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毛泽东评曹操



鲁迅、毛泽东评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

他从公元189年起兵讨董卓,到公元220年病死洛阳,三十年间,一直为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奋斗。

他没有完成历史赋予他的这一使命,但是他削平了北方的军阀割据;同时屯田兴农,修治水利,减征赋税,打击豪强,恢复了被破坏的社会经济;他还倡导文学,发展文化事业,为“建安文学”新时代的出现作出了贡献。

曹操镇压过农民起义,在军阀混战中屠过城,坑杀过降卒,还错杀过人,搞过冤案(至少被他杀害的吕伯奢全家、被他“借头平乱”的粮官、被他梦中刺杀的近侍等,都是无辜者)。

对他的暴虐奸诈应当给予揭露,但却不该因此而全盘否定他。从曹操全部历史活动看,他功大于过。

鲁迅、毛泽东评曹操


在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勇敢地站出来为曹操平反的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鲁迅。

他在1927年写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

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

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


鲁迅、毛泽东评曹操



此论一出,惊世骇俗,但响应者寥寥。

而毛泽东读了鲁迅这篇文章,却用粗重的笔在这段话上画了红线,表示了他的赞赏。

后来毛泽东在读史中,又在曹操传记部分作了圈点和批注,主张对曹操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他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西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

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土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

这个案要翻。”(《毛泽东读史》第60~65页,友谊出版社,1991年版)

卢弼在《三国志集解》注中对曹操有很多指责。

对此,毛泽东又作了如下批注:“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视一祢衡’。此为近之。”

(同上)1975年毛泽东又说:“汉末开始大分裂,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后来形成三国,这是向统一发展的。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统一,主要就是他打下的基础。”(《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第313页,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鲁迅、毛泽东评曹操



毛泽东对曹操的文学才能亦非常欣赏。

他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毛泽东尤喜爱曹操的诗,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读史》)。

鲁迅和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虽然仍然无法使人们对于曹操的看法“定于一尊”。

但他们的评价,对于千百年来笼罩在道德阴影中的历史人物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在前面说过,在历史上,像曹操这样集雄才大略和奸诈诡秘于一身的性格是颇具典型意义的。

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帝王如李世民、朱元璋等,也同样具有这种性格。

因此正确评价曹操,也许是正确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