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歷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借用早熟天才少年王勃的話來說,那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數起風流人物,那也是秦皇漢武、李白杜甫之流順手拈來。在這樣的文明下孕育的眾多文治武功之豪傑中,按說不管什麼人物都應該能數個一二三四五出來的,然而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華蓋集·這個與那個》中卻鮮明的表示,有四類人實在是少有。

一、 少有失敗的英雄(項羽)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一個在少時看見秦始皇就敢說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頑劣”子弟,最終成為推翻秦王朝的一大關鍵人物。在與劉邦的鬥爭中,他是失敗的一方,但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卻是他的光明磊落。鴻門宴早已擺好,人為魚肉我為刀俎的時候他沒有下刀,不是性格遊移不定造成,而是本性中的光明磊落使然。一個唱著“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猛士,雖然失敗了,但仍是英雄。

二、 少有任性的反抗(伍子胥)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伍子胥在楚國時,因為楚平王聽信讒言,逼死了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有機會為父親復仇,他的兄弟也被殺害。從此伍子胥輾轉奔走,哪怕是一度成為了乞丐也固執的活下去,效力吳國,最終在吳楚之戰中攻陷楚都,鞭屍楚平王, 得以報父兄之仇。

三、 少有單身鏖戰的武人(李陵)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公元前99年,李陵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五千步兵對陣八萬匈奴騎兵,血戰八天八夜之後被俘至匈奴,漢武帝卻錯信讒言殺了他在漢的所有親人。一朝被俘,他孤身在匈奴。直到漢昭帝繼位,匈奴和親,漢朝廷才詔李陵回漢,然而此時的李陵已垂垂老矣,因“恐再辱”拒絕了回漢。

四、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司馬遷)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前面我們知道李陵最終被俘投降了匈奴,我們也知道司馬遷曾受過殘忍的宮刑,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司馬遷之所以會受到如此殘酷的刑罰正是因為給敗降的李陵辯解呢?李陵敗降,在帝王震怒的情況下還願意為李陵挺身而出的人又還有誰呢?

到這裡,有人肯定就奇怪了,為什麼魯迅先生偏偏指出了這四個人呢?秦始皇、曹操、岳飛等人就不是英雄了麼?他們當然也是英雄,只是魯迅先生更看重的是這四個人身上少有的卻又極其珍貴的品質罷了!

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獨立的精神。近代我國內憂外患不斷,魯迅先生眼見民不聊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時候,獨立之精神就顯得極其珍貴了。而其所舉出的四個人皆是有自己獨立的甚至是反抗的精神的人。

其次應該是頑強的信念。伍子胥在外流浪十幾年,輾轉奔波,為的不是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一個君主殺害自己父兄的仇恨,他固執的想要復仇,固執的為自己的父兄尋一個公道。也許別人會覺得他的這種反抗毫無意義,但他卻任性的覺得一切都值得。

中國五千年曆史,能稱得上英雄的有幾人?魯迅:只有這四個

最後,能夠將內心的堅持正義的信念付諸於行動的才是真正的勇士。李陵敗降,內心為他惋惜的人定然不止司馬遷一人,但卻只有司馬遷一人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即使知道會受到嚴懲仍然堅持自己的正義。

魯迅先生認為中國一向少有這四類人,不是他們的事蹟有多麼多麼偉大,而是他們的內心都有自己的堅持,這種無關功名利祿,而是對正義、對道德、對自我的堅持,這樣的堅持說來容易,真正能做到的卻是少之又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