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究竟有多厲害?魯迅、周作人、錢玄同、黃侃、沈兼士都是他學生

章太炎(1869—1936)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他究竟有多厲害?魯迅、周作人、錢玄同、黃侃、沈兼士都是他學生

章太炎有多牛,且不說他敢直闖總統府大罵袁世凱“竊國大盜”和“獨夫民賊”,而袁卻只是將其軟禁而不敢殺害。只說說他有那些弟子門生,就足見此人在晚清民國的歷史上有多重要了。

說起章太炎的學生,這份名單裡有:魯迅、許壽裳、周作人、錢玄同、沈兼士、馬幼漁、朱希祖、吳承仕、黃侃、汪東、曹聚仁、劉文典……

章太炎在日本時,為留學生開設國學講座,講授《說文》、《莊子》、《楚辭》、《爾雅》等。此後,又為周樹人、周作人、朱希祖、錢玄同等人單獨開設一班,另行講授。

黃紹蘭(曾遭黃侃騙婚)著《三體石經》,為章太炎所賞識,成為章門唯一的女弟子。

1935年後,章太炎在蘇州辦國學講習會,該講習會實際上已經是私人學校。依學生程度不同,分班教學,有類似預科的基礎班,也有“研究生”。後來,該校還開辦了附屬中學。張昭軍回憶,學校門口掛著章氏國學講習會和《制言》雜誌社的招牌,不設門房,自由出入,一派思想自由活躍的氣氛,學生從全國各地負笈而來,最小的18歲,最大的73歲,住校者達百人之多。章太炎極重視講學,臨終前仍堅持帶病上課,他說:“飯可不食,書仍要講。”

章太炎講學,聲勢浩大。他名滿天下,前來聽講者甚眾,所以主辦者乾脆安排一次大課滿足聽者所需。章每次來上課,都有五六個弟子陪同,有馬幼漁、錢玄同等,都是一時俊傑,聲名在外。章國語不好,便由劉半農任翻譯,錢玄同寫板書,馬幼漁倒茶水,可謂盛況空前。章太炎講課,開口就說:“你們來聽我上課是你們的幸運,當然也是我的幸運。”

張中行回憶章太炎在北大風雨操場的演講:老人滿頭白髮,穿綢長衫,由弟子馬幼漁、錢玄同、吳檢齋等五六個人圍繞著登上講臺。太炎先生個子不高,雙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講起來。滿口浙江餘杭的家鄉話。估計大多數人聽不懂,由劉半農任翻譯;常引經據典,由錢玄同用粉筆寫在背後的黑板上。說話不改老脾氣,詼諧而兼怒罵。

他究竟有多厲害?魯迅、周作人、錢玄同、黃侃、沈兼士都是他學生

章太炎、朱希祖、錢玄同、劉半農、馬裕藻等人的合影

章太炎一生有過四次“興師動眾”的國學講演。第一次是在日本東京為當時留學日本的中國留學生開辦的國學講習會(邀請函簡上寫“國學振起社”),該講習會從1906年秋天開始,一直持續到1909年,講授內容包括諸子和音韻訓詁,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為主。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沈兼士、馬幼漁、朱希祖、許壽裳等人都前往聽講。

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一書中,回憶在日本聽章太炎講學的情形道:“章先生出獄以後,東渡日本,一面為《民報》撰文,一面為青年講學,其講學之地,是在大成中學裡一間教室。我和魯迅極願往聽,先生講段氏《說文解字注》、郝氏《爾雅義疏》等,神解聰察,精力過人,逐字講解,滔滔不絕,或則闡明語原,或則推見本字,或則旁證以各處方言。自八時至正午,歷四小時毫無休息,真所謂誨人不倦。……我們同班聽講的,是朱蓬仙(名宗萊)、龔未生、錢玄同(夏)、朱逷先(希祖)、周豫才(樹人,即魯迅)、周起孟(作人)、錢均夫(家治,注:錢學森之父)和我,共八人。前四人是由大成再來聽講的。聽講時,以逷先筆記為最勤;談天時以玄同說話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來爬去。所以魯迅給玄同的綽號曰‘爬來爬去’。魯迅聽講,極少發言。”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說起當時聽章太炎講課的情況:“一間八席的房子,當中放了一張矮桌子;先生坐在一面,學生圍著三面聽,用的書是《說文解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講上去,有的沿用舊說,有的發揮新義,乾燥的材料卻運用說來很有趣味。”

