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魯迅給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他很喜歡抽菸。魯迅的畫像,許多是魯迅手指夾煙的形象。可是,事實上,魯迅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1925年9月30日,魯迅在寫給許欽文的信中說:“醫生禁止吸菸、禁止喝酒。所以現已不喝酒而少吸菸,多睡覺,病也好起來了。”可見,魯迅早就意識到吸菸和健康的關係,並且有戒菸的想法和行為,可惜他堅持不了。同年11月,魯迅又給許欽文去信,說道:“醫生禁喝酒,那倒沒有什麼;禁勞作,但還只得做一點;禁吸菸,則苦極矣,我覺得如此,倒還不如生病。”


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1926年,魯迅和夫人許廣平兩地分居。在《兩地書》中,兩人多次提及和吸菸有關的健康話題。9月18日,許廣平在信中諄諄叮囑:“但祈自愛節飲”。魯迅回信:“少吸菸卷,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約因為編講義,只要調查,無須思索之故吧。但近幾天可又多吸了點,因為我來年做了四篇《舊事重提》。這東西還有兩篇便寫完,擬下月再做,從明天起,又要編講義了。”12月3日,魯迅給許廣平的信中說道:“我現在身體是好的,能吃能睡,但今天我發現我的手指有點抖,這是吸菸太多了之故,近來我吸到每天三十支了,從此必須減少。

我回憶在北京的時候,曾因節制吸菸而給人大碰釘子,想起來心裡很不安,自覺脾氣實在壞得可以。但不知怎的,我於這一事自制力竟會如薄弱,總是戒不掉。但願明年有人管束,漸漸矯正,並且也甘心被管,不至於再鬧脾氣了。”這段話明確說明了魯迅深知吸菸危害,有決心“從此必須減少”,並且深責自己戒菸自制力的薄弱,也懊悔對親友造成的困擾。許廣平回信對此事表達了關心:“你手指還抖嗎?要看醫生不?我想心境好,自然減卻無聊,不會多吸菸了,有什麼方法可減卻呢?我願多寫幾個字。”


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魯迅的煙癮很大,一邊吸菸一邊思考一邊寫作,可能是魯迅的習慣。魯迅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中寫到:“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再繼續寫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絕的文字。”這就無意中地道出了先點菸而後寫作的習慣。魯迅的健康就是在一篇篇文章、一支支菸卷中被磨損消耗了的。


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1928年6月6日在致章廷謙信中,魯迅寫道:“我酒是早不喝了,煙仍舊,每天三十至四十支。不過我知道我的病源並不在此,只要什麼事都不管,玩他一年半載,就會好得多。但這如何做得到呢。現在瑣事仍舊非常之多。”魯迅真的認為自己的病跟吸菸無關嗎?深陷瑣事、身心焦慮的魯迅,只是為了給自己無法下決心戒菸尋找理由。
  1934年5月4日,魯迅在信中還這樣寬慰母親:“男胃痛現已醫好,但還在服藥,醫生言因吸菸太多之故,現擬逐漸少至每日只吸十支,惟不知能否做到耳。”
  1935年6月28日,在致胡風信中,魯迅說:“消化不良,人總在瘦下去,醫生要我不看書,不寫字,不吸菸——三不主義,如何辦得到呢?”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1936年10月18日,臨終前的那一天,魯迅還在吸菸。當天內山完造接到許廣平轉達來的魯迅字跡凌亂的信,說自己哮喘不止,不能於當日如約相見,並求他趕快打電話給須藤醫生。內山打完電話後即到魯迅家裡,“那時候,先生坐在臺子旁邊的椅子上,右手拿著香菸。但,臉色非常壞,呼吸好像也很困難。”待他和許廣平為魯迅按摩背部以減緩陣痛後,“我們要他停止吸菸,他終於把吸剩的丟了。”(內山完造《憶魯迅先生》)


魯迅戒菸,一生為煙所苦,戒之而不可得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歿於肺疾,年僅56歲,體重37公斤。
  1984年2月22日,上海23位醫學專家對保存至今的1936年的魯迅X光胸片認真研究後,一致診斷為:(1)慢性支氣管炎,嚴重肺氣腫,肺大皮包。(2)二肺上中部慢性肺結核病。(3)右側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造成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是和魯迅長期吸菸分不開的。
  菸草上癮,戒斷極難。偉人亦凡人,也有弱點。魯迅先生在戒菸一事上的“自制力”之薄弱,以及吸菸對他的健康、生活造成的苦痛,正是給大眾的一記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