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条的故事

“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筋玉簪横”,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吃面条时留下的诗句。古人真是很有情调,吃完面条还写首诗。

一碗面条的故事

面条古时又称“汤饼”,起源于中国。如今,世界上吃面条的国家有很多,除了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和阿拉伯地区的面条也非常有特点。

一碗面条的故事

日本的荞面是唐朝时由中国传到日本

先说说我们的近邻日本。武汉疫情,日本街头募捐的诗词汉文想必震撼了很多的国人。我辈弃之如敝履,他人拾之若珠玉!作为中华文明圈,日本在秦唐文化的保留继承上确实做的比我们好。言归正传,接着说面条。在日本的“除夜”(每年的12月31日),这天晚上每家都吃团圆荞麦面条,与我们过生日时吃碗长寿面一样,面条在日本同样寓意着长寿。除此之外,日本的拉面、切面也非常有特点,在日本喝面条时,是要发出很响的声音,还要不时的砸吧嘴,这代表对厨师的尊重,代表面条好吃,是一种特殊的日本礼仪。

一碗面条的故事

意大利面,多是煮得半生不熟,酱料决定了口味

意大利面条享誉世界。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也有的说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经由西西里岛传至整个欧洲。 意大利面条的口感是由酱料决定的,有常见的红酱,一种由番茄酱为基础的酱料;白酱由于其特殊的口味(由无盐的奶油为主),受众人群不及红酱广泛;当然还有以罗勒、松子粒、橄榄油等制成的青酱。

一碗面条的故事

一些地区男女双方定亲时,也是要喝手擀面的

面条在中国,是一种文化。作为面条的故乡,中国面条的种类繁多,从制作工艺上有手擀面、刀削面、拉面、抻面、大刀面、切面、揪面、板面等;从口味特点上更是举不胜举,不下百种。中国人对于美食的想像力,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永远不能企及的。中国人很多时候吃面条是有特殊寓意的:比如,过生日要吃长寿面,以此期望“寿星”能健康长寿;一些地区男女双方定亲时,也是要喝手擀面的,代表双方亲家情谊绵长;家里来了远道的客人或是在外的游子回家的第一顿饭是要吃面条的,寓意常来常往;山西吕梁、陕北一带,除夕时用豆面制作成“宽心面”,比一般面条薄而宽,初一早晨食用,表示一年到头宽心如意。像这样的风俗还有太多。所以,面条在中国除了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太大,各地的民俗也会有一些差异,恰恰这种差异,创造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英勇义士!每当国家民族遇到困难时,总是会有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奔赴“战场”,用他(她)们的血肉之躯保护着祖国母亲的尊雅不被践踏。最后,我代表我的家人向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他(她)们早日凯旋而归!祈福我们的祖国早日摆脱疫情的困扰,续写辉煌!祝福朋友们平安吉祥,顺心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