章太炎的第二次講學,是1913年至1916年他被袁世凱軟禁時,他在寫給湯國梨的信中說“以講學自娛”、“聊以解憂”。當時袁世凱立孔教為國教,康有為亦以孔教會為倡,所以章將批評孔教作為此次講習的重要內容,並寫出了《駁建立孔教議》。他在講習會門口張貼著《國學會告白》曰:“餘主講國學會,踵門來學之士亦云不少。本會專以開通智識,昌大國性為宗,與宗教絕對不能相混。其已入孔教會而後願入本會者,須先脫離孔教會,庶免燻蕕雜糅之病。章炳麟白。”此次講學,前來聽講的人甚眾,多為京城各大學的教員、學生,其中亦不乏袁世凱的密探。

章太炎的第三次講學是1922年夏天在上海時,應江蘇省教育會的邀請所作的國學系列演講。此次演講共十講,於4月1日開始,持續一個半月,內容分別為“國學大概”(此內容為兩講)、“治國學的方法”、“國學之派別”、“經學之派別”、“哲學之派別”、“哲學之派別”、“文學之派別”、“文學之派別”、“國學之進步”。章太炎的每次演講上海《申報》都作了報道,並刊載記者寫的內容摘要。演講結束後,曹聚仁根據章演講的內容編成《國學概論》一書,而張冥飛則根據章的演講整理出《章太炎先生國學講演集》。

第四次,章太炎於1933年1月在蘇州成立國學會,該會以《國學商兌》作為會刊,後改名《國學論衡》。1933至1934年,章太炎在蘇州公園的圖書館,先後演講二十多次,盛況空前。後章因與國學會諸發起人不合,於1935年辦“章氏國學講習會”,作國學演講,雖重病在身,亦不廢講論。

他究竟有多厲害?魯迅、周作人、錢玄同、黃侃、沈兼士都是他學生

章門弟子合影,左起:朱鏡宙、沈兼士、朱希祖、馬裕藻、許壽裳、周作人、錢玄同、劉文典。

下面,就章太炎歷期講學所形成的承繼師說,學有本源而業有專攻的章門弟子簡述如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早年赴日本留學,習現代醫學,後棄醫從文,師從章太炎。辛亥革命後在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職,並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任教,晚年以寫作為生。主要著述有《中國小說史略》、《且介亭雜文》、《阿Q正傳》、《漢文字史綱要》、《華蓋集》、《朝花夕拾》、《狂人日記》、《吶喊》等。

周作人(1885-1967),魯迅二弟,字啟明,號知堂,浙江紹興人。早年留學日本,又向章太炎習《說文解字》。辛亥革命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晚年從事譯述工作。主要著述有《自己的園地》、《知堂回想錄》、《雨天的書》、《瓜豆集》、《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

黃侃(1886-1935),字季剛,湖北蘄春人,自號量守居士。1905年赴日本,師事章太炎。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並創辦《國故》月刊,後任教於清華大學、東北大學、金陵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擅長音韻訓詁,兼通文學。主要著述有《音略》、《聲韻略說》、《文心雕龍札記》、《爾雅略說》、《日知錄札記》、《說文略說》等。

沈兼士(1887-1947),名堅士,浙江吳興人。早年赴日本留學,期間師章太炎習文字、音韻學。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文學院長和北大研究所國學門主任,輔仁大學代校長,故宮博物院文獻館長。在訓詁、文字、音韻、檔案等領域建樹頗豐。主要著述有《文字形義學》、《段硯齋雜文》、《廣韻聲系》、《沈兼士學術論文集》等。

