孔。

我們根據疫苗的類型(溫和型、中等型、強毒型等);目標組織部位(黏膜、肺泡)和雞群日齡(雛雞、成雞)來確定相對應的霧滴大小。 正常情況下,對於剛孵化的雛雞所進行的噴霧免疫霧滴直徑約為150μm。對於育成雞所進行的噴霧免疫或給藥操作的霧滴直徑約為60μm,但該數值並非一成不變,這僅僅是所需霧滴大小的平均值。

2、霧滴均勻度:

霧滴的平均值穩定不足以保證噴霧免疫100%成功,如果噴霧裝置無法噴出大小穩定且均勻的霧滴(至少95%的精準度),則應更換噴霧裝置。 霧滴大小穩定是有效噴霧免疫或給藥的關鍵所在。如圖1-1所示,我們可以看到霧滴大小平均值(假設為10μm)相同但均勻度不同的幾組霧滴直徑分佈曲線。分佈曲線顯示,霧滴均勻度越低,噴出的霧滴大小變化越大。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有20%的霧滴直徑均為100微米,而非150μm,另外20%的霧滴直徑為200μm,那麼這並不意味著有60%的雛雞吸入了直徑為150微米的霧滴。實際上,所有雛雞都會吸入那20%的直徑為100微米的霧滴,這種霧滴太小,會導致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並帶來經濟損失,另外20%的直徑較大的霧滴則會導致免疫失敗,使雞隻免疫力差並導致經濟損失。

其次,人為因素影響(好的設備)

優化噴霧免疫性能並消除人為影響是有利的。養殖者應購置半自動或全自動噴霧設備,而不應採用手動推拉和加壓的方法進行噴霧。任何噴霧免疫的技術投入或計劃都應該能適應現代化孵化場的設施要求。

手動操作人員對噴霧免疫過程的影響非常大。手動噴霧人員在雞舍內進行推拉噴霧裝置進行噴霧操作時,會因推拉速度不均而導致霧滴分佈不均勻,影響噴霧免疫效果,因此自動化設備可以保證霧滴均勻分佈於雞舍內部。

第三、操作流程:

選擇了合適的霧滴,有了好的噴霧設備也不能保證整個噴霧免疫(給藥)流程完全有效,需要有合理的操作流程做保證,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籠養雞群噴霧免疫(給藥)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利用噴霧方法對雞舍進行噴霧增加溼度,此操作目的有二,一是降低舍內灰塵含量,二是降低舍內溫度(此過程無需關閉風機)。其次,確立免疫噴霧時間,總時長控制在

30分鐘之內,以10分鐘進行噴霧操作,20分鐘的霧滴吸收時間,超過30分鐘,雞舍溫度會上升5℃以上,容易造成雞群熱應激,輕則雞群生長抑制,嚴重導致雞群出現死亡。

第四、生物安全

噴霧設備內部和疫苗配製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細菌所汙染,應制定專門的清洗與消毒程序,來避免此項問題的發生。從傳統上來說,人們對清洗和消毒的關注不夠,僅僅是簡單地利用設備地進行噴霧。而當涉及疫苗配製過程(容器、攪拌器、廣口瓶等)時,情況就更不容樂觀了。

鑑於以上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100%的噴霧過程都是經噴霧設備進行的,交叉汙染和細菌在噴霧設備內繁殖的風險相當高。有調查報告表明,超過25%的噴霧設備和管線裝置內存在大腸桿菌和假單胞菌屬汙染。

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清洗和消毒程序。強化衛生狀況和生物安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