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一節重點、難點解析。


乾貨 | “免疫”一節重點、難點解析。


1. 免疫的概念

傳統的免疫概念認為,免疫是機體對再次侵入的病原菌不再感染,如人不會再次得天花、麻疹等疾病,即抗感染免疫。隨著免疫學的不斷髮展,對免疫的研究已遠遠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範圍。現代免疫概念認為,免疫為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異物的生理功能,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其作用在於識別“自己”和排除“異己”,以維持機體生理功能的相對穩定。

2. 免疫的特點

①識別自身和外物

只消滅外物而不消滅自身。病原是外物,所以被消滅。器官移植時,外來器官是外物,所以常被自身排斥而移植不會成功。

②記憶

感染一次天花後,終生“永誌不忘”,如再有天花病原侵入時,它便能在病原為患之前迅速消滅,而不再發病。

③特異性

患天花後只對天花免疫,患麻疹後也只對麻疹免疫,而不能對其他傳染病免疫。

3. 免疫的功能

①防禦感染

是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②自我穩定

及時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損傷的細胞的功能。例如人體對衰老、死亡的紅細胞或白細胞的分解排除作用。

③免疫監視

有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因突變產生的異常細胞的功能。機體內有些細胞可以自發突變,可以受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等誘因而發生突變,成為不正常的細胞。如果無免疫監視功能及早將其加以識別、清除,可能會發展成惡性腫瘤。

4. 與免疫有關的細胞


吞噬細胞:吞噬異物,處理、呈遞抗原,吞噬抗體抗原結合體

B細胞:造血幹細胞在骨髓中發育,識別抗原,分化成為效應B細胞、記憶細胞

T細胞:造血幹細胞在胸腺中發育、識別、呈遞抗原,分化成為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

效應B細胞:B細胞或記憶細胞 分泌抗體


5. 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與聯繫

非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種天然防禦功能

非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在生活過程中接觸病原微生物及抗原異物後產生的免疫力

物質基礎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

免疫物質:體液中的抗體、淋巴因子等


作用廣泛,無選擇性,對許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均有一定的免疫性

聯繫

非特異性免疫是特異性免疫的基礎,是進行人工免疫的基本條件。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如,進入機體的抗原,如果不經過吞噬細胞的加工處理,多數抗原將無法對免疫系統起到刺激作用,相應的特異性免疫也就不會發生。此外,特異性免疫的形成過程,又反過來增強了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例如,人體接種卡介苗以後,除了增強人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能力以外,還增強了吞噬細胞對布氏桿菌和腫瘤細胞的吞噬、消化能力,以及增強了干擾素的含量等

6. 免疫系統為什麼能識別自我和非我?

當一種細菌或病毒進入機體後,巨噬細胞便會立即啟動免疫應答。首先巨噬細胞對它所遇到的所有細胞的表面都進行識別性檢查。大多數哺乳動物和人類有核細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的糖蛋白,簡稱MHC。人體的MHC又稱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身體的各種有核細胞表面都鑲嵌有MHC。MHC是遺傳決定的,種類極多,構象千變萬化,除同卵雙生外,不同的人MHC不同,和人的指紋各不相同一樣。由於每個人的MHC都起著一種自我標記的作用,因此免疫系統能夠將人體自身細胞與外來入侵者或被感染的細胞區別開來。免疫系統的T細胞正是通過細胞表面MHC蛋白的這種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對入侵者進行防禦和攻擊,而不會傷害自身的細胞。

7. 抗原與抗體之間的關係

抗原是一種大分子物質。它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比如產生抗體和效應T細胞,它能與抗體和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

抗原的異物性指抗原主要來自體外,也可在體內產生(如癌細胞,損傷、衰老細胞)。抗原最主要的特點是特異性,能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並與之結合。

任何抗原都必須經過抗體的作用才能最終被消滅。

8. 抗體為什麼能抗感染?

①沉澱和凝集

一個抗體可以和2個以上抗原結合,而一個抗原則可和多個抗體結合。於是多個抗體和多個抗原可輾轉結合形成大而複雜的結合網。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蛋白質,抗體的結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澱;如果抗原分子是位於細胞上的,抗體的結合就使這些細胞凝集成團而失去活動能力,如血液的凝集。在這之後,吞噬細胞就會將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的沉澱或細胞團吞噬消化,把侵入的抗原徹底消除。

②補體反應

對於細菌等細胞性質的抗原,僅靠抗體的作用往往不能將其消滅,而必須有“補體”產生的破膜複合體的參加,才能使它們溶解死亡。補體是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中的一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補體成分與有關因子組成補體系統。補體系統的蛋白質,平時以非活動狀態的前體分子存在於血清中。當抗原抗體結合組成複合物時,或在細菌等抗原的直接刺激下,補體系統才被激活,參與免疫反應。補體系統的激活過程非常複雜,其終產物使細菌等抗原因外膜穿孔而死亡。

③殺傷細胞(K細胞)的激活

抗體能夠促使殺傷細胞活躍起來,將抗原消滅。殺傷細胞既不是T細胞,也不是B細胞,它在形態上和淋巴細胞相似,也存在於血液中。當抗體與抗原結合後,K細胞的表面受體能和抗原表面的抗體結合,從而將抗原消滅。

9. 營養不足或缺乏會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產生什麼影響?

營養不足或缺乏時,使抗體抗原結合反應和補體濃度下降,從而使體液免疫功能下降。營養不足或缺乏時,人的胸腺發生萎縮,血液中的淋巴細胞的總數和T淋巴細胞的數目減少,從而導致細胞免疫功能受損。

10.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過程

乾貨 | “免疫”一節重點、難點解析。


體液免疫的關鍵過程是:①產生高效而壽命短的效應B細胞。由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清除抗原;②產生壽命長的記憶細胞,在血液和淋巴中循環,隨時“監察”,如有同樣抗原再度入侵,立即發生免疫反應消滅之。

乾貨 | “免疫”一節重點、難點解析。


11. 淋巴因子的作用

淋巴因子是效應T細胞所釋放出的可溶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

白細胞介素-2能夠誘導產生更多的效應T細胞,並且增強效應T細胞的殺傷力;還能增強其他有關的免疫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干擾素:干擾素作用於組織細胞,誘導其產生抗病毒蛋白,抑制多種致癌性DNA病毒和RNA病毒複製,從而抑制病毒誘發的腫瘤生長。

12. 正常免疫反應

自身免疫病:是機體對自身細胞的抗原識別範圍擴大的結果。在正常機體內的衰老、死亡和突變的細胞都可以成為抗原,而被機體清除,這些細胞已經不是正常的細胞,成為“非己”成分。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的抗體或淋巴細胞失去了分辨自身和外物的能力,把自身的某些細胞和組織當作入侵的抗原而圍攻之,不但將這些死亡、衰老和變異細胞清除,也常將正常細胞識別成抗原而加以排斥,從而發病。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種RNA病毒,它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T細胞上的糖蛋白互補,因而兩者結合,病毒得以進入T細胞(HIV也可侵入其他免疫細胞,如吞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種傳染病乘虛而入,患者最後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