錢玄同(1887-1939),字中季,號德潛,浙江吳興人。1906年赴日本留學,從章太炎習文字學及音韻訓詁。回國後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兼北京大學教授,從事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創議並參加擬製國語羅馬拼音方案。後任北京大學國文系主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國音大辭典股主任、國語統一籌備會常駐幹事。主要著述有《文字學音篇》、《說文部首今讀》、《中國文字概論》、《音韻學》等。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鹽人。早年留學日本,又受章太炎習音韻。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國文系、史學系主任。後主持中山大學文史所、中央大學史學系,轉任國史館總幹事。主要著述有《中國史學通論》、《偽楚錄輯補》、《汲冢書考》、《戰國史年表》、《六朝陵墓調查報告》等。

許壽裳(1884-1948),字季茀,浙江紹興人。早年赴日本留學,並師章太炎。回國後歷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教務長,北京大學和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廳長,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兼教授。主要著述有《章炳麟》、《俞樾傳》、《魯迅年譜》、《中國文字學》、《歷代考試製度述要》等。

劉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1909年赴日本留學,並師事章太炎。回國後歷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雲南大學任教授。主要著述有《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說苑斠補》、《三餘札記》、《杜甫年譜》等。

馬裕藻(1878-1945),字幼漁,浙江鄞縣人。早年獲浙江省官費留學日本,在此期間師從章太炎學習文字、音韻學。歸國後任浙江省教育司視學,後任教北京大學國文系,曾任北京大學國文系主任長達十四年。主要著述有《戴東原之音韻》、《聲韻概要》、《經學史附錄》等。

汪東(1890-1963),字旭初,號寄庵、夢秋,江蘇吳縣人。早年留學日本,又從章太炎。辛亥革命後任上海《大共和日報》撰述,後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文學院長,對音韻、文字、訓詁、詩詞諸學,均有較深的造詣,亦擅長書畫,以篆書及畫梅著稱於世。主要著述有《詞學通論》、《法言疏證別錄》、《寄庵詩》、《夢秋詞》、《劉師培傳》等。

吳承仕(1884-1939),字檢齋,安徽歙縣人,清末舉人。民國初年在北京受業於章太炎,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大學、東北大學等校教授。精音韻、訓詁。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從事經學研究的第一人。主要著述有《經典釋文序錄疏證》、《經籍舊音辨正》、《三禮名物略例》、《經學通論》、《國故概要》等。

李亮工(1882-1947),名鏡蓉,山西河津人。1904年赴日本留學,又與黃侃同拜章太炎為師。辛亥革命後回國,任山西大學教授、國文系主任,主講《說文》、《爾雅》,有聲於時。主要著述有《音韻學手稿》、《說文解字注訂》、《說文解字手稿》、《爾雅新義手稿》、《左氏春秋疑問文答問箋記》、《篆書三字經墨跡》等。

朱宗萊(1881-1919),字蓬仙,浙江海寧人。家學淵源,後留學日本,又與章太炎習《說文解字》,回國以後,先後任教於浙江省立二中和北京大學。並對校讎古籍作出了貢獻。主要著述有《文字學形義》、《文字述誼》等。

馬宗霍(1897-1976),學名馬驥,湖南衡陽人。青年時受業於章太炎,歷任暨南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央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學院等校教授。1949年後任中華書局編審、中央文史館館員。擅書法,潛心研究《說文解字》。主要著述有《中國經學史》、《音韻學通論》、《文字學發凡》、《說文解字引經考》、《中國經學史》、《書林藻鑑》等。

馬宗薌(1883-1959),號競荃,遼寧開原人,清宣統元年(1909)撥貢。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門,任國立北京大學預科教習。後歷任東北大學、齊魯大學、北平師範學院教授。從章太炎學,任蘇州國學講習會講師。1949年後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主要著述有《毛詩集解》、《尚書章氏學》、《爾雅本家考》、《訓詁說略說》等。

王乘六(1894-1980),名承龍,以字行,江蘇吳縣人。畢業於江蘇兩級師範學堂,歷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後師從章太炎,任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講師,上海大炎文學院、光華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上海師範學院教授,參與《辭海》編纂修訂工作。長於訓詁學及《左傳》。主要著述有《晉書校注》、《說文部首釋義》等。

孫世揚(1892-1947),浙江海寧人,肄業於國立北京大學國文系,與曾緘等師從黃侃,被稱為“黃門侍郎”。後進入章太炎門下充當家庭教師兼秘書,為保存章氏手稿及其他珍貴史料,作出了貢獻。主要著述有《章氏國學講習會演講記錄》、《論語考》等。

