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竟被打落门牙 鲁迅:说什么都是假的 好好谈钱才是最要紧

讨薪竟被打落门牙 鲁迅:说什么都是假的 好好谈钱才是最要紧

鲁迅先生是一个恐穷的人, 这跟鲁迅先生的童年成长有莫大的关系。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那时候鲁迅才12岁,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15岁,父亲去世,家境日益艰难,到了16岁,家族开会分房,母亲是妾身,因此遭到排挤,分给他们的房子又小又差,让鲁迅倍感世态炎凉。

穷,首先是让自己没有任何安全感和社会地位,更没有任何发言权。

讨薪竟被打落门牙 鲁迅:说什么都是假的 好好谈钱才是最要紧

1925年,鲁迅在他的名文《灯下漫笔》中记录了他10年前的一次兑换钱的经历:“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

之所以能骨头最硬,首先是他自己具备了在乱世中吃饱肚子的能力。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屋不扫何以安天下。虽然被后人冠以的标签很多,但鲁迅的一生,都在把努力赚钱当己任。

鲁迅先生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从来不把谈钱当一种可耻的事情,文人也可以大大方方追求物质和金钱,只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公正美好。

1927年,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中说:“我在北京时,一穷,就到处借钱,不写一个字,到薪俸发放时,才坐下来做文章。挑担的人必要放下担子,才能做文章;拉车的人也必要把车子放下,才能做文章。”

直到晚年,鲁迅还回顾说:

“我曾经在封建社会里做少爷。看不起钱,也是那时的所谓‘读书人家子弟’的通性。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

人们对鲁迅的印象也是,他虽然朴素,但生活起来也是相当享受的: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物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鲁迅很顾家,一到北京大学做教授,就全款买了四合院,让一家人全从老家搬过来,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时就雇用女工和车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陆新村三层楼房,他和许广平、幼子海婴三人雇有两个女佣,晚年经常带全家乘出租车看电影、赴宴席……

他饮食讲究,爱吃火腿等精美肉食,隔夜的菜是不大吃的;他追求住房宽敞,初到上海不过两个人,租一层楼就够用,而鲁迅却要独幢的三层楼;他喜欢看电影,而且要买价高的好座位,往返要乘汽车。

讨薪竟被打落门牙 鲁迅:说什么都是假的 好好谈钱才是最要紧

鲁迅不仅自己重视钱,还告诫朋友要重视金钱的作用。

1928年,他对一位朋友说:“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虞。”

几天后,鲁迅又说:“说什么都是假的,积蓄点钱要紧!”

在鲁迅眼里,不谈钱的知识分子肯定是虚伪的,而大大方方谈钱,认认真真生存,才真的不会做出苟且之事。

鲁迅对钱很看重、在乎,每笔收入、支出都会在日记中记录,甚至为此和学生李小峰对簿公堂而要回了2万元版税,还当了国民政府“大学院”特约撰述员而每月白拿300元。

因为教育部欠薪,鲁迅还和同事们参加讨薪游行,因此被警察打落了“门牙”。

早年尝过贫穷滋味的鲁迅对自己的生计有着务实的考虑,使得他的收入越来越多,最终从入不敷出,奋斗成民国的中产阶级。

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著名演讲中说:

除了觉醒的心以外……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钱──高雅地说吧,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