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小吃每個地方都有,說起有名的小吃那我的家鄉可不少,要是說出來樣樣都是令人垂涎的。我的家鄉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縣內有漢族和畲族,兩個民族飲食上的交流創造出了更多更具有特色的小吃。

今天我就介紹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小吃“米餜”。鉛山米餜歷史悠久,是鉛山地方特產,逢年過節家家必做。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以大米為原料的各種小吃花樣繁多,味風各具特色,其中“燈盞餜”最為獨特。米餜按形狀分可分為“燈盞餜”和“夾子餜”,按顏色分可分為“青蓬餜”和“白餜”。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燈盞餜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夾子餜

下面就分別介紹兩種餜的做法:

青蓬餜:就是在磨米漿的時候放入一些植物同磨,做餜用的植物有兩種,一種叫做“青蓬草”, 另一種是“鼠麴草”這兩種草都是充當色素的角色,只要放入了其中的一種草,磨出來的米漿就是青色的。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青蓬餜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鼠麴草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青蓬草

白餜:米漿中不放任何的植物同磨,米漿是白色的。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白餜

炒餡料:蘿蔔、水筍切成絲,紅薯粉適量,黃豆芽、豬肉、香菇、墨魚、辣椒切碎備用。把上述餡料(紅薯粉除外)放入鍋中炒熟,起鍋冷卻至常溫,取適量的紅薯粉用水化開後再倒進炒好的料中並攪拌均勻備用(1、餡料中放入紅薯粉水經蒸熟後能把各種餡料粘在一起,防止餡料散落,2、紅薯粉可以讓餜餡嫩滑。3、紅薯粉放太多蒸熟後餡會比較硬)。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餡料

磨米漿、成團:米用水清洗乾淨然後浸泡半天,米被浸脹後濾幹水分,再加入少許水,按比例放入食用鹼,帶水上磨磨米漿(控制好用水量),米漿磨好後把米漿倒入鍋中(這時候要加水調整餜的軟硬度),加入鹽,鍋底大火加熱,鍋鏟在鍋裡不停地攪動並刮鍋壁防止鍋壁燒結,水份蒸發後米漿成團,此時轉小火,鍋鏟要不停地捺餜團讓餜團在鍋裡翻動(防止結鍋巴)。餜團成熟後起鍋。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米漿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餜團

燈盞餜的做法:起鍋後的大餜團趁熱分成小介子,趁熱把小介子搓圓並在中間按下一個凹,繼續把凹擴大成燈盞形狀,這就是燈盞餜胚子(也叫餜皮子)。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燈盞餜

夾子餜的做法:夾子餜介子是燈盞餜介子兩倍的份量,做法和燈盞餜相同做成燈盞形,然後在燈盞里加入炒熟的餡並封住口就成了夾子餜(夾子餜的餡炒熟後不放紅薯粉)。

蒸燈盞餜:在蒸籠中墊上一塊紗布再把燈盞餜胚子放入蒸籠中(放一層),再把蒸籠放進水已燒開的鍋中,把拌好紅薯粉的餡料添入燈盞餜盞中蒸5分鐘,第一層蒸熟後上面再加一層,方法和上一步一樣,也可以放第三層,待最上面那層蒸熟後就可以吃了。

鉛山著名小吃“米餜”

蒸餜

蒸夾子餜:蒸夾子餜方法很簡單,就是把包好的夾子餜放入蒸籠蒸熟即可。

以上就是鉛山米餜的製作方法,米餜的質量和大米的種類有很大關係,並不是任何米做出來的餜都好吃,軟糯的米做出來的餜才好吃,這種米做出來的餜柔軟有筋道,蒸好後表面光亮。其它的米次之。沒有食用鹼用石灰水也一樣,方法是用水把石灰化開,待石灰沉澱後取用上面的清水(鹼性水)。米餜的製作方法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