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理諮詢師如何給民眾減壓?


疫情之下,心理諮詢師如何給民眾減壓?

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猝不及防。本該是走親訪友、外出遊玩的春節,大家都不得不待在家中長達數十天。工作、社交、生活均受到了影響,加之疫情來勢洶洶,更是讓一些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焦慮、失眠、吃不下飯等症狀正在困擾著他們。為了及時疏解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壓力,在社區活躍著一群心理諮詢志願者,他們通過電話、微信等通訊方式,傾聽著市民們的壓力,給他們的心靈送去慰藉和溫暖。

高考生遇到心理難題

今年參加高考的李一(化名)最近出現了拒絕和家長交流且不願意吃飯的情況。剛開始,他的父母以為孩子是因為手機被沒收加之高考壓力過大造成的,並沒有在意。沒想到,孩子的飯量越來越少,整天只是坐在書桌前發呆,這讓李一的父母慌了神。正在發愁的時候,夫妻倆發現了貼在樓院門後的社區心理諮詢服務二維碼。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李一的父母聯繫到了社區心理諮詢志願者。心理諮詢志願者接到求助,立刻通過電話向李一的媽媽瞭解情況。李一的媽媽說,孩子今年高考,這個寒假特別關鍵,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完全打亂了全家人的節奏。現在孩子不和他們交流,也不怎麼吃飯,他們完全慌了神,不知道該怎麼辦。說到情緒激動的地方,甚至哭了起來。

在兩次電話交流後,心理諮詢志願者大概瞭解了李一的情況。她通過傾聽,先是讓李一媽媽的情緒獲得疏解,然後與李一取得了聯繫。

在最開始的交流中,李一的牴觸情緒非常大,心理諮詢志願者便耐心傾聽,慢慢安慰。直到李一獲知心理諮詢志願者是一位幼兒園教師時,心門才慢慢打開。原來,在疫情防控的最開始,李一併不是這樣的。李一的父母面對此次疫情,對孩子的高考產生了巨大的擔憂情緒。隨著居家時間越來越長,兩人的壓力陡增,雖然李一試圖與他們交流,但是均無結果。漸漸地,隨著矛盾的升級,李一的父母採取了沒收手機的措施。

李一在此情況下,覺得非常無助與迷茫。漸漸地演化為拒絕吃飯和交流的狀況。心理諮詢志願者就此情況採取了雙重措施,一方面與李一的父母交流,緩解他們的情緒;一方面與李一交流,幫助他走出困境。目前,心理疏導工作仍在穩步進行,李一和他的父母已經漸漸恢復交流。

特殊社會情形再加上個人短時間內的安排受到影響通常人們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我們應該重視並且加以及時的排解和疏導,以免造成更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