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人们总是这么形容林徽因。

从古至今,能被称为才女的女性大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封建社会,才女大多都是不顾世人眼光敢于做自己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才女都会和林徽因一样被人们称为人间的四月天,并被人们怀念至今。比如,近代著名的作家苏雪林,在文学方面,她确实担得起“才女”二字,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她就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了。

人们苏雪林的评价褒贬不一,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她对自己老师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鲁迅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鲁迅生前,苏雪林可谓是各种恭维奉承,可是在鲁迅死后,她便开始拿起手中的笔用鲁迅教给她的知识对尸骨未寒的鲁迅进行“鞭尸”。

她能被众人熟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她是骂鲁迅最狠的人;其二,她和张宝龄的感情生活也是让人无法理解:两人各择一城,各自终老,苏雪林却在晚年对自己一直万般嫌弃的丈夫产生起了悔恨之意。

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生来叛逆

对于苏雪林这号人物,她能够成为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她就已经做到了其他女子不敢做的叛逆。

苏雪林出生在一个旧式家庭里,就注定了她要被封建思想所折磨,特别是她的祖母——一个典型的封建妇女,迂腐专制、重男轻女,这些思想在她的身上得以完美体现。苏雪林在四岁就被她的祖母强行裹了小脚,以至于她长大后常常因此自卑——“使我成为‘行残‘,终身不能抬头做人了!”她曾这样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对自己没能摆脱裹小脚,苏雪林已然是后悔万分,这也是她后来变得十分叛逆的原因之一。幼年读过两年私塾的她由于祖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被迫辍了学,求知若渴的她经常偷读叔叔兄弟的书籍,直到15岁那年,她以性命要挟自己的祖母才成功回到学堂。

1917年,苏雪林成功毕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这时,21岁的她全然不记得自己

在16岁那年被家人定下来的婚姻了,何况她现在的翅膀更硬了,工作没多久她就出国留学,如果不是她母亲苦口婆心的劝她,想必她都不会那么快回国。

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苏雪林不喜欢张宝龄,她喜欢的是浪漫的诗人才子,而不是他那样的理工男,所以订婚十三年来,他们二人素未谋面。后来,29岁的苏雪林不忍看着母亲愁病交加,便遂了母亲的心愿,与张宝龄完婚。

包办婚姻的悲哀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那么没有爱情的婚姻更是度日如年,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大多都靠责任支撑,而苏雪林与张宝龄之间连所谓的责任都没有,又如何能长久呢?

刚完婚的那一段时间,冲着结婚的喜庆,没有感情基础的二人也算是度过了一段甜蜜期 ——除了工作时间,他们二人开荒种地、养鱼斗蟋蟀,张宝龄还亲自设计了一个船形状的房子,作为他们的爱巢。可是这新鲜感并没有维持太久,一个缺乏浪漫的理工男和一个渴求浪漫的才女在一起,终究会被生活中的琐事所打败。

传说在一次中秋时分,苏雪林挽着张宝龄的手臂,感叹道:“今晚的月亮好圆啊!”张宝龄却说了一句:“再圆也没有我用圆规画的圆。”苏雪林因此失了兴致,甩开张宝龄的手,赌气回到屋中,我想身为理科生的张宝龄应该很难猜到苏雪林生气的原因吧。

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生活中的分歧越来越多,苏雪林对张宝龄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她曾这样写道——“对待我真似公主一样,所以我甚为感激。他儿子即对我冷漠,也不计较了。”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写她的公公的,后半句则是写她的丈夫张宝龄的,从这时起,她就十分不满张宝龄了。

她认为张宝龄之所以会花时间打造一座形似船的房子是因为受到她自己热情的烧炙,而她本人却不怎么喜欢这所

“爱巢”。除了性格不合,苏雪林还有一点十分不满,那就是他觉得张宝龄也是一个有着封建思想的人,从不懂尊重她。比如,苏雪林每月都会寄给娘家一些钱,却惹得张宝龄的不满,因此经常对她发脾气,可是从小就家境殷实的张宝龄真的会在乎妻子的这些钱吗?殊不知,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

各自终老,晚年深感内疚

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继续生活在一起实属困难,婚姻已然无法带给自己快乐,苏雪林将重点都放在了工作上,结婚后在大陆的24年里,苏雪林四处教书,与张宝龄聚少离多。一方面她是真的热爱工作,而另一方面她也是真的在逃避婚姻,这种各择一城的方式早已使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都说孩子是婚姻的一种保障,如果他们二人生育了一个孩子,或许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可是他们二人宁愿独自分别领养一个孩子,也不愿再继续一起生活。直到后来,苏雪林去了台湾,将张宝龄一人留在大陆,也算是失去了所有联络。

鲁迅生前,她恭维奉承;鲁迅死后,她甩笔“鞭尸”,当真两面三刀

60年代初,张宝龄去世,苏雪林却活到了1999年,晚年独自生活的时光里,她开始内疚,开始自责开始悔恨,她逐渐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曾经深爱自己的男人

晚年的苏雪林曾说过:“我对不起张宝龄。对他照顾不到,还把他一个人留在大陆。”回忆起自己和张宝龄的点点滴滴,她才发现原来这个男人一直小心翼翼地对自己好。为了能够和苏雪林在一起工作,张宝龄搁置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请了长假去苏雪林所在的学校任教,苏雪林口中的张宝龄为人冷漠其实只是张宝龄没有达到她幻想中的那般浪漫而已……

从前,车门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每次读到这句话,就会觉得那时的人们都拥有美好的爱情,其实不然,无论在什么年代,爱情都是奢侈品,都需要两人对对方的包容,激情退后还能相守到老才是爱情。显而易见,苏雪林和张宝龄都是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他们都未曾真正拥有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