姚奠中(1913- ),原名豫太,別署丁中,樗廬,山西稷山人。早年畢業於章氏國學講習會研究組。後在安徽、四川、貴州、雲南各高校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51年後任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國文學史》、《中國史略講義》、《魏晉玄學與老莊》、《章太炎學術年譜》等。

王謇(1888-1969),字佩諍,號瓠廬,江蘇吳縣人。私立東吳大學畢業,師從章太炎等師,曾任章氏國學講習會講師。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善治諸子,精吳中文獻掌故。主要著述有《鹽鐵論札記》、《宋平江城坊考》、《吳縣誌校補》等。

沈延國(1914-1985),字子玄,浙江杭州人。幼承家學,並從師章太炎。曾任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講師,兼《制言》雜誌編輯。參與籌辦上海太炎文學院,任教務長。後任私立光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教務長。1949年後,在上海、蘇州從事教育及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述有《鄧析子集註》、《周易證釋》、《逸周書集解》等。

姜亮夫(1902-1995),名寅清,以字行,雲南昭通人。早年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並師從章太炎。後歷任大夏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河南大學、東北大學、雲南大學、杭州大學教授,兼任中國屈原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主要著述有《瀛涯敦煌韻輯》、《敦煌學概論》、《屈原賦校注》、《楚辭通故》、《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等。

諸祖耿(1899-1990),江蘇無錫人。從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肄業後,曾任小學、中學、中師國文教員,後在蘇州參加章氏國學講習會工作,協助編輯《制言》半月刊,並協助創辦太炎文學院。歷任雲南大學、中央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主要著述有《戰國策集註匯考》、《李長吉研究》、《馮桂芬年譜初稿》、《春秋列國職官考》等。

王仲犖(1913-1986),浙江餘姚人,早年參加《制言》半月刊編輯。章太炎逝世後,整理章氏遺著目錄,並協助創辦上海太炎文學院。後任中央大學、山東大學教授,曾參加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點校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太炎全集編輯工作。主要著述有《魏晉南北朝》、《北周六典》、《西昆酬唱集註》、《■華山館叢稿》、《隋唐五代史》等。

徐復(1912-2006),字漢生,號鳴謙,江蘇武進人。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至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學習。歷任國立邊疆專科學校、金陵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兼任中國訓詁學會會長。主要著述有《秦會要訂補》、《廣雅詁林》、《江蘇舊方誌提要》、《訄書詳註》等。

潘重規(1907-2003),字石禪,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先後在東北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安徽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授。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長,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主任。曾創刊《敦煌學》雜誌,主編《紅樓夢研究專刊》。主要著述有《瀛涯敦煌韻輯新編》、《敦煌雲謠集新書》、《紅學六十年諸書》等。

湯炳正(1910-1998),字景麟,山東榮城人。受業於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抗戰期間在四川西山書院講學。後任貴州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校教授,參加整理《章太炎全集》。主要著述有《屈賦新探》、《古韻訂補敘例》、《語源問題的探索》等。

潘景鄭(1907-2003),名承弼,以字行,江蘇吳縣人。師從章太炎習訓詁學。1935年起任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上海太炎文學院講師,《制言》編輯。1949年後任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系教授,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顧問。主要著述有《日知錄補校》、《著硯樓書跋》、《說文古本再考》、《詞律校導》、《圖書金石題跋》、《寄漚賸稿》等。

朱季海(1916- ),名學浩,江蘇蘇州人,16歲師從章太炎。1935年出任蘇州章氏國學講習會主講人,1946年在南京國史館工作,1949年後曾任蘇州中學教師,後被聘為蘇州博物館顧問。主要著述有《莊子故言》、《南齊書校議》、《楚辭解故》等。

上述章門弟子以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和教授者為主,間涉其他,未列入的弟子還有沈兼士的兄長沈士遠,筆錄章太炎國學演講的曹聚仁,教育家錢家治,以社會學為研究對象的康寶忠,研究心理學的陳大齊,科學家任鴻雋……可謂學人備出,對中國近代學術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